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甘肃省民政厅出台便民利民十五项措施

时间:2020-09-1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甘肃省民政厅
【字体:    打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民政部体球网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有效提升民政为民服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的生活环境和服务保障,甘肃省民政厅决定开展全省民政系统便民利民专项行动。

一、城乡低保线上线下“结合办”。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城乡居民在乡镇(街道)现场申请城乡低保的同时,也可通过电脑、手机等登录甘肃政务服务网提出申请。对现场提出申请的按照现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对线上提出申请的,县(市、区)民政部门接到申请后及时转交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等工作,提出拟保意见交县级民政部门审核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所有拟保人员实施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入户抽查,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下发告知书,说明理由。

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期间社会救助“简化办”。疫情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防控期间,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申请社会救助的城乡居民,简化缩短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公开公示、乡镇审核等办理程序时间。县级民政部门简化缩短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入户抽查、审核审批等程序时间。救助审核审批从49天缩短到30天。

三、急难型临时救助“先行办”。对因灾因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较轻程度困难的城乡居民,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行“小金额先行救助”,事后补充说明情况,小金额救助标准为500元以下。对因灾因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出现较重程度困难的城乡居民,县级民政部门实施“先行救助、后置审批”,根据救助对象急难情形,简化申请人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民主评议和公示等环节,直接予以救助,并在急难情况缓解后,登记救助对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额等信息,补充完善相关材料,补齐经办人员签字、盖章等手续,对急难程度较重的及时给予大额临时救助,超过5000元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四、特困人员丧葬事宜“兜底办”。户籍在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去世后,由所在供养服务机构办理丧葬事宜。户籍在甘肃省行政区域内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去世后,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委托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事宜。丧葬费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最高不超过供养对象一年的供养标准。

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优先办”。经济困难失能(失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向市、县民政部门提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申请,市、县民政部门按照《甘肃省老年人入住公办养老机构操作规范》对老年人进行评估,符合入住条件的优先办理入住手续(不需排队等候),不符合入住条件的向老年人说明情况。

六、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及时办”。居家老年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及时审核材料、对老年人能力状况评估,公示期满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县级民政部门对上报材料及时审核;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通过养老机构向所在地民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资料,当地民政部门对申请对象的能力状况进行评估、审核、公示,符合条件的按照“先服务后补贴”的要求,从次月起享受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

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立即办”。社会散居孤儿由监护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立即通过信息核对、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办法,对儿童父母死亡、失踪情况进行核查,情况属实的提交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立即审批,符合条件的从确认次月起纳入保障范围。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孤儿,由福利机构向上级主管民政部门申请,主管民政部门立即审核审批,符合条件的从确认的次月起纳入保障范围。

八、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办”。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监护人或受监护人委托的近亲属向儿童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对儿童无人监护事实作出承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及时采取信息比对、入户调查和邻里走访等方式,15个工作日内对承诺事项查验完毕后提交县级民政部门。县级民政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确认,符合条件的从确认的次月起纳入保障范围,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人书面说明理由。儿童福利机构集中供养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由所在福利机构向上级主管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所在地市级民政部门负责审核,15个工作日内做出确认,符合条件的从确认的次月起纳入保障范围。

九、残疾人两项补贴“主动办”。县级民政部门每月对残疾人状况和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情况进行主动比对,及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转交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相关信息后,主动协助残疾人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对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办理服务。

十、婚姻登记“预约办”。需要申请办理结婚登记、离婚登记、补领婚姻登记证的甘肃户籍居民,通过登录“甘肃政务服务网”或打电话,向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机关预约,婚姻登记机关确定登记时间,并告知申请人婚姻登记时所需的资料。申请人按照预约的时间,携带所需资料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现场办理(其中,办理离婚登记,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后,须经过30日的冷静期)。

十一、流浪乞讨救助“即来即办”。对来站求助和公安、城管等部门街面巡查中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按照即来即办的原则,立即核实身份信息、检视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并实施分类救助。对无法核实基本身份信息的,先提供救助救治,并开展寻亲服务。对超过3个月未查明身份信息的滞留人员,进行妥善安置。对有疑似精神疾病、传染病的,及时送定点医院救治。

十二、撤销收养登记、补领收养登记证、解除收养关系“告知承诺办”。撤销收养登记、补领收养登记证、解除收养关系的,申请人可以向原收养登记办理的县级民政部门就证明事项作出承诺,县级民政部门对承诺内容进行审核,依法办理相关业务;申请人不愿承诺或无法承诺的,应当向原收养登记办理的县级民政部门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县级民政部门对相关证明材料审核属实后,依法办理相关业务。

十三、社会组织登记“压缩办”。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申请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登记,由同级民政部门根据分级负责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办理,成立、注销登记时限从60日压减为15个工作日,变更登记时限从60日压减为10个工作日(其中:名称变更压减为1个工作日,业务主管单位、法定代表人变更压减为2个工作日),名称核准压减为2个工作日,章程修订核准时限从60个工作日压减为3个工作日;成立登记“跑一次”,变更、注销登记和章程核准“零跑腿”。

十四、慈善组织认定“不来可办”。《慈善法》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基金会、体球网等非营利性组织网上申请慈善组织认定,同级民政部门根据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慈善法》、《慈善组织认定办法》相关规定进行网上办理,实现慈善组织认定不来可办、“零跑腿”。办理时限从20个工作日压减为7个工作日。

十五、便民政策“一扫知”。各级民政部门、政务服务大厅和民政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引导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相关民政业务政策和办事流程。(根据甘肃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