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吉林全省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06%,高出全国4.3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5.61%,高出全国2.11个百分点,这标志着吉林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吉林省民政厅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和民政部部署,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幸福养老工程,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和互助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文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抓服务网络,推动养老服务充分均衡发展。坚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相协调原则,通过新建、改扩建、整合撤并等方式,全省建成各类养老机构1470个(公办496个,民办974个),床位13.7万张。建成城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33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950个,农村养老大院4331个,农村互助站点86个,初步构建起覆盖全省的养老服务网络。
二是抓服务质量,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连续四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养老机构安全隐患。指导全省61.2%的养老机构投保综合责任险,有效降低了运营风险。争取国家把全省6个市(州)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争取试点资金1.57亿元。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全省有3000余家商户和社会组织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购、助浴、助行及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培育了“佐邻佑舍”“小棉袄”“天瑞英杰”等居家养老特色品牌,年服务老年人200万人次。连续3年实施农村养老助浴工程,为所有农村福利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站(点)配备助浴设备,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洗澡难问题。加强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是抓服务创新,推动养老服务补齐短板。针对居家老年人底数不准、情况不明、需求不清的问题,在全国率先开展居家老年人巡访关爱体系建设,印发指导意见,开发系统平台,为全体老年人建立电子档案,重点对独居、空巢、留守、特困、高龄、失能、重残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开展巡访,构建起巡访、帮扶、服务“三位一体”关爱体系。针对老年人精神文化供给短板,在全国率先提出“文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在全省16所高校开设“老年课堂”,支持社会力量成立吉林省社区老年大学,与广东、广西、浙江等5个省份签定了旅居养老协议,着力构建老年人学习、娱乐、健康、旅游、公益等服务平台,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不够问题,将养老机构补贴政策由原来的“补砖头”“补床头”调整为“补人头”,进一步增强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吉林省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