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党建引领 五化”同步 长春市积极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时间:2017-10-23   浏览量:128 次  来源:办公厅
【字体:    打印

近年来,吉林省长春市立足实际,勇于探索,坚持党建引领、“五化”同步,走出一条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新路径。

一、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全面实施“城市基层党建强化工程”,注重全面统筹、注重系统推进、注重整体效应,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坚持统揽全局、科学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基层治理领导体制机制,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市里顶层设计、县(市)区一线指挥、街道统筹、社区兜底的四级联动作用,切实形成各层级同频共振、各方面同向发力的良好局面。成立街道、社区大党(工)委,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1+4”组织体系,共商区域治理;设立区域化党建、区域共建、区域自治“三张公约”,形成自律规范;建立绩效考核、政行风测评、函告沟通等“6考1直通”考核激励机制,赋予街道社区更多话语权,推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治理事务。     

坚持聚集主业、突破瓶颈。明确街道职能定位,取消职能部门对街道的直接考核,统一纳入县(市)区(开发区)党委政府综合考核。市委每年对城市基层党建进行专项考评,考评结果纳入各县(市)区(开发区)目标责任制考核、领导班子年度考核和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中,促使街道将主要精力投放在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上来。社区把工作重心聚焦到教育管理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上,使社区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体现党组织的作用。

坚持重心下移,服务下沉。把街道社区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推动工作重心下移,能下放的坚决下放到位,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链接区、街、社区、网格四级组织,街道班子成员下沉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全市437个社区划分为2995个网格,并建立网格党支部;将区直部门、街乡和水电气热公共服务企业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下沉到网格,工作人员与网格长直接对接,第一时间受理解决群众诉求。

坚持硬件提标,软件提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城市千米社区建设,目前全市75%的城市社区服务用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计划到2020年,全市所有城市社区服务用房面积全部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全面优化社区功能,涵盖党群综合、社会治理、养老托幼等服务项目,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贴心服务;全面梳理街道社区共建需求、驻街区单位和居民群众服务需求,形成“四张清单”,实施“双领办双服务”,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互联互动、共建共享。

二、努力探索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立足长春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的实际,以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增进群众福祉为目标,坚持“五化”同步,积极探索具有老工业基地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注重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区域化资源统筹。着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工作由封闭向开放、由分割向统筹转变,形成“资源共享、多元共建”的良好局面。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整合社会治理力量,组建由网格长、综治协管员、街企联防员、居民志愿者为主体的群防群治队伍,形成了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绿园区通过党建联席会、共驻共建联合会、党群协作联盟等方式,引导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社区协商治理。全区223个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签订“双向服务”协议,共享服务场所86处,提供惠民项目112项。

 注重放大凝聚人心优势,加快社会化力量整合。发挥传统优势,注重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努力形成多方联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引进和培育孵化力度,计划到2020年,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和 2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和“公益创投”模式,南关区设立500万元“公益创投”资金,用于政府购买帮老扶小、助残济弱等公共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在社区开设微超市、微舞台等温暖实用的服务项目;建立“红色自治庭院联盟”、“老旧散弃小区物业管理联盟”、“特色睦邻联盟”等服务联合体,引领社会组织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

 注重强化宗旨意识,实施人性化服务管理。紧盯最基础工作、最具体问题、最困难群众,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开展党政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一线工作日”、在职党员“双岗双责”三项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推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走出机关、下沉一线、解决民生实事。深入推进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常态化,通过开展微心愿服务、组团服务、志愿服务,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定期走进社区服务群众。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将城市管理、服务民生、党建工作网格充分融合。

注重应用现代管理,抓好信息化基础建设。全面推进“互联网+社区”服务,推行“一门式、一张网”服务,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在县(市)区、开发区建设集党的建设、城市管理和群众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和门户网站,形成区、街、社区三级上下贯通网络,推动社区收集反馈、街道和区直部门受理承办、区级监督指挥一网联动,提高便民服务效率。

 注重提高法治思维,加强法治化制度保障。强化法治观念,抓好源头预防,努力形成以法治为基础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通过成立居民自治协会,设立百姓说事点、平安瞭望哨,推行民情恳谈、民主协商等制度,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居民自治框架,有效解决环境改造、物业管理等实际问题,真正实现大家事大家办。

三、着力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保障能力

坚持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加强组织领导。为了使基层社会治理的理念和思路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社区开展调研,视察指导,把关定向;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基层党建或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培树了一批品牌社区和特色社区。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和广大居民积极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良好局面。

 打造过硬队伍。全面实施社区工作者和社工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区校合作、域外挂职、导师培养等方式,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建设“吴亚琴社区工作者培训学校”,打造全市社区党建理论研究基地、社区工作者实用培训基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面向优秀社区书记定向招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让社区工作者有名分、有地位、有奔头。

坚持典型引路。着重培养和选树典型,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此激发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干劲。2014年,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吴亚琴同志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成为新时期全国社区干部的一面旗帜,也成为长春市继谭竹青之后又一张社区建设新名片。2015年,市委、市政府又命名了53个幸福社区和10名社区工作者楷模。2016年,长春市隆重召开纪念谭竹青“社区工作者楷模”命名十周年大会,顾朝曦副部长应邀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根据吉林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