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财政部下发《体球网2016年度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工作绩效评价结果的通报》(民函〔2017〕153号),我省以94.16的总分,排名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受到通报表扬。这是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实施绩效评价3个年度以来,连续三年蝉联全国第一的唯一省份。
(一)低保方面。一是“提质”。通过社保兜底扶贫、社会救助专项整治,加强动态管理,优化保障对象。优化资金分配因素,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并通过试算平衡有效盘活地方资金存量,切实提升效益。二是“增效”。完善分类施保机制,对A、B类低保对象,并30%和20%分类别增发保障金。2016年适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增长幅度。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为494元和314元,同比增长8.9%和15.7%。三是“惠民”。在提高低保标准的同时,同步提升补助水平,并配套以节日慰问等措施,切实增强困难群众获得感。2016年,全省城乡低保补助水平为374元/月和2463元/年,同比增长9.3%和27%。
(二)临时救助方面。一是“用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资金规范使用并重,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申请、受理、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确保临时救助工作过程公开透明。二是“用活”。对重病家庭和可能产生不稳定因素的重点困难人员,支持市、县敢于担责、积极救助,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三是“用足”。指导县区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盘活临时救助存量资金,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2016年,救助16.8万户次,支出2.7亿元,救助水平为1603元/户次,同比分别1%,17.9%和17.5%。
(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方面。一是“定量”。基本生活保障不低于上年度人均消费性支出的60%,照料护理保障不低于基本生活标准的10%。2016年,特困人员平均供养水平5740元,达到消费性支出的63.9%。二是“定额”。全面推进农村敬老院星级评定和综合定额管理工作,省财政和省级福彩公益金安排6000万元用于敬老院奖补,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三是“转型”。重点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目前全省已有117家农村敬老院实行了公建民营。(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