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民政部召开全国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安徽省民政厅迅速行动,对全省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等工作进行了检查整改。在检查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确保各地对检查出的问题立行立改,安徽省民政厅于4月25日印发《体球网对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等工作进行再次检查整改的紧急通知》,并于4月28日召开了全省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等工作推进会议对再检查整改工作进行部署,全省各地民政部门积极行动,把检查整改工作作为当前民政部门的重要工作来抓,排查整改工作成效明显。
一是高度重视,认真部署开展再排查整改工作。安徽各地民政部门深刻吸取广东练溪托养中心受助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的教训,高度重视对各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机构和合作医疗机构的检查整改工作。淮北、宿州、阜阳、淮南、肥东等地向当地党委或政府就检查整改工作做了专门报告,当地党委政府认真对待、周密部署救助管理机构站外托养检查整改工作。阜阳、淮南、芜湖、安庆等地民政部门主动协调联系卫计、公安等相关部门,就做好流浪乞讨人员中的患病人员医疗救治和身份信息无法查明人员的落户工作进行了沟通。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滁州、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等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检查。各地通过召开紧急会议、印发通知、问题通报等不同形式压实检查整改工作具体责任,亳州市、阜阳市民政局还建立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对县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包保责任制。
二是立行立改,规范站外托养和医疗救助工作。检查整改期间,各地民政部门对站外托养机构承接资质、设施条件、服务质量、安全管理、招投标程序、经费来源和标准等进行了仔细地检查,对合作医疗机构的救治服务质量也进行了集中摸排。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托养要求的托养机构,合肥、淮北、宿州、亳州、六安、铜陵、怀远县等地民政局及救助管理机构及时接回站外托养人员约400人。阜阳、淮南对托养机构或合作医疗机构的托养收治人员进行了紧急分流。亳州、淮南、六安、芜湖等市救助管理机构向自建安置点或站外托养机构派驻专人直接监督。
三是建管并重,加大救助管理机构和自建安置点建设。4月18日,安徽省民政厅印发了《体球网规范滞留救助管理机构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站外滞留人员托养工作提出了“优先站内照料,引入社会力量、福利机构安置、审慎站外托养”的指导性原则。检查整改工作期间,宿州、灵璧、怀远等地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了社会力量进站协助开展工作;铜陵、宣城等地打破公办福利机构安置“壁垒”,发挥公办福利机构安置主渠道作用,使滞留人员得到了很好的照料;肥东县政府拟同意新建滞留人员安置点,亳州市政府投入1000万元加强救助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拟新建救助站1座,安置中心4个),蚌埠市为各县救助管理机构配齐了设施设备,阜阳市政府投入380万元用于市救助管理站改造升级工程,并同意新建一个床位超200张的安置场所。此次检查整改工作,极大地推动了各地救助管理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将来开展好安置照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突出重点,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一是寻亲服务工作前所未有的加强。信息录入、寻亲发布、DNA采集三个100%的目标已经实现,一大批滞留人员寻亲成功返家,根据5月10日各地上报的自查报告反映,蚌埠市救助管理站自4月以来成功寻亲13例,阜阳市救助管理站对合作疗机构的收治人员已寻亲成功39人,芜湖市已核实26名精神病医疗机构收治救助对象身份信息。三是救助管理工作开展更加规范。检查整改过程中各地普遍对救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对照工作规程、托养指南等相关政策要求,对救助、托养、救治等各环节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使之规范运转,做到了知责尽责。三是部门协同机制得到深化。各地民政部门就受助人员医疗救治、长期无法查明身份信息人员户籍登记、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发现救助等问题,与卫计、公安、城管等职能部门进行了深入沟通,进一步深化了协同合作的关系,使得救助管理机制体制运行更加顺畅。(根据安徽省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