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深圳多举措“创新” 为 “老有所养”绘出幸福愿景

时间:2018-12-0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字体:    打印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城市的深圳,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的新目标,正绘制“老有所养”的幸福愿景:在加强养老服务立法、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方面勇于创新、率先突破,2020年之前将构建走在全国最前列、具有深圳特色的“养老1336服务体系”。

政策创新:回应“老有所养”期待

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对进一步发展养老产业、推进医养结合,提高老有所养质量做出部署。
深圳未雨绸缪,加快为养老服务提供政策创新和法规保障,今年已密集出台《深圳市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管理办法(试行)》《体球网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措施》《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深圳市体球网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批政策性规范性文件。《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送审稿)》进入立法程序。

深圳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203名市人大代表提出了体球网加快推进深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建议。2018年10月,市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加快推进深圳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议办理方案》作出回应:统筹全市力量,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的11项主要任务和34项措施,预计到2020年基本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适度普惠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实现每千名户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全面建立养老1336服务体系”,即搭建智慧养老服务网,用好政府、市场、社会公益3种力量,做实政府基本保障、居家社区联动、机构养老3种服务,构建“市-区-街道-社区-站点-家庭”6个养老服务层级,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标准创新:引进国际知名机构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社会的热切期盼,也是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承诺。深圳将“创新”着笔于民生篇章的始终。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民政“9+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列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补短板”,深圳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等所有项目均已立项。全市单体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宝安区养老院已破土动工;深圳首家市级养老护理院开业在即,将在全国民政系统首个推行新型事业单位运营模式改革。

深圳不断探索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路子:市民政局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建设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通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引进日本微风株式会社、德国蕾娜范集团、法国高利泽集团等国际知名养老服务机构或其管理模式;前海人寿幸福之家养老院项目,探索“养老+医疗+保险”生态模式。作为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深圳的公办养老机构目前已全面建立医养结合机制,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签约率达到80%。

深圳还积极鼓励养老机构“评星”和护理员持证上岗,加强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2018年3月,深圳7家养老机构获首批广东省民政厅星级认证。

形式创新:精准对接养老需求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8年1-9月,深圳共实施“民生微实事”1.2万件,投入财政资金逾10亿元,很多项目通过“群众点选,政府买单”方式精准对接了居民的养老需求。宝安航城街道利锦社区,老宝贝智慧医护安全港计划、长者睡眠关爱计划、长者心灵关爱志愿者服务训练营、居家老人药品管理服务、适老化浴室改造计划等项目在“民生微实事”资助下给社区长者尤其是高龄老人带来福祉。

深圳建立了以高龄津贴、居家养老补贴、特困老人集中供养、老年优待等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福利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深圳今年积极拓展提升老年人福利保障,使之保持在全国前列。其中,“银龄安康”保险项目为全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险实现100%全覆盖;高龄老人津贴发放范围扩大到全市7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社区长者助餐、智慧养老等工作在积极推进,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深圳养老要走价值创新路”,今年7月爱尔兰都柏林召开的全球规模最大、最重要的2018世界社工大会上,深圳社工代表团在大会发言时介绍了深圳在老龄化进程中引入社工专业服务、社工+义工“双工联动”的模式。

深怀敬老之心,倾注爱老之情,笃行为老之事,推动老龄事业发展,让每位老年人安享晚年,这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深圳交出的2018年度“创新”答卷之一。(根据深圳市民政局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