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四川探索五种工作模式着力破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难题

时间:2017-12-21   浏览量:128 次  来源:办公厅
【字体:    打印

四川省是外出务工人员大省,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规模居全国之首。如何做好这一庞大群体的关爱保护和保障工作,成为四川省委省政府重点关注的大事之一。今年以来,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先后列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重点工作任务和省委省政府民生大事加以推动落实,省政府专题召开全省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推动构建省、市、县三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形成了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合力。全省乡镇和村居一级配备了4万余名基层儿童福利主任,有力解决了儿童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全省各地从实际出发,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呈现出了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良好发展态势。

广元模式——延伸做实关爱服务平台。广元市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救助管理站、市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未保中心”)工作优势,依托所辖3个区内的学校,在人口集中的乡镇设立未成年人保护服务站,由区救助站站长担任督导,并在人口稀少、偏远的乡镇设置设立未成年人保护服务联络点,由站点所在学校校长担任站长,构建了“站+点”全覆盖模式,将市级关爱保护工作平台主动延伸至乡镇村组一级。通过聘请专业社工、组织志愿者,先后组织57名农村留守儿童前往沪、浙两地与父母团圆过暑假,228名农村留守儿童参加快乐研学夏令营,每年发放临时生活困难补贴5.2万元,落实救助资金多达400万元。该市的试点工作直接带动了全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整体推进,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实现了零伤亡、零伤害、零流浪。

巴中模式——织密构建基层服务网络。巴中市共有不满十六周岁农村户籍未成年人463819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77436人。该市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针对各类儿童群体,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障措施,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加强基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方面,出台《巴中市体球网建立城乡社区儿童福利督导制度的通知》,在乡镇(街道)成立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站、在村(社区)落实儿童福利督导员,全市共配备专(兼)职儿童福利督导员2649人。特别是该市巴州区在每个乡镇通过落实公益性岗位,至少配备了1名儿童福利督导员,专门负责辖区内儿童关爱保护保障工作,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三级儿童福利服务网络。

成都模式——推动创新政府社会协同机制。成都市坚持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协作并举的两条腿走路模式。在行政力量方面,由市农村留守儿童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民政、教育、司法、卫生、残联等多部门资源,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各种关爱保护活动,如金堂县教育部门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设立 “留守儿童活动室”,卫计部门在部分村(社区)建立 “生命绿岛——留守儿童幸福驿站”,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建立集中研究解决工作机制,按时通报工作进度,形成了合力关爱保护的的工作格局。在社会组织方面,该市利用省会城市社会组织发达的地域优势,积极尝试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如新津县阳光社工机构开展青少年暑期关爱活动,组织社区留守儿童开展夏令营活动、美食拼盘活动;崇州市街子镇依托自驾赏花节公益平台,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募集社会公益爱心捐资成立了崇州市首个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社会力量介入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加深,形成了政府、社会、家庭共同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工作格局。

德阳模式——发挥司法保护的利剑作用。德阳市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中,坚持关爱与打击两手抓的工作策略,一方面通过落实关爱保护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等方式提高关爱保护工作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遗弃、虐待、暴力伤害儿童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该市建立了公安、检察、法院、民政、教育、卫计等部门联合办案的工作机制,学校、医院、福利院等单位发现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第一时间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将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根据调查取证情况,对构成治安违法的,及时作出治安处罚;对构成犯罪的,及时启动刑事诉讼程序。对监护人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如遗弃、虐待等违法犯罪案件,民政部门作为申请人及时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诉讼。如2017年8月,在旌阳区检察院的支持下,旌阳区民政局向人民法院提出了全省首例撤销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的诉讼请求,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撤销监护人资格,指定旌阳区民政局为监护人。该判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提供了典型判例和法律遵循,开创了借助司法手段强制剥夺监护人资格的工作实践先河。

眉山模式——着力打造综合施策源头治理典范。眉山市立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父母致富增收的工作实际,增加就业机会,提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致富新途径,从源头上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发生。一是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丹棱县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全域新农村战略总体规划,以农民就业增收为根本,通过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抓农业,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基本全域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吸引大批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全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从2015年1270名降至560名,留守儿童总体数量大幅下降,辖区三个乡镇无困境儿童,两个乡镇留守儿童数量降为9名和12名。二是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模式,积极打造无留守儿童村(镇)。眉山市民政局分别与复盛乡花海桂花湖园区、四川工商学院签署共建协议,建立眉山市(东坡区)未成年人关爱示范基地和大学生公益活动基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校智力优势,在复盛乡开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旅游开发、农业“互联网+”等课题调研,助力桂花湖园区打造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深挖城乡就业潜力,优先录用周边返乡务工人员,实现复盛乡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致富,源头减少儿童留守现象。(根据四川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