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浙江、江西、上海、湖北、广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受到督查激励。
广西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何以受到如此肯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西全面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障覆盖面,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据统计,广西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目前达到700多万人。随着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逐步构建,老龄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广西广大老年人正在从“有保障”迈向“更幸福”,养老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社区养老 开启智慧服务模式
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与家人共同生活,幸福感也会大大增加,但如何解决日常监护与救助?广西各地民政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探索“云平台”建设,将此作为新一代互联网养老服务的重要载体。
在梧州市恒祥社区,年过九旬的劳爷爷走失后,借助当地“云家庭”服务平台的帮助,其家人很快就将老人寻回。
原来是有位好心人拨打了劳爷爷手环上的服务热线电话,热线话务员迅速通过“云家庭”服务平台上强大的数据网络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
据了解,目前,梧州市“云家庭”服务平台已建立精准的老年人电子档案,通过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同时,为老年人配备定制手机、蓝手环等穿戴设备,实现位置监护和紧急救援等线上关爱服务功能。
自2015年起,梧州市连续4年将“云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当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并投入建设资金和购买服务资金920多万元。由各城区政府、民政局牵头,“云家庭”服务中心连同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登记、收集老年人信息数据,再核准录入到“云家庭”服务平台,进而完善老年人信息数据库。
通过大数据动态管理,该市各城区(县)、社区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健康情况一目了然。“云家庭”服务中心还设立了服务热线电话,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日常求助、位置监护、贴心关怀、精神慰藉等服务。据统计,现在,梧州市加入“云家庭”的老人约5万人,服务商家1500家。
此外,南宁市建设了集养老服务监管、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管理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桂林市推进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构建了“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云平台,为老人提供24小时紧急呼叫救护援助。
集中供养 盘活基层养老资源
“住进集中安置的房子,就像有了一个家,在这里,有说有笑,有人照料。”这是入住柳州市柳北区集中供养点的贫困户普遍的感受。
为有效解决孤、寡、残、老贫困人口生活供养问题,柳北区针对无建房能力、无亲属照顾、达不到五保条件的贫困人员,通过政府补助、村集体经济筹集、企业捐助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利用闲置、老旧办公楼集中供养。
据介绍,集中供养点由所在村委负责管理,新建或改建厨房、卫生间,配备厨具和洁具,为贫困户提供生活家政、环境卫生、健康医疗、文体娱乐等服务,并为无行为能力的老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日常照顾。目前,当地已建立4个集中供养示范点。
同时,柳北区还通过实施敬老院代养一批、亲属托养一批、志愿者助养一批,与集中供养一批形成“四个一批”供养机制,建立志愿者队伍35支,解决91名特殊贫困户供养问题,为政策兜底提供新思路。
在集中供养养老模式的探索中,玉林市将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和五保集中供养机构委托民营企业运营管理,在保障好政府兜底对象基本养老的基础上实行市场化运营,盘活了基层养老资源,在广西乃至中西部省区率先实现将失能、半失能、患精神病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政府集中供养保障的目标。
医养结合 两种模式无缝对接
当老人病情达到住院标准时为“医”模式;当病情稳定后办理出院转为“养”模式……
这种医养切换模式,对于一些患病老人而言,无疑是打开了一扇便捷之门。
南宁市民陈先生的母亲患有糖尿病等疾病,每年都要住院疗养一个季度。为了让母亲享有好的医疗养老服务,他特地带母亲看了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南宁市玉洞医院等几家医养结合的医院,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设施挺满意。陈先生说:“这些医院开设有一系列亲情化服务,而且老人的陪护交给有经验的医护人员来做。让母亲住进这样的医疗机构,我们也放心。”
近年来,广西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实施细则,推动多层次、多模式、多形式的医养结合试点探索。全区65%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0%以上。如南宁市所有养老机构都能够以不同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已有多家公办医院和民办医院开展养老服务,共有23个养老机构在院内设立了医疗机构,其他养老机构都和周边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百色市整合闲置的乡(镇)计生服务中心资源,开办医养结合服务机构,85%的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协议书……这些举措让广西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得到明显提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