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重庆市社会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时间:2019-05-1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重庆市民政局
【字体:    打印

近年来,重庆市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支持计划”(简称“‘三区’计划”)、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简称“‘牵手’计划”)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室(站)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工作人才进驻并扎根乡村开展专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一、大力支持社会工作人才进驻乡村

一是打开制度通道。将“发展农村社会工作”纳入《重庆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并明确了三年目标任务。印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市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市级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将社区(含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工作服务、扶贫社会工作服务、“三区”计划项目列入重点支持范围。二是加大支持力度。自2013年开始,重庆市连续实施“三区”计划,累计投入1211余万元在万州、黔江、涪陵、丰都、武隆、开州、忠县、奉节、秀山、南川、城口、云阳、巫山、巫溪、石柱、酉阳、彭水17个区县(自治县)立项实施59个“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共选派284名社会工作人才进驻乡村开展专业服务。同时,逐步加大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资金投入,特别是2017年以来,先后投入240万元立项12个扶贫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投入565万元立项113个农村社会工作室(站)服务项目,投入440万元立项22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累计有170余名社会工作人才参与项目服务。此外,将民政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与市级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融合实施,遴选优秀民政事业单位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派遣优秀社会工作管理服务人才深入黔江、酉阳、城口、丰都、秀山、云阳、武隆、万州、彭水、奉节10个区县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并对口帮扶当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同时与贵州省结对,帮扶当地10个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三是夯实激励举措。对进驻乡村开展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人才,区县民政局协助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对拟在当地创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社会工作人才,由所在区县民政局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对考核优秀的社会工作人才,相关单位在提拔任用和岗位聘用时优先考虑。

二、有序引导社会工作人才开展服务。

一是明确服务重点和内容。社会工作人才在农村以贫困人群、农村“三留守人员”和特殊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以解决生活困难、转变思想观念、拓宽致富路径、提升脱贫能力为目标,重点开展以下服务:对贫困群众开展需求评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服务方案,促进服务对象的精准识别和精准管理,推动贫困群众服务需求与扶贫资源精准对接。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通过提供生计发展服务,促进其发挥潜能,提升技能,就业创业,增收脱贫。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成长支持、法制宣教、临界预防、行为矫正、社交指导、精神关爱和社会保护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妇女提供精神减压、心理支持、亲职辅导、权益维护等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社会参与、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服务。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强化心理社会支持,帮助其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助力所在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二是确定服务角色和定位。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人才主要扮演以下角色:做基层党委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参谋、桥梁和助手,协助贫困乡村开展社区服务与发展的整体规划,协助宣传和解读政策,搜集群众诉求,及时做反馈,发挥桥梁作用。做弱势群体的照顾者、陪伴者和支持者。随着乡村尤其是贫困乡村大量青壮年外出,“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亟需照顾和支持,社会工作人才有发挥专业优势和作用的巨大空间。做乡村教育的促进者和推动者。社会工作人才盘活乡村场地资源,建立乡村村落为单位的儿童图书馆,开办妇女夜校、农民讲习所等,对接党委政府资源,以党建带动群众的学习和乡村建设。做外部资源的链接者。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协助乡村吸引城市客户流量,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和特色产品等方式开展乡村营造工作,为乡村发展带来好的点子、技术、人才、市场和资金等。

三、积极确保社会工作服务落地见效。

一是满足了群众的心理社会服务需求。社会工作人才在所在地区党委政府领导下,以农村社会工作室(站)为平台,以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需求为导向,通过精准识别、科学评估、分类介入、专业服务,将个性化扶贫和群体性脱贫相统一,将外部支援和内生发展相统一,将传统传承和创新开发相统一,实现脱贫和发展双重目标,解决了困难群众大量实际问题。如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针对城口县河鱼乡留守贫困妇女缺少收入来源、生活单调乏味的状况,协助妇女成立了心悦手工坊,开发手编鞋、丝网花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不仅增强了妇女自身能力,丰富了妇女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妇女家庭收入。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扎根彭水县兴和村,利用村内土鸡和蜜蜂养殖户较多的优势,动员村民成立土特产合作社,开展土鸡蛋、蜂蜜销售,并积极整合资源,从“运、寄、收、装、宣”等方面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村民收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组建专业队伍进驻秀山县云隘村,用脚步丈量大山,逐一走访11个村民小组,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种植了500亩核桃林、300亩雪莲果,帮助村民户均增收6000余元,实现长效脱贫。二是提升了群众的自救自助能力。社会工作人才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高度重视服务对象自身潜能的挖掘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将扶志、扶智与扶贫紧密结合,一方面,在面对单个服务对象时,强调服务对象参与的重要性,引导其分析内在的潜能和拥有的优势,鼓励和支持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运用各种方法来增进村民之间的互动与互助,改善村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联结,强化联系,使村民结成有力的网络和团体,村民在解决共同的关切和问题中建立了社区意识和归属感,促进了“邻里互动、村民互助、社区参与”的村庄共同体的形成,形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内生动力。三是建设了一支“不走”的人才队伍。我市坚持把本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作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加强贫困区县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通过组织考前公益培训、报销教材费和考务费、给予一次性奖励、发放职称补贴等方式,调动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积极性,截至目前,我市已经脱贫摘帽的12个贫困区县和尚未脱贫的6个区县共有持证社会工作人才1431人,共有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89家,这些社会工作人才和机构来自当地、服务当地,成了一支“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根据重庆市民政局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