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地方动态 > 正文

浙江省丽水市着力打造美丽和谐边界线

时间:2018-05-1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浙江省民政厅
【字体:    打印

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两省结合处,与福建省宁德市、南平市接壤。浙闽线丽水段总长340.99公里,埋设界桩14个,涉及浙闽两省3个市、8个县(市),行政区域界线线长、点多、面广,情况复杂。近年来,丽水市紧贴新时代界线管理建设工作要求,将“平安边界”纳入“平安丽水”、“平安浙江”建设,在夯实基础中提升实效,在创新思路中谋求发展,在拓展内涵上突显特色,实现界线管理共建、共赢、共享,为浙闽边界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丽水市以平安考核总分全省设区市第一的好成绩成功夺取“平安金鼎”。

、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加强联动求实效 

丽水市严格遵循“统一部署、联合实施、深入一线”的联检原则,扎实开展界线联检工作,夯实界线管理建设基础,全力维护边界地区长治久安。

(一)组织谋划,科学部署。浙闽线丽水段自2001年完成勘界后,分别于2007年、2012年、2017年进行了三轮界线联检工作。每一轮联合检查,均切实按照《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和浙闽两省《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规定的联检工作内容、方法、步骤和质量标准,及时成立联检工作领导小组,详细制定联检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时间安排、方法步骤和工作要求。此外,积极与毗邻市、县召开联席会议,部署安排联检工作,推动界线联检有序开展。

(二)严格标准,精准联检。按照民政部工作部署,省级界线每5年开展一轮联检,由两省交替牵头完成。丽水市严格落实联检要求,担任牵头方时,主动承担责任、及时联系沟通,牵头制定界线联检工作方案,安排联席会议、内外业联检和汇总上报资料等工作,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联检任务。担任配合方时,积极协作配合、主动分担牵头方职责。如在2017年联检中,因省界13号界桩周边植物生长较快,山高路远、地势陡峭,丽水、宁德、南平三个方向都难以通行,丽水市主动承担开路、召集职责,组织6人、用时10天,开辟了一条便捷道路,为两省三市顺利联检提供了保证。通过毗邻双方的共同努力,浙闽线丽水段三轮界线联检工作均圆满完成。

(三)主动当担,务求实效。除按规定开展5年一轮界线联检外,丽水市还建立了界线联合检查抽查制度,所有界桩均聘用界桩管理员,坚持不定期地组织开展界线联检和抽查工作,要求界桩管理员每季度底前15天内对界线界桩进行一次巡查,每半年填写《界线检查情况记录表》和《界桩检查情况记录表》并上报,确保界线走向位置清晰和界桩完好无损。同时,加强界线管理的联合行政执法检查,及时通报、坚决打击擅自移动界桩、毁坏界桩,破坏界线实地走向位置的行为,发现新的边界线纠纷或矛盾,及时协调加以解决,确保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 

二、创新机制,共建互助,保证平安促发展

丽水市着眼长效、积极探索,通过“三到位、三形式、三机制”,不断推进“平安边界”建设,进一步加快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一)在组织领导上做到“三到位”。一是组织保障到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平安边界”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均建立由民政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各乡镇(街道)为成员的“平安边界”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二是制度考核到位。与毗邻的市、县(市)、乡镇(街道)、村签订《创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和《界桩管理责任书》,制定《边界纠纷应急预案》,全面落实“两图一责”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并将“平安边界”建设工作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核。三是人员经费到位。全面落实县、乡镇(街道)、村、界管员四级管理工作机制,形成个人管点、村庄管段、乡镇管线、民政管面的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格局。全面落实实地踏勘检查、界桩维修、联席会议等界线管理经费,做到边界管理、平安建设工作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人干事。

(二)在共建互助上丰富“三形式”。一是文化走亲。通过多形式的文化走亲,丰富两地生活、推进两地和谐。如庆元县安南乡每年与政和县岭腰乡组织一次和谐边界农村文艺汇演,江根乡与毗邻的大安乡等举办“浙闽两省四乡十里八村新春歌会”节;景宁县举办浙闽边界老年人门球赛;龙泉市举办浙闽老区文化节暨浙闽百村农民邻居节等等。二是边贸交流。通过毗邻县(市)、乡镇、村之间农副产品及小商品的交易,促进两地经济发展,增进两地群众融合。如庆元县举办“浙闽乡际茶叶节”, 推进浙闽乡际茶叶交流与合作,与政和县、寿宁县确定每月的农历初三和十八为边贸市场交流日,方便浙闽边界农民贸易往来。三是联合治水。通过联合治水,加深两地感情、凝聚两地人心、使两地的山更绿、水更清,边界更美丽。如遂昌县柘岱口乡际下村与浦城县忠信镇际洋村联合开展“洁净乡村”行动,并成立“生态保护联防队”,共同建设美丽边际村。庆元县竹口镇与松溪县旧县乡合力治水,将一条“污水溪”治理成了一条“清水溪”,并在两县交界点上建起亲水亭,搭建起两地群众的“连心桥”。

(三)在平安维稳上创新“三机制”。一是联防联治制度化。建立护林联防、纠纷联调、应急联动、维稳联治的和谐边界联调联防机制,破解边界稳定发展难题,不断加强边界社会管理及相互协作。二是联席会议机制化。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就两地农业产业发展、市场互利、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边界管理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共绘蓝图,合谋发展。三是邻村共建常态化。积极推动村际友好联谊活动,签订村际友好公约,互惠互让,互帮互助,互办好事。如庆元县安南乡安溪村与政和县岭腰乡岭腰村结成浙闽边界首对“友好村”,双方建立应急分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共同促进边界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平安边界”基层建设。

三、深挖内涵,特色融合,谱写和谐新篇章

界线管理建设工作内涵丰富、意义深远。丽水市开拓创新,深入挖掘界线文化内涵,以文化系民心、以文化助发展,打造界线管理建设丽水新模式。

(一)因地制宜,界线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浙闽线8号界桩,位于庆元、龙泉、松溪三县(市)交会点的龙头山顶,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有远近闻名的龙头山庙、百年杜鹃和千亩竹海,旅游资源正如火如荼地开发,赏杜鹃、观竹海已成为人们旅游、摄影的好去处。丽水市主动与南平市对接,创新思路,将界线文化与龙头山的“百年杜鹃”、“竹海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相结合,浙闽携手规划建设界桩观景台,让游客充分感受赏杜鹃、观竹海和“一脚跨两省,一眼看三县”的界线文化体验。

(二)情景交融,界线文化与地名文化相结合。浙闽线10号界桩,位于庆元县隆宫乡黄坑村和松溪县茶坪乡铁岭村交界处。界桩旁的古道上有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黄坑隘,此处曾是松溪通往庆元西南的必经之路,有抵御土匪入侵的作用。界桩附近历史故事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丽水市积极规划设计,通过界桩提升改造、周边配套建设、挖掘文化内涵、展示历史变迁等方式,使界线文化与地名文化有机融合。

(三)修护开发,界线文化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浙闽线4号界桩,位于龙泉市住龙镇白岩村和浦城县忠信镇毛洋村交界处。在4号界桩附近曾发掘出一块清朝末年两省界桩标志岩石,这是浙闽边界地区历史变迁的见证,也是边界地域文化内涵的体现。丽水市召集相关毗邻县(市)、乡镇共同商议,并一同对该界桩标志岩石进行了加固和开发。如今,该界桩标志岩石竖立在白岩村和毛洋村交界桥的桥头,成为浙闽边界线上两地群众和谐相处、友好往来的标志。(根据浙江省民政厅信息整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