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开始,重庆市根据民政部安排,连续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向万州、黔江、涪陵、丰都、武隆、开州、忠县、奉节、秀山、南川、城口、云阳、巫山、巫溪、石柱、酉阳、彭水17个区县(自治县)选派了284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累计为这些地区培养了147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推动“三区”建立社会工作政策制度、拓宽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壮大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探索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普及宣传专业社会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和社会效益,得到受援区县(自治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总体来看,主要有五方面成效:
(一)带动了“三区”社会工作服务发展,满足了群众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六年来,选派社工深入受援区县(自治县)城乡社区,重点面向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精神慰藉、残障康复、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政策宣传、社会融入等个性化服务,有效回应了“三区”群众的心理社会服务需求,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以及来自全社会的关爱。一是通过分类服务,提升了民生保障专业化水平。选派社工扎根基层,以村(社区)社会工作室(站)为平台,为留守和困境儿童提供成长支持、法制宣教、临界预防、行为矫正、社交指导、精神关爱和社会保护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妇女提供精神减压、心理支持、亲职辅导、权益维护等服务,为留守和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生活照顾、社会参与、权益保障、临终关怀等服务,为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家庭社区关系改善、社会功能恢复发展等服务,兼顾了基层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的需求,通过以专业理念引领居民参与、以专业技能回应居民诉求、以专业服务增进居民福祉,有效地提升了民生保障专业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二是通过精准服务,解决了困难群众实际问题。围绕受援区县(自治县)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选派社工在贫困地区党委政府领导下,通过精准识别、科学评估、分类介入、专业服务,将个性化扶贫和群体性脱贫相统一,将外部支援和内生发展相统一,将传统传承和创新开发相统一,实现脱贫和发展双重目标,解决了困难群众大量实际问题。如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针对城口县鸡鸣乡留守贫困妇女缺少收入来源、生活单调乏味的状况,协助妇女成立了心悦手工坊,开发手编鞋、丝网花等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进行销售,不仅增强了妇女自身能力,丰富了妇女文化生活,还增加了妇女家庭收入。重庆仁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扎根彭水县兴和村,利用村内土鸡和蜜蜂养殖户较多的优势,动员村民成立土特产合作社,开展土鸡蛋、蜂蜜销售,并积极整合资源,从“运、寄、收、装、宣”等方面全方位降低成本,提高村民收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组建专业队伍进驻秀山县云隘村,用脚步丈量大山,逐一走访11个村民小组,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发展特色产业,引导村民种植了500亩核桃林、300亩雪莲果,帮助村民户均增收6000余元,实现长效脱贫;还根据留守儿童需要组建朗诵队、合唱团,组织他们走出大山参加公开演出,让小小苔花像牡丹一样盛开。实实在在的服务成效,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
(二)造就了一批“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服务组织,壮大了基层民政力量。一是通过集中培训,为“三区”培养一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根据民政部分配的培训任务,每年组织受援区县(自治县)推荐当地优秀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作为培养对象,并安排培养对象参加民政部社会工作实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和市级相关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案例教学、交流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系统讲授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知识与方法,有效提升了培养对象的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二是通过搭建平台,为“三区”培育一批社会工作组织。受援区县(自治县)通过实施“三区”计划,推动有关事业单位和社区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设立村(社区)社会工作室(站)、社会工作发展基地(丰都县设立社会工作发展基地,承担全县社工组织协调管理、人才培养、社工服务项目组织实施等功能),引领带动了社会工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截至目前,共有15个曾经受援区县(自治县)登记成立了社会工作组织,总数达到66家,较2013年实施首批“三区”计划前增加64家,其中社会服务机构61家,协会3家,为“三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发挥提供了广阔平台,为延伸基层民政工作臂力、增强民政服务的可及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建立了“三区”社会工作政策体系,奠定了社会工作制度基础。一是在人才培养和激励方面,万州、黔江、丰都、武隆、奉节、秀山等区县(自治县)出台了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通过发放职称补贴、给予一次性奖励、报销考试相关费用等措施,动员激励社会工作从业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截至目前,17个曾经受援区县(自治县)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已达1077人,较2013年以前增长7.3倍,成为推进当地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二是在项目管理和服务方面,各区县(自治县)认真落实《“三区”计划项目工作要点》和《“三区”计划项目执行办法》,明确了专门科室直接联系、跟踪和监督“三区”计划项目实施,有的区县还研究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实施管理。
(四)丰富了“三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了社会工作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了以社工为核心的组团服务模式。各受援区县(自治县)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专业为引领、以长效为目标”原则,探索实施“专业督导+选派社工+本土社工+志愿者”服务方式,用专业督导指导社工提供优质服务,用志愿者帮助社工扩大服务半径,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为降低人员流失率,城口“三区”计划项目在人才选用上向本土社会工作人才倾斜,既保证了人员的稳定性,又利用本土人才的文化优势强化了服务效果。二是深化了“三社联动”“两工协作”服务机制。有的区县(自治县)建立了社区(村)为平台、社工机构及其他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人才为支撑的联动服务机制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机制,整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社会组织、志愿者的资源优势,探索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民政服务的新路子。三是探索了多元化综合性社会工作发展机制。如重庆扬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基于贫困村缺乏承接外来资源能力的状况,加强村级社会组织的培育,以激活内生系统并促成与外部系统的耦合,联合并进助推脱贫攻坚。重庆市江北区新扬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围绕“晓、帮、谐、强”四个字,分别从政策宣讲、促进互助、共建和谐、强化技能四个方面着力提供服务,促进村民脱贫致富。
(五)促进了“三区”社会工作宣传,扩大了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各受援区县(自治县)以“三区”计划实施为契机,将社会工作服务和宣传倡导相结合,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推介活动,提升社会工作在“三区”的认知度,为当地社会工作发展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各级各类主流媒体,开州、石柱等区县(自治县)广泛运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发布项目动态信息,展示专业服务成效,宣传普及社会工作。二是创新运用自有媒体,各派出单位纷纷在自有网站、微博、微信平台开通“三区”计划专栏,及时更新项目动态;万州、丰都等区县编印了社会工作简报,定期向相关部门赠阅,提升领导干部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度。(根据重庆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