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基层民政工作者的新春脚步——铆足干劲踏上新征程

时间:2023-02-0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柳 旭

春节假期一过,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迅速返岗、摩拳擦掌,以奋斗姿态开启新的一年。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广大基层民政工作者也踏上了新的征程,在神州大地上留下一个个追梦的身影。

浇灌希望的田野

1月29日下午2点多,一辆驮着大水箱的农用三轮车行驶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鞍山村的小路上。在一户低保对象的家门口,三轮车停了下来。宜昌市民政局驻村第一书记刘传刚从车上扯下一根橡胶管,凑到嘴边用力一吸,“哗”的一声,清澈的水顺着管子从大水箱涌入小水桶。每灌满一桶,他就往屋里拎一桶。

“季节性缺水问题在鞍山村很突出,去年又遭遇大旱,村里的蓄水池都干了,村民用水困难。”刘传刚告诉记者,去年11月,镇水管站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组成联合找水队,在一处山洞内找到水源,随即将水引到洞外,并安放了两个一人多高的储水罐,解决了村民的生活用水问题。

“大部分村民能够自行取水,但村里的困难群众普遍年纪较大,无法自己取水,需要我们送水上门。”刘传刚说,当天他和村干部分成三组,给村里的15户困难群众每户送了1吨水,“等输水管道修好了,村里的用水问题就能彻底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刘传刚所说的输水管道全长46公里,于去年9月动工,今年3月底全部完工后可以从临近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引水过来。到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自来水。

谈到新一年的工作,刘传刚表示,除了防返贫,驻村工作队还要帮着村里大力发展蔬菜和中药材种植产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月30日下午,在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斗厢村村委会,开封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队长于世勋与村党支部书记王霞聊起了新一年的计划。

“现有的77个红薯大棚,村里计划再投入20万元,扩大经营,提高集体经济收入。此外,还想引进一个制冰厂和一个养猪场。”王霞说。

“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这个想法好。”于世勋补充道,“还要持续关注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的生活,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帮扶也不能放松,要想办法帮他们增收。同时,要继续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现在大路通了、小路宽了,坑塘治理、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要做得更好。”

“你说得对,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生态宜居都是乡村振兴的目标。”王霞说,“咱们村人多,现有的两个文化广场不够用,今年打算在村委会对面再建个小广场,种上花草,让村民有更大的活动空间、更高的幸福指数。”

呵护祖国的花朵

1月29日上午8点30分,准备好教材和教具后,刘朔亦用平板电脑拨通了视频电话。几秒钟后,一张熟悉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老师好,今天我们学什么呀?”小美端正地坐在屏幕前问。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然后再学习新的东西。”说话间,刘朔亦拿出一沓拼音卡片,一张一张地让小美认读,然后是词组拼读、诗词背诵、加减法运算、英语单词识记……在1个小时里,刘朔亦认真讲,小美认真学。

刘朔亦是河南省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的一名特教老师,目前给6个孩子提供一对一的康复训练辅导。“孩子们的情况不一样,有的是语言障碍,有的是认知障碍,有的还有肢体残疾,我会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刘朔亦说,原来她在康复中心面对面给孩子们上课,后来受疫情影响暂时改为线上授课。

“小美2岁半时,我们发现她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反应也比同龄小朋友慢。”小美的妈妈告诉记者,经朋友介绍,她了解到开封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有项免费服务,面向困难家庭0至7岁特殊患儿提供一对一康复训练,就让小美跟着刘老师上课,每周5节课,已经快4年了,效果非常好。小美各方面的能力都达到了同龄孩子的水平,上小学也不用担心了。

与此同时,在1000公里外的贵州省天柱县渡马镇龙盘村,儿童主任杨菊仙拨通了小惠父亲的电话。小惠今年14岁,父亲有视力障碍,母亲有智力障碍。从实施“童伴妈妈”项目起,杨菊仙就特别关注小惠,经常帮助和鼓励她,还教她洗衣、做饭等家务,引导她乐观面对生活。

听说小惠在家,杨菊仙决定去看看。“上次去是腊月二十八,那天我还把小惠带回家一起包了饺子,我们俩都特别开心。”杨菊仙说。

“万里妈妈,我给您煮了甜酒粑粑,快来尝尝。”一进门,小惠就开心地挽住杨菊仙的胳膊,从学习聊到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

“我以前在村里养猪,养殖场的名字有‘万里’二字,所以村里的孩子一直喊我‘万里妈妈’。”杨菊仙告诉记者,她一直把小惠当自己的女儿,小惠平时也老想着她,家里做什么好吃的都叫她来吃,这让她很感动。“看着自己付出的爱改变着孩子的生活,再累也值得!”

添彩最美的夕阳

1月28日上午10点,四川省宜宾市社会福利院认知障碍区的活动厅里像往常一样准时响起了音乐声。在护理员的搀扶下,老人们陆续从房间里走出来,跟着大屏幕上的视频一起做操。

护理员王春容一手拉着90岁的邓婆婆,一手拉着86岁的张婆婆,合着音乐的拍子轻轻挥动手臂。“老年人每天都需要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保持身体机能。”王春容说,“有些老人不适合做操,我们就带着他们散步。”

与女区不同,男区每天10点的活动是摆积木。在护理员季晓芳的带领下,几位八九十岁的老爷爷摆弄着五颜六色的积木,拼搭出不同的造型。“这项活动对提高老年人手眼协调能力、记忆力都有好处。”季晓芳说。

没玩一会儿,汪爷爷靠在沙发上打起了瞌睡,季晓芳怕他着凉,轻声将他唤醒后,搀扶回房间休息。“老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复后容易感到疲惫,我们会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让他们多休息。”季晓芳说。

“护理员非常辛苦,过年也没能回家。”宜宾市社会福利院院长梁华说,“今年,我们要从改善伙食、提升环境、丰富活动等方面着手,努力让老人们吃得更顺心、住得更舒心、玩得更开心。”

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屋内,暖意融融。1月31日下午3点半,山西省老年公寓社工部部长闫春艳打开手机视频,挥着手和参加活动的40多位老人打招呼,这是每周一次的读书沙龙时间。由于封闭管理,闫春艳不能进入生活区,这段时间都是在线上与老人交流。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有方向、有目标,即便年龄大了,亦应有合适的追求。”当天,闫春艳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是《老年人应该有一些“小目标”》,老人们都听得很认真,不少人还就“如何发挥自我价值”谈了想法。

“我平时读书看报时特别注意收集相关文章,发现有值得分享的就保存下来,在读书沙龙上念给大家听。”闫春艳告诉记者,她希望通过每周一次的活动,让老人们更加积极乐观地生活。

读书沙龙结束后,闫春艳向老人们介绍了正月十五的活动安排,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她告诉记者:“社工部和养老服务部正一起筹备猜灯谜、诗词接龙、制作小灯笼等活动,要让老人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