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颐养之家”打开农村养老新路径

时间:2023-03-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丰年余年颐养天年,家园花园幸福乐园。”这副张贴于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东小村镇新东村“颐养之家”大门两侧的对联,真实地道出了入住的30位老人的心声。“这里吃穿不愁,有人给端水送药,还有人陪着聊天解闷……这样的生活,要搁以前,想都不敢想。”今年70多岁的李大爷是首批入住“颐养之家”的老人,他老伴儿几年前去世了,子女也都在外地工作,老人小脑萎缩,生活不能自理。李大爷逢人便夸现在的好生活:“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住在这里很踏实,这就是我的养老之家。”

如今在大同市,已有400多位像李大爷这样的农村“两无”(无生活自理能力且子女无法照料或无赡养能力)老人在“颐养之家”享受专业养老服务,有1500多名农村困难老人通过“颐养之家”享受送餐、医疗等服务。

大同市将农村养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以云州区西坪镇瓜园村为试点探索实施“颐养工程”,为农村“两无”老人提供多样化、针对性强的保障性养老服务。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已在52个村建成“颐养之家”。这项工作入选了2022年山西省养老服务“惠民生、增福祉”十件事。

“颐养之家”为谁服务

农村老年人口返贫致贫问题,是当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难点和痛点问题。据统计,目前,大同市共有脱贫人口27.35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9.3万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监测对象有1.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有6500多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有3000多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有2074人,这些老人中有42.3%是单一户。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同市脱贫人口中的养老问题较为突出。

为此,大同市将农村“两无”老人作为全市防返贫监测帮扶的重点对象,创新实施“颐养工程”,为他们解决保障难、健康难、关爱难等问题,探索建立服务多样化、运行可持续、费用能承受的养老模式,持续提升他们的晚年生活品质。

为实施好“颐养工程”,大同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决定试点先行、稳妥推广,由市级确定县级试点、县级确定村级试点。市、县两级均成立“颐养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由村“两委”具体负责运营管理。在市一级,明确由市乡村振兴局、民政局配合完成此项工作。

“市里出台的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将具有县区户籍或在县区常住5年以上,60周岁及以上的6类对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无生活自理能力且子女无法照料或无赡养能力的老年人)和70周岁以上的3类对象(空巢、失独、独居老人)作为‘颐养之家’的服务对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工作中,对涉及民政的服务对象,我们都组织专人进行了仔细核对,并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我们还统一规范了服务项目和内容,提出具体工作要求,为工程顺利实施强化了基础保障。”

“颐养之家”如何运作

立足不出村养老、家门口养老、嵌入式养老,大同市要求试点村通过整合敬老院、养老院、日间照料中心或改造现有闲置设施等各类资源,盘活政府资源,因地制宜提供农村养老服务。服务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整合现有场所改建而成,采取“财政补一点、村级筹一点、社会捐一点、个人交一点”的筹资方式运作,为入住人员提供餐饮、保洁、就医等10项常规服务。入住的“两无”老人每月交纳生活费35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水、电、暖等费用由村集体承担,聘请服务人员的工资报酬由村级解决。

另一种是由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和专职护理人员组成关爱服务队,与老年人建立互助关爱服务关系,对60周岁以上留守老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建档,定期更新、动态管理,每名关爱人员联系2—3名失能老人,每天一次电话沟通,每周一次上门走访,开展常态化服务。每名服务人员每月发放350元,每月至少服务7次。(下转2版)(上接1版)

推动“颐养工程”从脑中一张蓝图转变为眼前一幅实景,离不开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据介绍,大同市在“颐养工程”建设资金筹措上主要采取六种方式,即落实农村养老机构省、市、县三级财政建设补助和运营补贴政策;过渡期内从市、县衔接资金中列支一定比例一次性支持“颐养工程”;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彩票公益金用于农村养老工作,市级彩票公益金对农村养老事业重点倾斜;村级可设置养老服务公益岗和补贴颐养服务站运营费用;鼓励设立“孝养基金”,重点补贴村级颐养服务站;引导社会力量等投入农村养老服务事业。

“颐养之家”保障什么

“虽然县城的养老院条件更好,但我还是喜欢在家门口养老。”今年80多岁的郭奶奶对如今的生活很是满意。“我现在年纪大了,哪儿都不想去,这里住的都是乡里乡亲,想回家看看时,抬脚就能到。在这里吃穿都有保障,头疼脑热时还有人照顾。每天和老姐妹们说说笑笑、唱唱跳跳,简直像住进了‘幸福院’。”

郭奶奶口中的“幸福院”就是由瓜园村村委会闲置房屋改建的关爱服务中心(“颐养之家”),可以为老人提供餐饮、保洁等10项常规性服务。中心还与镇卫生院合作,邀请医生定期为入住老人检查身体。老人若突发疾病,中心会紧急送往县级以上医院诊治。

2021年9月,云州区峰峪乡小王村成立关爱服务站(“颐养之家”),开发5个公益岗位,专门为村里的18户、22位“两无”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清洗衣物、打扫卫生、送医送药等服务,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实施‘颐养工程’,建‘颐养之家’,最关键的就是突出‘颐养’二字,我们不仅要把农村‘两无’老人养起来,还要让他们身心愉悦、安享晚年。”大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这些老人来说,送钱送物不如提供好服务。帮就要帮到实处,帮到老人最需要的地方。”

翻开《大同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方案》,里面明确了助救、助餐、助医、助洁、助购、助娱6项服务内容,明确了集中供养、日间照料、定期巡访、结对帮扶、邻里照护等服务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要求,下大力气扎实推进‘颐养之家’全覆盖建设,努力让农村‘两无’老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大同市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