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波市海曙区委书记 徐 强
体球网总书记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目标。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在新一轮社区治理创新实践中,聚焦“社区事务分工不清、条块不明、机制不强”等短板弱项,采取“统分沉”的改革策略。在党建统领下,根据政务服务和居务自治的固有属性,重新确定治理规模和治理层级,促进多元治理主体跨域联动,努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党建统领,推动跨域联动
“统分沉”改革策略中的“统”,即加强党建统领,建立区域公共服务中心,上浮和整合原有分散式、碎片化的社区便民服务功能。
经过纵向分层,海曙区整合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由街道直接管理,明晰了区级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的职责分工。负责窗口服务的区域中心服务窗口从16个归并至9个,有38个信息平台和50个事项从社区上浮到区域服务中心。凡是需要居民上门办理、设置办事窗口的行政事务都集中在区域公共服务中心解决,依托“一窗办理+AB岗”的综合业务受理模式,提升服务效能。 同时,在区级层面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联席会议,在街道层面建立党建共建联席会议,在社区层面建强社区“大党委”,全面开展“锋领网格”行动,将网格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确保组织全覆盖,建立健全基层党建的组织联动。
在小区层面,依托“锋领e家”“We 志愿”等平台,加强与市场、社会资源等合作,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形成小区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社区治理良性循环。预计到2023年7月,将实现区域公共服务中心对社区全覆盖,居民自治服务站对小区的全覆盖。在此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推进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活地图”建设,通过智慧化手段提升社区信息化应用能力,实现跨域联动。在率先试点的望春街道,就通过对区域、楼道、党员户的精准定位,进一步推动党员亮“星”,支部亮“旗”,资源亮“功能”。
政居二分,实现“平战一体”
“统分沉”改革策略中的“分”,即让社区工作政务和居务分类,腾出更多人力资源投入网格治理工作和引导居民自治服务中。
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社区治理对各个主体都提出更大挑战,海曙区在社区层面将自治与服务进行二分,服务上浮到街道或区域,自治下沉到小区,社区专注自治、准入条块事务并剥离物业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健全应急统筹系统,统筹网格力量,做到“功在平时,赢在战时”,形成“平战一体”的复合型社区治理模式,健全网格最小“作战”单元,充分动员本地力量,最大限度建设社区应急力量。
在常态化治理中,社区全面排摸建立辖区党员、干部、 村(居)民代表、业委会成员、物业人员、社会组织、基干民兵、共建单位、群众骨干等人员底数清单,为危机动员做好准备,建立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以及社会公众的协同合作机制,做到充分动员本地力量。
政居二分的实现使得海曙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够精准下沉区街力量,落实主客体责任,充分动员本地力量。1100余名区级机关党员干部支援基层下沉“战场”一线,1.9万名基层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主动投身1400余个“红色网格”责任区和800多支“红色志愿队”参与群防群控。慈善资源也积极作为,动员全社会捐款捐物,扩大社会参与率。
治理下沉,提升自治能力
“统分沉”改革策略中的“沉”,即建立“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及线上服务平台,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100米通道。
从海曙区最新的实践进展来看,基层自治的主体单元,从社区下沉到小区,从小区下沉到楼道,不断贴近居民。与此同时,基层的社区治理网格也在不断缩小,网格不断细分到覆盖200—300户,甚至出现了只覆盖50—80户的微网格,形成“村社—网格—微网格(楼道、楼栋)”治理架构。
“统分沉”改革为“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治理赋能,在党委领导下,以“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为平台,通过内在的“7+X”小区自治理事会,有机地串联起政府、党员群众、业委会、物业公司、社会组织、辖区单位等多元治理主体,将可利用资源进行整合,在平时帮助居民调解矛盾纠纷,反映居民诉求,促进基层民主协商。在公共危机中,快速转换为社会动员的指挥部,高效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慈善资源、社区志愿者等多元主体之间的跨域合作。
“统分沉”改革实践加强了社区治理的韧性、弹性、适应性和持久性,也为进行有效的危机动员奠定了基础。海曙区用实践证明了“邻舍家”小区居民自治服务站不仅是常态化社会治理的微观单元,更是突发公共事件下有效实现参与式动员、情感动员、慈善动员的微观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