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冉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正在进行的全国两会上,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强化党建引领、乡村文化保护、人才引进与培育、农村养老体系建设等话题,为推动乡村振兴“强体”“铸魂”建言献策。
强化党建引领 重视文化保护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纳雍县陶营村党总支书记肖军说道。在陶营村工作了10年的他,深切感受到抓好党建工作,对于激发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次我带来的建议就是,强化党建引领,推进乡村振兴。”
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陶营村的做法是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一手抓党建、一手抓产业。“我们从樱桃鲜果销售、樱桃酒研发,到农旅融合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进到哪里,充分盘活优势资源,加速促进产业发展,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陶营村年人均收入超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668万元,昔日的“空壳村”蜕变为远近闻名的经济强村。村民的收入高了、日子过得好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影响力也越来越强。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传统村落数量快速下降,一些老地名、老物件、老习俗、老建筑正在渐渐消失。为此,台盟中央在提案中建议,要重视对乡村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引导村民树立自主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意识。
台盟中央建议,将传统村落保护事项纳入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村民保护古村落文化的行为,增加村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要让文化“留下来”,就应为“乡村文化人”提供组织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空间,比如在乡村中培养“文化辅导员”,带动乡村文化艺术生活的活跃与发展,使乡村文化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让人才留下来、走进来、育出来
要实现乡村振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村人才队伍是关键,人才得到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才会更有底气。如何让人才留下来、走进来、育出来,正是当前人才振兴亟待破解的难题。
“针对乡村人才紧缺的实际,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将自己培养和广纳贤才相结合。”全国政协委员西西玛建议,政府可协调组织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的人才与乡村挂钩,多途径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长李成贵认为:“乡村振兴,要发挥好政府作用,同时注重发挥企业和市场的力量,还要特别重视社会的力量,比如阿里巴巴的‘乡村振兴特派员’制度就值得推广。”
据介绍,自2019年起,阿里巴巴先后派出27位“乡村振兴特派员”和220位“乡村振兴技术官”扎根农村,探索实践“互联网+乡村振兴”新模式。青龙板栗、青海刺绣、张北假发……困在田间地头的优质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带动村民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同时,依托电商平台带动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让更多留守妇女实现自我价值、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要从政府投入向政府、社会共同投入转变,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建议,建立“荣誉村民”等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吸引大量有文化、有资源、有资金、有情怀的“新农人”回归,繁荣乡村文化、夯实振兴根基。
聚焦乡村振兴问题,台盟中央今年带来的多项提案建议,建设协同育人平台,聚集农业科研单位、职业院校、龙头企业、培训机构优势资源,以各类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实训教学基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强化引进培育,补齐人才缺口,实施农业职业经理人“头雁”计划。
让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022年9月,有关部门介绍,根据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养老是个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吴金笔告诉记者。
据吴金笔介绍,早在2019年,省身村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新模式,利用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建成了养老院,打造长者食堂、文化娱乐大舞台等,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广场舞等特色课程,在老有所养方面先行先试。
吴金笔建议,养老往纵深发展要因地制宜,可推广“一村一养老院”的模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村里的公共用地和闲置用房等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农村养老院。
“农村养老产业机构少、门槛高、功能弱,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无法保障服务需求。”今年全国两会上,民建中央带来了《体球网推进乡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构建保障服务大格局,把乡村老年人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与乡村振兴同规划、同推进、同实施,探索集中养老、互助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新型乡村养老模式,提升乡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建中央还提出,以村(社区)为单元,探索建立“有一个互助养老点、有一个人定岗服务、有一支志愿队伍、有一套结对帮扶机制,可以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的“四有五助”乡村养老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