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在希望的田野上共建和美乡村

时间:2023-03-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赵晓明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多个方面部署乡村振兴新举措,勾勒出乡村振兴新图景。站在新起点上,乡村振兴如何发力?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如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本报记者连线四位扎根乡村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介绍推进乡村振兴的做法和期盼,并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欧阳华建议

做好直播电商“新农活”


作为一名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依旧高度关注“三农”和乡村振兴话题。今年全国两会上,欧阳华提出了17个建议,其中10个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

欧阳华认为,人大代表是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因此,他在履职中,通过“欧阳华代表工作室”和“人大代表工作联络站”,接待群众1500多人次,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诉求。

“今年提出的建议,都是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欧阳华说。

近年来,白塔村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前来赏夜景、玩抖音、搞电商。欧阳华调研后认为,直播电商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风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对此,欧阳华建议利用好直播电商,带动群众返乡就业创业。

“万物皆可播。”在欧阳华看来,随着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直播正成为返乡就业创业者增收致富的“新农具”“新农活”,覆盖春种秋收、家长里短、文化旅游、经济发展等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欧阳华告诉记者,直播能够将和美乡村直观呈现在公众眼前,吸引公众前来体验和消费。他坦言,现在农村做直播的人很多,以青年为主,记录生活,销售特产。以某短视频APP为例,农村商家中青年占比47.1%,且增长迅速,是主力人群。但问题在于,农村直播人才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化展示等需求。

对此,欧阳华建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出台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打造地方特色直播基地。同时,依托当地高校、职业院校等资源,在基地内组织开展返乡就业创业的直播技能培训。

在研究了直播带货机制后,欧阳华发现,无论是农产品带货直播,还是文旅产业推销,都需要有一定知名度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现已引申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帮助乡村对外树立品牌、营销产品,对内组织村民、整合资源。但是,目前农村有知名度、有号召力的直播IP不多。

对此,欧阳华建议积极培养和发掘农村直播带头人,打造乡村直播IP。各地政府加强与直播平台、培训机构的互动合作,共同培养和发掘农村直播带头人,着力培养当地有乡情乡味的直播人才。充分发挥“新农人”参与直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乡亲们参与到本地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治理中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导向。在欧阳华看来,直播为“新农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各地政府也可以加入到直播带货中来,在直播中发布各类就业岗位,吸引在外务工人员通过网络应聘家乡岗位,提高效率。

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乡村工作者,欧阳华对直播电商有清醒的认知:一些地方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还比较落后,物流配送体系还不健全,有好货却配送不便,这怎么能成?

他建议,继续完善农村物流、仓储,特别是冷藏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健全物流配送体系,鼓励冷链物流服务向乡村下沉,让好的农产品出得去、卖得好,增加农民收入。

欧阳华希望,借助短视频平台等渠道的直播推广,更好地实现“把人留下、把产品卖出”的目标,让村民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畅享幸福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温善连建议

加大产业扶持力度 描绘乡村振兴新景


从因家人生病致贫的贫困户,到带领村民种植烟叶、养鸡、建脐橙基地一同脱贫的村支书,江西省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90后姑娘温善连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今年全国两会上,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她建议,继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发展产业,井口村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5000多元增长到了2.3万元。温善连觉得,需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对此,温善连很有感触。井口村种植脐橙3280亩,可基础设施不完善,抗风险能力较差。雨水多的时候,脐橙树受损不说,山上的泥土路经常被冲毁,难以通行;雨水少的时候,需要引河水抗旱,但设施不完善,成本过高。

2022年,井口村受旱情影响较重,一些脐橙园离河道较远,灌溉设施不齐全,全靠村民抽水、挑水缓解旱情,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的脐橙园规模比较大,减产近2万斤。仅此一项,损失约5万元。”温善连反问道,“不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怎么行?”

温善连建议,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展农村产业时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推广农业保险,为农民增收提供相应保障。

“在当前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智慧农业,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沉下心、俯下身扎根乡村才能有所作为。”温善连举例说,一些较早建成的脐橙园树已30年,需马上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开发种植;大多数果园脐橙树株距不到3米,果树稍微大一些,机械化就无法操作,也没有安装单轨运输车和水肥一体设备。这些脐橙园后续改造需要大量资金,亟需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

“发展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需要人才振兴,吸纳、培养大量的乡村本土人才。”温善连告诉记者,井口村不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者为了孩子上学举家搬往县城,留在村里的青壮年相对不足。

3280亩脐橙种植园如何吸引青壮年留下来?温善连给出的答案是延伸农业的产业链,让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吸引、留住、用好乡村人才。

温善连介绍说,目前各地都在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来推进农村现代种植业。青壮年回到乡村,可以参加合作社,积极为村庄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可以投入一定的资金,量化成股金,变成村庄产业的股东,每年获得一定分红。

“青壮年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很多,还可以做农村电商,销售农产品;或者沉下心来学习种植、养殖技术,成为乡村的‘技术大拿’。只要肯想肯干,总能创出广阔的天地。”温善连说。

“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够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解决很多问题、办成很多事情。”温善连告诉记者,她正在谋划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造硬化通往山上脐橙园的山路,为脐橙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产业发展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后续将聘请村民成立保洁队伍,打扫村内环境卫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直是温善连的梦想。在温善连看来,如今农村的老龄人口众多,以井口村为例,60周岁以上老人有298人,占全村常住人口总数的27.2%,这也是广大农村的缩影。她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建设村级养老服务场所,让老年人有文体活动、休闲娱乐、吃顿热饭的地方。同时,建议有条件的地方推动城市养老服务资源下沉到乡村,为农村老人提供助洁、助乐、助医、助食等优质服务。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立足基层、拓宽视野,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带领村民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温善连说。

全国人大代表陶勋花建议

以创意农业助乡村建设更有范儿


从广袤田野里的稻田画,到现代大规模植物工厂,再到楼宇住房中的小微盆景,处处凸显的“创意”二字,给农业发展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陶勋花认为,将农业与创意相结合是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建议加快发展创意农业,壮大培育富民产业。

据陶勋花介绍,创意农业是一种新产业新业态,将农业与文化、旅游、审美、设计等产业融合,拓展农业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推动农业生态价值转化,助力农民富裕富足、乡村和美振兴。

陶勋花与创意农业结缘,源于前些年岷江村产业转型,淘汰了部分低价值的花木。那会儿,陶勋花并不知道什么是创意农业,只是埋头大力发展小微盆景、蜀绣和手工编织项目。学习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之后,才明白这些项目就属于创意农业,不但增加了农业的附加值,还吸纳了村民灵活就业,拓宽了增收渠道。

为更好地推动创意农业发展,陶勋花对成都市相关产业进行了深度调研。目前,成都市打造了中国天府农博园、创建社区美空间、举办农博会和创意农业国际发展论坛,突出绿水青山特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本色,推动创意农业和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让陶勋花苦恼的是,创意农业发展面临功能单一、主题不明、创意不突出等问题。她告诉记者,大部分地方以休闲观光农业为主,同质化严重,缺乏主题创意和文化特色。采摘园数不胜数,但能焕发农民“生气”、融入时代“朝气”的屈指可数。

“发展创意农业,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中高端人才。”陶勋花告诉记者,人才匮乏、策划能力滞后导致乡村特色资源挖掘不足,缺乏让人看乡景、品乡味、忆乡愁的高端创意产品,难以形成高关注度,制约了创意农业的发展。

陶勋花建议,创意农业要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全面加强乡土文化保护。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灌溉工程等农业物质遗产,传承好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渔港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陶勋花看来,乡土文化是乡愁的根与魂,它以村志、村史等为载体。以岷江村正在组织撰写的村志为例,从中可以探寻村庄从何处而来、将往何处而去,有助于凝聚村庄发展的合力。

“要从这些乡土文化中找寻特色创意,并与农业相结合,推进乡村振兴。”陶勋花说。

陶勋花介绍,2022年10月,温江区举办了第十五届创意农业论坛岷江村乡村旅游创意产业振兴峰会。这是一场以桂花为主题的畅玩盛宴,游客们赏桂树、打桂花,埋酒藏香、登科折桂、桂月应愿。她建议,举办乡村振兴“金点子”大赛、乡村旅游策划大赛、土特产品抖音大赛等,借助公众“外脑”的力量,收集高质量的创意农业“金点子”。

“有了好创意,落地是关键。”陶勋花建议全面建立完善创意农业政策扶持体系以及服务与保障体系,分门别类设立乡村旅游创意库或管理系统,提高创意的利用与转化效率,推进创意在景区、服务区、乡村落地见效,创响“珍稀牌”“工艺牌”“文化牌”的乡土品牌。

针对创意农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陶勋花建议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引入各类创意人才资源,也要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以及离退休人员、专业人员等投身乡村振兴,让“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和能工巧匠在乡村振兴中真正发挥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佟亮建议

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发展的目的就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潘家堡镇于家台村党总支书记佟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第一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佟亮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位刚刚四十出头的辽宁汉子,已经在村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度过了7个春秋,把一个落后村变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带领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我带上会的建议主要围绕乡村振兴方面,都是根据自己的调研和平时的总结提出来的。”佟亮告诉记者。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这正是佟亮在履职中关注的重要工作之一。

佟亮发现,近年来,随着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整体扎实推进,广大农村地区呈现欣欣向荣景象。但是,在农村地区管理方式由粗放向精准转化的过程中,农村环境卫生处理不及时、不得当、不彻底、不可持续等问题愈加突出。例如,一些村子村内民居、道路干净整洁,但村边都是村民倾倒的生活垃圾,环境较差;有的村子集中发展养猪、养牛等养殖业,但牲畜粪便处理没有跟上,随意倾倒在村边沟渠里,异味严重,还可能污染地下水;有的村子空闲民居多,长期无人居住导致倒塌;还有的村子把塑料地膜、药剂塑料包装物等农业生产垃圾随意乱扔或就地焚烧,既影响了农村风貌,也污染了生态环境,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

佟亮总在琢磨,为啥这些村子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经过议事协商讨论,佟亮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主观来说,一些村民缺乏环保意识,认为祖祖辈辈都这么过来了,村边的垃圾靠自然和时间的力量就可以慢慢消化。从客观来说,一些村子集体经济薄弱,难以聘请人员承担环卫工作。另外,不少村民搬迁到城镇,村里房屋长期无人看管居住,更容易倒塌,影响村庄形象。

佟亮深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之不易。以垃圾分类为例,村“两委”引导村民按照生活垃圾、可回收物等分类,并放到家门口,由保洁员每天清理。“我们村里聘请了5名身体条件较好的困难群众作为保洁员,每年总工资10万元左右,既让困难群众可以通过劳动增加收入,也改善了村里的环境。”佟亮告诉记者。

在于家台村的微信群里,村民们发送着村庄发展变化的对比图片,品尝环境改善带来的甜头。垃圾分类、厕所革命、美化绿化、污水处理、美丽庭院、村庄整体规划等建设让乡村越来越宜居。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道路两旁安装了路灯、种上了树木。到了晚上,路灯照亮了村民脚下的路,也照亮了村民通往幸福的路。

今年全国两会上,佟亮结合自身经历建议,将城镇环卫体系向农村延伸,统筹管理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统一标准,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厕所粪污、易腐烂垃圾、有机废弃物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要做到这一点,建议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白色垃圾处理设施、粪污综合利用设施、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等。”佟亮告诉记者。

美好环境,共同缔造。“乡村归根到底是村民们生活的地方。将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打造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体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佟亮表示,要加强基层治理,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制订符合本地本村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让建设和美乡村成为大家的共识和集体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