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安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2-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牢牢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推动“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在民政部门落地见效,“党建+信访”“党建+帮扶”“党建+志愿服务”,及时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解决了老年群体用餐难题;《体球网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查询制度的暂行办法》实施、未成年人权益代表人在安徽首次出现、全省2.6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关爱3.3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加快建设“1+8+N”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升主动发现和精准救助能力,在全省村(社区)设立“救急难”互助社3832个,妥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提升发展行业协会商会招商效能,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引进投资项目152个,投资额近700亿元……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安徽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和体球网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锚定“全国民政走前列 省直机关争一流”的奋进目标,担当作为、奋勇争先,推动全省民政工作取得新发展、迈上新台阶。

党建引领夯实发展根基

安徽省民政厅把牢政治机关定位,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党的各项建设,以高质量机关党建引领保障全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把学习贯彻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球网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省民政厅党组会“第一议题”。持续开展“党员争做先锋、党支部争筑战斗堡垒、创建模范机关”行动,开展对党忠诚教育,推动“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在民政部门落地见效。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省民政厅年初制定机关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年中召开机关党建工作推进会抓推动,年底开展党建、发展“双百分”考核抓督查。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出台《安徽省民政厅体球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和相关工作举措。2022年,省民政厅干部职工开展学习研讨10余次,在厅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陆续刊登党员干部学习体会100余篇,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热潮;对标党的二十大报告谋划2023年乃至更长时期民政工作。

推动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省民政厅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持续开展“我当一天巡街员”“我当一天护理员”等“六个一”实践活动,积极打造民政部门“我为群众办实事”品牌;聚焦“双优”党支部建设,持续实施基层党组织“领航”计划,打造“民政暖民心”系列党建品牌。打造“安徽民政大讲堂”特色品牌,开设“民政思享汇·处长论坛”,丰富“安徽民政青年之声”“安徽社会组织大讲堂”等特色理论武装阵地。厅退休第二党支部荣获“全省离退休干部职工示范党支部”称号。

建立健全“党建+”机制。推行“党建+信访”,将信访工作作为基层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厅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开展社会救助信访件“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活动,及时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党建+帮扶”,落实定点帮扶工作政治责任,牵头省直八家单位定点帮扶阜阳市颍泉区,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党建+志愿服务”,分3批次组织220余名党员干部赴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茶亭社区开展“下沉社区助抗疫 志愿服务我先行”活动。

坚定有力保障基本民生

2022年,安徽民政系统推动各地规范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认定操作规程,动态调整救助标准,完善急难发生地施救等措施。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员监测预警机制,规范落实单人保、低保渐退、家庭收入和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继续将脱贫人口中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保障范围。深化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审计发现问题专项治理,全面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资金监管和政策落实的长效机制,坚决兜住兜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

加快建设“1+8+N”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妥善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推动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动态调整,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增幅分别达到8.1%、6.6%和4.9%;筹集资金5.7亿元,为全省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覆盖困难群众235万人;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全年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88亿元,救助8万人次,救助标准较2021年提高5.9%、达到每人次2350元;保障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万人,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养育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510元和11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18.1亿元,惠及181.9万人次,建立健全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为全省3.45万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放监护补贴8000万元,蚌埠、亳州、安庆、宣城、六安、滁州6市建成地市级精神卫生福利机构;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9万人次,入冬以来开展街面主动救助3800余人次。

着力提升主动发现和精准救助水平。安徽省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系统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投入使用,与省内2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对接,实现对255.1万名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充分利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手段,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推动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全省超过95%的县(市、区)低保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下放至乡镇(街道),在村(社区)设立“救急难”互助社3832个、安排社会救助协理员1.74万名;为30.03万名特困供养人员购买住院护理保险。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2022年,安徽民政系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在规范村级事务、发挥新一届“两委”班子作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进基层减负、关心关爱社区工作者、提升城乡社区服务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新一轮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全省推广了合肥市“开门一件事”经验做法,以“一件事”促“大干事”;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阜阳市颍州区 “四事四权”、黄山市“作退一步想” 等工作法,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组建社区防控工作专班,18万名社区工作者在为民服务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区和其他民政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3.1万人。

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登记总数超3.6万家,贯彻落实《体球网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在“三地一区”建设和“双招双引”中作用的意见》,搭建富有安徽特色的“1+8”政策体系;省级行业协会商会引进投资项目152个,投资额近700亿元;2022年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省级商协会积极主办承办各类平行论坛、展会等活动,吸引省内外1400余家企业参与,现场签约或意向额达452.5亿元;实施“聚社力、兴乡业”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慈善社工事业加快发展,全省培育慈善组织363家、志愿服务组织909家,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1473个,开发社工专业岗位1.5万个,培养社工人才近10万人(其中持证社工2.3万人)、注册志愿者超1300万人。推深做实“善行安徽”行动,顺利完成“安徽慈善奖”评选表彰,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5500多万元善款解了困难群众燃眉之急,在全省营造了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围。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

2022年,安徽民政系统围绕打造“皖美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孤儿保障提标扩面、儿童福利机构转型升级,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等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基本养老服务供给。2022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将老年助餐服务纳入10项“暖民心行动”高位推动,全省建成老年食堂(助餐点)6347个,服务超1163万人次,受到老年人欢迎。安徽成立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养老服务领导和综合协调。加快构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安徽省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安徽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启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印发,《体球网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出台《安徽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涵盖20项养老服务并首次明确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全省最低标准;按时完成215个县(区域)级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全年实施适老化改造13690户,建设家庭养老床位1531户,新增村级养老服务站888个;遴选21个县(市、区)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成打击整治养老服务诈骗专项行动。

完善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安徽省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1385万人,其中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7万人、农村留守儿童27.8万人、困境儿童31.4万人。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安徽设立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市县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安徽省民政厅发布《安徽省“十四五”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规划》,重点推进儿童福利保障、儿童助医助学、儿童福利服务机构优化提质、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建设、基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网络建设等工作,全省建成兼具“养治教康安”功能的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22家,并推动60家机构转型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服务支持;16个市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安徽省体球网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查询制度的暂行办法》出台,强化源头防范和延伸保护。

优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安徽民政加强和改进地名管理工作,扎实做好深化平安边界创建工作,有序开展第二批人口较大县城设置街道改革试点;高标准开展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质量建设行动,数据达标率100%;开展“深化乡村地名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试点,依法加强界线管理。全省优化殡葬惠民服务,殡仪馆实现市、县全覆盖,建成公益性公墓3384个,实现城乡全覆盖,连续15年实现平安清明。扎实推进婚姻登记跨区域通办和婚俗改革,积极优化婚姻登记及相关事项,全省16个市均已实现内地居民婚姻登记“市内通办”,涉外、涉港澳台居民和华侨婚姻登记在7个市稳步实施,6个婚俗改革实验区建设亮点纷呈、成效显著。全面启动“公民身后一件事”“公民婚育一件事”“扶残助困一件事”,切实提升群众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体验。福利彩票健康发展,销售额达到48亿元。

强化民政事业发展支撑

深入推进法治民政建设,未成年人保护、殡葬等领域4部地方性法规和4部省政府规章列入省“十四五”立法项目清单;全力推进民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制定实施“一基准三清单”;严格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落实权责清单制度,省民政厅本级权责事项优化整合至17项;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协调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200余件;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新提任干部和新进人员宪法宣誓。

推动民政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争取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23个,已开工22个。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步伐,“数字民政”列入“数字安徽”总体方案,全国“民政通”开通“安徽民政专区”,长三角区域核对机制建设一体化发展顺利实施,江淮大数据中心民政分中心建设即将启动。

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印发《安徽省民政厅体球网在全国民政走前列、在省直机关争一流实施意见》,加强与高校教育资源合作,依托安徽民政学院、安徽民政开放学院等平台载体,探索创新民政领域专业性人才培养新模式。

保障民政系统安全平稳运行,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全省8000家民政服务机构(场所)运营,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安全。省民政厅派出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审计整改等多个督查组,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实地督查,发现问题立即交办、督促立改到位。严格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尤其是根据“新十条”要求和“乙类乙管”后形势变化,精准主动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疫情防控和“一老一小”健康状况监测,确保民政服务对象人身安全。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3年,安徽民政系统将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的工作职责,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谱写安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