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增进民生福祉 扎实做好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困难帮扶
——专访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

时间:2022-12-2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雷 耀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对新时代促进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提出从就业、教育、卫生、兜底四个方面,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深入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困难帮扶、中产壮大、资本规范,促进共同富裕”研究。四川省民政厅作为基本民生保障职能部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牵头部门,扎实履职尽责,在困难帮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系统工作和前瞻思考。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益西达瓦,就扎实做好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困难帮扶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记者: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重点在于把“蛋糕”做大做好,难点在于把“蛋糕”切好分好。困难帮扶其本质就是社会财富再分配,为困难群众兜住底,这既是切好分好“蛋糕”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请问,在这方面四川做了哪些工作?

益西达瓦: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把增进民生福祉摆进治蜀兴川大局、列入重点工作谋划推进,集中力量办大事、补短板、解难题、兜底线。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对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难帮扶各项工作,把关注、关爱、关心困难群众落实到行动中、体现在成效上,困难帮扶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帮扶对象实现扩围,帮扶水平跨越提升,兜底功能有效发挥,帮扶方式不断创新,社会参与持续拓展,新时代困难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我们将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作为深化改革的重点,将困难帮扶主体从民政部门延伸到39个职能部门和群团单位;将困难帮扶功能从解决“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由兜住625万贫困人口的底转变为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底;将困难帮扶内容,由“两不愁三保障”丰富为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两个品质”。我们推动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16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通过兜底实现脱贫,占全省脱贫人口的26.4%。动员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投入资金85.3亿元,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改善,帮扶困难群众1000余万人次。我们依托五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四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五社联动”“五社应急”等机制,4.5万个社区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照护服务,并在疫情防控、自然灾害应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总体而言,全省困难帮扶对象已实现从“最困难”向“有困难”覆盖。

记者:困难帮扶事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基础,没有困难群众的富裕就没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请问,在困难帮扶工作中,四川的着力点在哪里?

益西达瓦:今年以来,四川疫情灾情叠加,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加强形势研判、多措并举,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4.1亿元,并将价格临时补贴范围扩展到低保边缘家庭,有效增加低收入人口转移性净收入。以兜底线方式,将15.4万易致贫返贫监测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有效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围绕贯彻国家总体安全观,省级层面有50余个议事协调机制都将困难帮扶作为推进工作的保障措施。总体而言,党的路线决定困难帮扶不可或缺,现实省情注定困难帮扶任重道远,经济发展需要困难帮扶助力推进,长治久安需要困难帮扶提质增效。

当前,困难帮扶正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一是从单一帮扶模式向综合帮扶体系推进,这要求我们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帮扶体系。二是从单一提高救助标准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普惠转变,这要求我们以服务为保障,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和生活困难群众倾斜。三是从单一兜底群体向低收入群体扩围,这要求我们根据困难程度和致困原因开展帮扶,形成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全体居民三个救助帮扶圈层。四是从单一生活救助向多样化帮扶服务延伸,这要求我们采用复合式的救助帮扶手段,实现帮扶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专业化和个性化。

记者:当前,四川省的困难帮扶制度体系在适应和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方面还有哪些短板和不足?今后,将如何加强并持续推动发力?

益西达瓦:目前的短板和不足集中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现行机制分割运行、整合不足,法治化支撑、体系化建设还需要加强。二是帮扶对象补缺色彩浓厚,普惠程度不高,个性化、差异化救助帮扶有待拓展。三是救助标准水平比较低、保障不均衡,长期徘徊在全国中下水平,省内地区、城乡之间差异还比较大。

针对上述不足,我们将从六方面推动困难帮扶增量式扩展、均衡式发展、多元化供给、整合式创新,着力构建“多元参与、覆盖全面、分层分类、均等可及、综合高效”的困难帮扶格局。一是强化帮扶主体建设。充分发挥党政主体、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分工协作、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作用,增强基层困难帮扶主体力量。二是健全覆盖全面的困难帮扶体系。围绕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健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对象精准认定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应享尽享。三是优化均等可及的帮扶资源布局。着力补齐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区域布局、服务半径等短板,实现“群众进得来、服务出得去”。四是构建综合高效的帮扶服务格局。依托全省低收入人口监测帮扶体系,增强困难群众主动发现能力,不断强化特惠政策,适度拓展普惠服务。五是搭建科技赋能的困难帮扶场景。以数字政府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城市打造为契机,加强困难帮扶数字赋能,让“困难群众少跑腿、数据信息多跑路”。六是探索水平适度的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持续加大困难帮扶保障力度,确保“力争到‘十四五’我省救助保障标准达到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目标如期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