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合肥民政全力构建综合救助格局

时间:2022-12-20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闫 洁

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坚持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

为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合肥市民政局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救助帮扶办法,推动社会救助对象扩围、救助内容扩展。截至11月底,全市低收入人口共有19.63万人,其中特困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32万人,低保对象14.64万人,防返贫监测对象、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等1.67万人,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个性化、差异化救助需求成为困难群众的现实期盼。合肥市民政局在原有的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等基础上,拓展实施了困难群众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家庭适老化改造、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免费惠民殡葬服务等救助帮扶。同时,推动住建、医保等部门将住房救助扩大到所有低收入人口,把医疗救助范围扩大到低保边缘家庭及支出型困难家庭,把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延伸至低收入人口中的残疾人。此外,建立社会救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按照增长机制每年一揽子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等6项社会救助补助标准。

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在基层建立健全主动发现机制是关键。合肥市民政局建立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机制。一是通过实施服务救助项目,组建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组成的主动发现队伍,通过定期入户探访开展摸底排查,做到线下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10月以来,根据省民政厅部署,开展了新一轮困难群众摸排,纳入兜底救助7441人,开展服务救助38215人次。二是通过建立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线上“政策找人”。今年以来,监测预警平台整合医保、教育、人社等10部门数据,累计推送预警数据35万余条,纳入救助范围1990人。其中,纳入低保559人,纳入特困1990人,纳入边缘家庭等低收入人口104人;开展临时救助1322人次,发放救助金389.63万元。

此外,合肥市民政局在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上,也做出了有益尝试。比如,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成立街道级社会救助专项基金。截至目前,依托各级慈善组织,全市已成立县级、街道级社会救助专项基金30余个,社区公益理事会80余个。各级政府投入种子基金254万元,筹集社会资金1372万元,救助各类困难群众70174人次。同时,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市民政局分别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签订合作协议,实现信息共享,市低收入人口监测预警平台向三家司法机关开放查询、预警功能,三家单位在日常工作中根据需要查询困难群众信息,发现生活困难案件对象也及时预警推送,确保生活困难当事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帮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