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以实干暖民心 以实效促发展
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舟山民政落地生根

时间:2022-12-1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浙江省舟山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引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呼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浙江省舟山市民政系统将切实把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转化为工作任务,落实到民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以项目化清单化制度化,有力有效推动舟山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因岛施策

构建更加优质均衡的养老服务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舟山养老服务工作,“海岛”既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突出的难点。为有效破解海岛养老服务难题,打造“浙里康养”海岛样板,我们将重点做好海岛老年人周边、床边、桌边“三件事”。

着眼“周边事”,创新海岛养老模式。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和特殊困难老人精准识别、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因岛施策、分类实施。在有养老设施的小岛,侧重拉高机构设施底板、专业支撑和扩大能效,完善“幸福驿家”建设,深化“海岛支老”工作,建立护理员“按需补位”机制,努力让一个机构辐射一座小岛;在没有养老设施的小岛,侧重补齐居家养老短板、灵活补给和互助引领,深化“九送上岛”服务,创新探索海岛养老社区、深化“银龄互助”、打造“孝心敬老”文化示范村三个试点。

着眼“床边事”,提升护理服务能力。在人才培育上,支持引导职业院校在招生、实习、培训等方面扩大规模,实施养老护理“十百千”专项培训工程,探索引导乡镇、社区干部持有急救证书和养老护理员证书;在政策激励上,通过建立职业化薪酬等级体系、完善护理员岗位津贴和入职奖补政策等措施,提高职业荣誉感,让养老护理员“招得进、留得住”;在增强供给上,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和家庭病床融合模式,打造社区嵌入式综合护理站试点。

着眼“桌边事”,完善为老助餐体系。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合作共赢”理念,采取“公建民营”“民建民营”“公私合营”等建设模式,稳妥有序推进“幸福食堂”建设,优先保障60周岁以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同时兼顾社会其他人群。搭建“幸福食堂”系统平台,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和预警监测机制,构筑可及、可享、可感、可视的助餐图景。

协同共治

构建更加多元高效的社区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我们将把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以建立健全党建统领下的“五社联动”机制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社区建设,做优基层治理“大文章”。

以社区为平台优化服务能级。统筹社区服务工作平台,整合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会工作服务站(室)社区志愿服务站、公益慈善设施等,按照省定标准和任务,因地制宜打造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夯实社区服务阵地。完善乡镇(街道)社工站运营机制,推动专业服务向社区集聚。以全国、省级试点为依托,积极推动城乡社区协商进一步发展。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提升服务能力。统筹社区组织力量,以构建“党建联盟”等形式,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培优培强社会组织,持续加大公益创投资金投入,扩大4A级以上社会组织规模,提升社会组织的服务能级水平。深化社会组织党建“十同步”,推进清廉社会组织建设,纳入“社会组织一件事”数智平台。

以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强化专业引领。统筹社区人才队伍建设,把专业化社工队伍作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探索建立专职社区工作者“全周期”管理工作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通过考试成为持证社工(专业社工)。实施社区工作者领军人才、社会组织领军人才培育和社工人才“金字塔”培养计划,开展“社工人才周”活动。充分发挥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在社区志愿者招募、组织、管理、培训和监督等方面的作用。

以公益慈善为补充激活社会资源。统筹社会慈善资源,推动公益慈善项目与社区建设、社会救助、养老等工作相衔接。积极打造综合型枢纽型慈善基地,推进慈善组织专业化建设。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慈善信托等公益慈善活动,实施困难群众关爱服务项目。筹备举办舟山市慈善大会,成立慈善联合会,强化行业自律。

增进福祉

构建更加完善的民生保障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我们将以深化暖心服务标杆区试点市建设为依托,采取更多惠民暖心举措,切实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

精准救助困难群众。深化“政策找人”,修订低保办法,完善低保调标机制,构建“党建+”“网格+”“慈善+”“司法+”等多元救助模式。注重济困同扶志、助学同助业相结合,打造困难大学生助学助业“双助”品牌。完善“主动发现+报告”机制,建立健全数据比对与动态复核机制,精准发放困难残疾人两项补贴。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以开展省级“一老一小”优质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实体化运行率达到100%。深化“守护海娃”品牌建设,创设未保“暖心服务岗”,探索创建镇街级示范型未保站。

实施数智赋能共享工程。围绕构建“智慧便捷、公平普惠、协同高效”的数字民生服务,谋划建设市级“民政大脑”,归集整合挖掘民政领域12项业务和视频图像数据,形成数据、算法、模型一屏综合集成,实现快速调度处置。加快推进“长者码”“生态公墓”殡葬管理集成“一件事”“数字门牌”等4项省级试点,着力谋划“婴孩一件事”“助联体”服务救助需求等舟山特色数字场景应用。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