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铭
对特殊群体的关心程度,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密切关注精神障碍患者的健康安全,为这个特殊群体送去关爱,全力织牢织密特殊群体防疫安全网。
提升能力——高效运转精准救治
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市第九医院)是全省最大的民政专业精神卫生福利机构,院内直接服务的精神障碍患者、高龄失能失智老人有2300多人。疫情防控措施调整后,院内破条框、挖潜力,简流程、保“绿通”,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据该院院长贺吉清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根据院内服务对象年龄结构、基础疾病特点,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设置了4个集中救治点和1个重症抢救病房,对救治设备、救治药品、救治场所、救治队伍进行调配。近期,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医疗救治情况适时调整措施,将综合楼各个科室设置为重症病人救治点,各临床科室划分专区展开救治工作,确保服务对象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主任医师黄艳红所在的重症救治病房,面对的都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伴休克的重症患者,她已持续在院工作1个多月,和同事们救治重症患者近百人,集中精力保障了重点人群健康。“在临床时,大家都是24小时连轴转。感染后还在恢复期的同事们,顾不上休息都冲到了工作一线,防护服一穿就是七八个小时。”黄艳红说,“我们把生命至上放到首位,我作为科室负责人更是不能退缩,只有跟大家在一起我才安心。”
70岁的唐某患有多种疾病,平时少言寡语。张丽莎医生在查房时敏锐地发现,老人精神状态差了一些,且饮食也减少了。她判断老人可能处于感染早期,立即进行相应检查及治疗,让老人有惊无险地度过了高热、呼吸道感染等阶段,未发展为重症,极大地减轻了老人的病痛。
该院还发布了《致家属的一封信》《疫情防控风险告知书》等,并为院内服务对象举办心理讲座,帮助他们与家属进行视频连线,组织他们锻炼身体。
解忧解难——优化服务办实事
为了更好地服务精神障碍患者,长沙市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用最优的方案为这个特殊群体送去关怀。
长沙市在已开通的心理援助热线中专门开设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组建“心理援助队” 24小时值守热线,近两个月接听求助电话670多个。近日,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患者吴先生向热线倾诉焦虑:“我已经住院近两周了,每天都担心自己的身体状态。但在家人面前又不敢说,因为不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带给他们。”接线员首先表达了对他的同情,并说道:“别急,这只是暂时的,要相信医护人员会全力帮助你恢复健康的,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缓解情绪。”一次次的倾诉,让吴先生有了心理支持,情绪也逐渐稳定。此后,经过不到一周的治疗,吴先生的身体状况便明显好转,顺利出院。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的就医问题,长沙市民政局在探索 “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线上服务平台,让患者和家属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的远程培训、远程诊疗、服务跟踪等一系列“云康复”服务,近两个月已服务1000多人次。
疫情期间,长沙市为精神障碍患者免费供药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歇。市民政局安排专人逐个与登记在册的患者联系,近期已为1208名精神障碍重症患者送去药品。
对于急需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在实行封闭管理后,将门诊服务前移到大门口的预检分诊处。家住雨花区洞井街道丰园社区的王女士儿子患有精神障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近期,她儿子病情波动、情绪暴躁,担心外出感染新冠病毒,王女士就独自到福利院求助。门诊室的羊敏医师在了解情况后为她儿子调整了治疗方案,并告知注意事项。
专业助力——持续提升民生温度
特殊群体需要特殊关爱。疫情之下,长沙市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和专业机构支持作用,确保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康复的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专业服务不断档、不缺位。
长沙市民政局在长沙县江背镇的梅花社区开辟了100余亩的康复农场,建立了专业康复中心,医疗救治与社会工作双向发力,为300多名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以及困难家庭康复期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等服务。这里除了常态化开展“工疗—农疗”分级康复服务外,医务社工还实施服务对象“营养支持计划”,为他们募集并发放奶粉、蛋白粉、麦片等营养品,开展合唱、演奏和绘画等活动。
1月17日,在康复中心多功能室内,音乐再次响起。一年一度的迎新纳福春节联欢活动拉开帷幕。在参加互动游戏“西瓜搬家”环节后,康复者小元自豪地说:“我平时在农场干活锻炼了身体,所以搬得快!”由康复者组成的七彩花组合演唱了《凤凰花开的路口》《如愿》等歌曲。谈到新年的愿望,康复者们有的说“想回家”,有的说“想去游乐场”,还有的说“想到外面去走走”。据社工部主任蒋红霞介绍,新的一年里,社工将用更多的办法唤起康复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大程度激发康复者参与职业康复训练的热情。
长沙心翼精神康复所是一家专门从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近期,他们将服务重心放到了线上或入户服务上。他们通过搭建过渡缓冲的社区康复服务平台,在全市已建立14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直接服务1800个家庭。据康复所主管罗月红介绍,他们坚持“听到声、见到人”的标准,每天通过电话和微信连线,指导康复会员做好防护和治疗,并开设电话热线给予一对一的心理安抚。同时,组织社工、志愿者为康复家庭提供买菜送药、运送防疫物资等服务。
关爱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长沙民政以特殊群体需求为导向,在用心发力中兜牢底线,在真心作为中树立形象,用爱与责任守护他们的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