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养老驿站故事多

时间:2023-01-1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安 娜

临近兔年春节,京城一派热闹喜庆的景象。小朋友们穿上了新衣服,大人们忙着长假前的收尾工作,最让人牵挂的还是社区里的高龄、独居、残疾等老人,他们生活得怎么样?近日,记者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多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进行了实地探访,听驿站工作人员和社区老人讲讲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守护在老人身边的“阳光天使”

清晨的北京寒气逼人,街上只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匆匆而过。在通州区台湖镇润枫领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内,工作人员、志愿者却忙得热火朝天,他们有的帮老人理发,有的帮老人修脚,还有的陪老人说话,欢笑声、交谈声交织在一起,让屋子里暖意融融。

“快过年了,我们驿站在近期组织开展了多场志愿服务活动,让老人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地过个祥和的春节。”驿站站长纪绘笑着说。

纪绘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驿站通过向居民宣传“时间银行”,招募组建了一支由20名低龄老人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大家经常为社区里的高龄、空巢和独居等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买菜开药、理发修脚等志愿服务。社区实行封闭管理时,一些老人家里出现了食物和药品储备不足的情况,志愿者们一直奔跑在一线,忙采购、忙送货。“在这20人当中,我们还精心挑选出了7人担任居家养老巡视探访员,对辖区内224名基本养老服务对象及高龄、独居、空巢老年人提供巡视探访服务。”纪绘说,“我们的巡视探访员个个‘身怀绝技’,对待老人也特别有耐心、有爱心,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阳光天使’。”

在志愿服务现场,正给老人洗脚、修脚的就是“阳光天使”之一白晓宏。今年55岁的她,是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很想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社区居民王奶奶因脑梗后遗症卧床多年,白晓宏在上门探望王奶奶时,看到老人的脚指甲似乎很久没有修剪了,二话没说,接了一盆水就为老人泡脚、修脚。看到老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白晓宏备受鼓舞。打那以后,为社区特殊老年群体泡脚、修脚的工作,就落在了白晓宏的身上。

志愿者杨金龙特别擅长开展心理慰藉服务,失能老人张大爷近20年一直依赖轮椅出行,觉得自己拖累了家人,几次想要轻生。得知这个情况后,杨金龙一有空就去找张大爷谈心,推着老人到户外晒太阳。老人爱吃饺子,杨金龙就换着法儿地给老人做。久而久之,老人把杨金龙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不管大事小事都愿意跟他念叨念叨。

志愿者孙大姐手工活做得好,在她的牵头下,“阳光天使”的队员们自己动手为25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手绣鞋垫。在春节前,大家已经把所有鞋垫都送到了老人的家中。别看只是一副鞋垫,每名志愿者要用一周的时间才能绣完,一针一线都是满满的情谊。红红的鞋垫,上面还绣着“玉兔迎春”“卯兔吉祥”等祝福话和小兔子图案,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大力赞扬。

今年66岁的商连元不仅自己擅长理发,还把这项技能教给了志愿者服务队的其他队员,号召大家一起为老人义务理发。

“这就是我们的团队,大家积极奉献、敢于付出。我相信,有了这份热情,任何服务我们都能尽全力做好。年前,我们已为50多位老人理发、修脚。等到农历二月二时,我们还会为大家服务!”纪绘说。

为老人的精神世界打开一扇窗

临近中午时分,记者又赶往位于台湖镇的东亚印象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这座灰色的3层小楼,占地100平方米,里面设置有娱乐区、活动区、休闲区等。

记者在活动室看到,房间的角落里摆放着几台理疗仪,几位社区老人正享受着相应的服务。驿站站长时玉慧告诉记者,2022年,驿站与东亚印象南里社区和东亚印象北里社区共同建设了这个公益理疗室,里面配备了微循环理疗仪、红外线烤灯、按摩椅等,都免费向老年居民提供。公益理疗室每周一到周五开放,上午一场、下午一场。

“东亚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成立于2018年,这几年我们积极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养老助餐、志愿互助和居家养老巡视探访等服务,尤其关注他们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时玉慧介绍,她的手机里有数百位联系人,大多是老人和他们的家属。平日里,她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就是为了防止老人有急事需要帮忙时找不到人。”

而时玉慧的这个好习惯也确实帮不少老人解了燃眉之急。80岁的冯爷爷半夜在家里摔倒了,老伴儿怎么也扶不起来,打电话向驿站求助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家里把老人搀扶起来、护送就医;79岁的李奶奶到急诊室化验,因为健康宝弹窗问题无法进入,驿站工作人员又紧急联系社区帮忙解决;73岁的王奶奶总是摆弄不好家里的智能电视机,驿站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帮忙调试……“有一次晚上8点多接到社区要封闭管理的通知,我们赶忙准备了2000余个大馒头,4辆车、16个人各司其职地把馒头送到空巢、独居、失能等老人家中,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后来,我们又安排志愿者给老人送了蔬菜、水果,保证老人的食品充足。”

社区居民陈桂军的老伴儿是一位失能老人,也是驿站重点关注的对象。2021年,陈桂军的老伴儿因病去世,导致她的情绪非常低落,热情开朗的她也不太爱说话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时玉慧第一时间找到陈桂军,邀请她多到驿站参加活动,“陈阿姨能歌善舞,有文艺特长,后来我干脆邀请她成为驿站的正式员工,主抓文化队工作。”

春节过后,就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时玉慧又在心里打起了小算盘,“今年,我们要把老人的文娱活动搞得再多姿多彩一些。初步计划给老人讲讲养生知识,再开办几个书法绘画班。目前,讲课的老师已联系好,课堂物料全部准备完毕,就等着节后迎接老人来了!”

建在北京最东边的农村老年餐桌

西集镇尹家河村是北京最东边的一个小村庄,站在村口就能看到不远处细细长长的潮白河,偶尔还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村党支部书记王学森告诉记者,与尹家河村隔岸相望的就是河北省香河县蒋辛屯镇王店子村。

尹家河村曾是通州第一届政府所在地,丰厚的文化底蕴让所有村民都为之骄傲和自豪。随着村民的年岁日益增高,如今的尹家河村又不得不面临现实的居家养老难题。为解决村里的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的吃饭问题,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在2020年9月应运而生。

驿站是一个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农家大院,主要职能是为尹家河村和周边村的高龄、空巢、失能等特殊老人提供助餐服务。与城市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不同,尹家河村距离市区较远,很难吸引来城市里的养老服务人才。为此,驿站因地制宜,就地从村内聘用能够胜任岗位的工作人员。

在驿站厨房,记者见到了正在为老人午餐忙碌的3位工作人员。“驿站的早餐是最受欢迎的,我们几个一般从早上4点就要开始忙活了。6点半开餐,好多村民6点就过来等候了,平均每天能卖四五十份。今天的早餐是白菜馅包子、花卷、小米粥、鸡蛋,只收2.5元。”工作人员王振玉介绍,午餐准备的是小炖肉、炒芹菜和炒土豆,“这样的一荤两素,再加上汤和粥,一餐收8元钱。”

记者了解到,尹家河村幸福晚年驿站在2022年共向800余位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全年服务老人达4.3万人次。王振玉告诉记者,负责厨房的3位工作人员都是嫁到村里的媳妇,在村里生活二三十年的她们,年轻时没少受到村里老年人的帮助,“这项工作虽然很累,但想到年老的乡亲们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我们的心里也觉得很开心。”忙活完午饭的发放,王振玉等3位大姐又装了几盒饭菜,给村里的特殊老年人送饭去了。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记者走访完3个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看到了一群有爱心的人,了解了他们从事的有温度的事业。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他们散发的光和热也让人倍感温暖……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