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安徽省怀远县魏庄镇胡郢村有个“胡郢婚俗文化小院”,里面有两个展厅,左厅展示当地近代以来的婚俗礼仪,陈列了300余件与婚俗有关的展品;右厅是移风易俗展厅,展示当地办喜事的餐饮习俗,如八大碗、四喜丸子等。据介绍,展品都是村里搜集、整理的婚俗文化民间物品,村民在小院可以感受不同时代的婚俗文化,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小院外面是婚俗文化广场,设有婚俗文化宣传栏,院里景观石上刻写了移风易俗宣传文字,方便村民在广场休闲娱乐时观览。据怀远县民政局副局长王守典介绍,2021年怀远县被确认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县民政局结合当地实际,从特色婚俗文化入手专门打造婚俗文化广场和小院,旨在引导村民摒弃高额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不良风俗,支持推动婚俗改革。
在宣传引导下,村里女方“要面子”、男方“撑面子”、彩礼居高不下的情况减少了。村民张莲莲说:“以往村里的彩礼基本要十几万元,如今,摒弃高价彩礼的做法逐渐得到村民的认同。”
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倡树婚俗新风,助力乡风文明。特别是合肥市包河区、铜陵市义安区、和县、怀远县、泾县、太和县等地自2021年被确认为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各展所长进行探索,有的打造富有特色的婚姻登记服务,有的推广移风易俗承诺书,有的组建婚俗改革志愿者队伍,有的拓展婚姻登记延伸服务,有的设立群众举办宴席场所,在全面推动婚俗改革的同时,力求带给群众更美好的感受。
合肥市包河区婚姻登记处打造的特色婚姻登记服务很受年轻人喜爱。尤其是2022年2月22日,在这个被大家称为“爱”最多的日子里,包河区婚姻登记处为新人们定制了传统中式婚书,并邀请专业书法老师为新人在婚书上题名;邀请“合肥市三八红旗手”“合肥市巾帼建功标兵”“合肥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以及包河区党代表、人大代表等为新人举行集体颁证活动;安排新人与金婚夫妻合影留念,听金婚老人传授婚姻家庭的幸福秘诀。参加活动的新人王女士激动地说:“一纸婚书喜结良缘,今天的仪式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谈及婚俗新风尚,王女士很是赞同:“国家倡导婚事新办简办,避免了铺张浪费,更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我认为,结婚要有仪式感,加上亲朋好友的祝福就够了,没有必要盲目攀比、大操大办。”
同样花心思的还有泾县婚姻登记处,他们将等候大厅布置成“泾川婚俗文化”展厅,划分“婚俗礼仪 喜庆吉祥”“现代婚礼 推陈出新”“非遗元素 婚嫁情怀”“结婚誓言 金婚情缘”四大主题板块,把“纸寿千年”的宣纸文化和县级非遗项目“茂林喜宴十二碗”等泾川文化融入现代婚俗中,展示在前来登记的新人们面前。他们还依托民俗文化旅游景区打造了室外颁证基地,在七夕等特殊节点组织集体婚礼和颁证仪式,丰富了颁证服务形式。
婚俗改革不仅要大力宣传更要落地见实效,和县和铜陵市义安区在广泛发布婚俗改革倡议书的基础上,组织全县(区)党员领导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等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约束自己和家人,带动身边人抵制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此外,铜陵市义安区还组建了由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教师、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的婚俗改革志愿者队伍,为群众提供婚俗文化宣讲、矛盾纠纷调解、结婚登记颁证、宴席文明劝导等服务。目前,义安区已建立5支婚俗改革志愿者队伍,有志愿者128人,累计服务时长1200余小时,成功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6起。
为扭转婚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陋习,和县推行“百姓厨房”、怀远县打造“婚俗文化礼堂”、泾县依托“新风堂”、太和县融合“议事厅”、铜陵市义安区建立“喜宴堂”等场所集弘扬传统文化、举行婚礼仪式、举办婚宴于一体,免费提供给当地居民使用。这些场所重点推荐本地传统菜品,将宴席规模、宾客范围、酒席标准、随份贺礼等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压缩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空间,让群众享有婚俗改革的实惠。
安徽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以点带面推进婚俗改革,传承发扬中华优秀婚姻家庭文化,倡导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婚姻家庭价值取向,遏制陋俗,助力婚姻回归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