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婷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负增长、老龄化、少子化不是洪水猛兽,我国有信心也有能力积极应对。
记者: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出生率为6.77‰,我国人口处于低生育水平,对此,您怎么看?
贺丹:经济社会越发达,相应地人类寿命就越长、出生率就越低,这是很多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人口的变动是中性的,对经济社会各方面来说是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影响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虽然人口目前处于向下的通道,但也有很多利好消息。
一是人力资源持续增长。如果把受教育程度作为人力资本来测量,到2035年左右,我国人力资本将持续增长。在未来,人口的竞争主要是素质的竞争,新增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总量的快速提升,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二是消费市场空间巨大。人口总量虽然下降,但人口家庭户的规模在增长,单人户越来越多,家庭户对住房、汽车、大宗耐用消费品需求很大,因此市场空间和容量都非常巨大。
三是健康素养快速提升。经过三年疫情,大家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国民健康预期寿命未来将持续提升。
利好因素还有很多,不用担心人口负增长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关键是如何积极应对。我相信,国家有政策、有办法、有资源、有条件解决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的这些问题。
记者:面对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您认为我们在积极应对方面有哪些有利条件?
贺丹: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给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做了系统安排,各地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因此,老龄化虽然来得快,但绝不是洪水猛兽,我们有很多有利条件可以积极应对。
首先,老年人力资源非常丰富。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升,2021年达到了78.2岁,与此同时,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也在不断提高。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来看,低龄老人、活力老人是主体,这部分老人生活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好、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愿,这是支持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有益因素。
其次,老年人有巨大的消费潜能。2.8亿老年人口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消费潜能,这对养老服务市场来说是利好因素。
最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深远。许多国家都面临老龄化问题,但我国的解决方案中有一个非常有利的因素——优秀传统文化。孝老敬亲是中华儿女根植于血液中的观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理念相融合,创造性地传承我们的家庭文化,是应对高龄化、少子化中国方案的文化特性所在。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例如,建设高质量的养老照护人才队伍。社会对服务业尤其是养老照护人才的需求是持续增长的,人才虽然好就业,但是留不住,期待相关部门能建立良好的养老照护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断提升其待遇水平,通过好政策把人才留下来。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人口对助推现代化发展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贺丹: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特征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规模巨大导致服务保障方面压力很大,但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中国是世界上消费市场最大的经济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努力的目标,14亿人口对优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就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支撑。同时,我们倡导家庭幸福产业,以前家庭消费主要是吃、穿、住,现在消费是休闲、旅游、健康等,家庭幸福产业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因此,不要过于担心人口变化,而应更多关注人的发展,受教育水平、职业发展、就业状况、收入状况等,这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潜能和动力所在。
同时,从人口学的概念来讲,我国人口红利窗口期还没有关闭,可以延伸到2035年前后。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仅是人口数量,而且包括人口素质、健康素质、教育素质、文化素质,这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资源。除了传统的人口红利观点,还有人力资本新红利、人才红利、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第二次人口红利等概念出现。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有信心,用好14亿人口的磅礴之力,促进国家发展、促进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