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亮 通讯员 丁 勇
面对普陀山、站立东海边,对山盟约、对海起誓。日前,一场温馨浪漫的集体婚礼在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莲花洋畔海滨公园内的普陀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新址举行,18对新人在山海见证下许下移风易俗的新时代“海誓山盟”。
通过视频,记者跟随新人领略了从“缘起”到“缘定”的领证路线——在中心大厅完成登记,寓意“缘起”,携手相伴走过层层玫瑰拱门后,在山海边同诵誓词、接受颁证,完成“缘定”。
“这种极具海岛特色的婚姻登记服务形式,过程简洁大气又不失仪式感,很有意义。”新人魏先生感慨地说。
婚姻登记独特体验只是普陀区婚俗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普陀区着眼海岛实际和风土人情,以婚姻登记独特体验、婚俗改革示范引领、婚姻家庭多重呵护为抓手,将婚俗改革贯穿登记服务、婚事新办、家庭幸福全周期,立体推进婚俗改革实验。今年8月,该区在浙江省第一批婚俗改革实验县(市、区)评估中获评优秀,列入浙江省民政厅持续深化婚俗改革重点推进县(市、区),为全省7个县(市、区)之一。
多元平台
赋予婚姻登记独特体验
步入普陀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新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枚环环相扣的钻戒雕塑,香槟色玫瑰构成的花墙和修剪成心形的灌木丛烘托了浪漫气息。新址包括婚姻登记大厅、爱情主题公园、中式西式颁证大厅以及海岛婚俗体验馆等功能区。
“新址不但场地大、环境美,服务也更上一层楼,全力打造全省一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的婚姻登记场所。”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面向名山大海的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之外,近年来,普陀区还以“一岛一品”为特色,设立了多个集体颁证基地。
六横岛上有一棵苍劲的百年大槐树,树上缠绕着许多带着美好姻缘祈愿的红丝带,大槐树也因此被人们称为“月老树”。普陀区在岛上的六横镇杜庄村打造了“月老杜庄”集体颁证基地以及数字乡村婚恋主题公园,使古老传说与现代新风巧妙融合。
在舟山本岛上的展茅街道,每年花开季节,“海上玫瑰园”内的上万朵品种各异的玫瑰便美不胜收。在这里打造的集体颁证基地,成为新人们许下承诺、喜结连理的首选场所。
还有“侠侣爱情”桃花岛、“东极之恋”东极岛、“海钓浪漫”白沙岛……“普陀有丰富的爱情主题海岛资源,我们也在不断探索打造更多‘一岛一品’集体颁证基地,形成普陀婚登品牌和矩阵,吸引更多新人主动选择婚事新办简办,带头支持移风易俗。”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多方聚力
推进婚事新办走深走实
婚姻登记工作别开生面,离不开普陀区委、区政府对婚俗改革的重视。
“区里将婚俗改革纳入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安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文明城市创建重要指标,并成立领导小组,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两年来,先后印发《婚俗改革试点方案》《推动婚姻领域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等4个政策性文件。”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婚俗改革推进过程中,普陀区特别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头雁”效应,由他们影响带动身边群众。近日,六横镇小湖村一名党员干部就到镇纪委办填写了《六横党员干部婚庆喜事事宜操办报告表》,对自家宴席操办情况进行报告。“下个月我儿子准备办喜事,想邀请亲朋好友吃个饭,就提前来报备一下。”他说。
普陀区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如实填报婚丧事宜事前报告单,说明事由、时间、地点、方式、规模、标准、邀请对象等情况,并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事后还要再填报报告单,就实际操办情况补充说明。通过加强纪律约束的方式,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抵制婚嫁陋习和高价彩礼,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红白理事会、老年协会等村(居)民自治组织则进一步助推了婚俗改革在基层落地落实。截至目前,普陀区所有村(社区)都将移风易俗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红白理事会对婚丧事宜提出了具体建议和费用标准,我们遵照村规民约来办就行,谁家也不多给,谁家也不少给,不讲排场、不搞攀比,给村民们减轻了很大负担!”六横镇杜庄村村民曹先生说。
党风带民风、改村风、促新风。如今,在普陀区,婚俗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多方聚力实现婚姻领域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多重呵护
为幸福婚姻家庭保驾护航
近年来,普陀区立足婚姻家庭新变化,以“定点+上门”“特色+活动”“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激活了家庭和美细胞。
“双方都不要激动,慢慢说。”日前,在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的调解室里,婚姻家庭辅导员翁优芬安抚着一对申请离婚登记夫妻的情绪。“我们为‘爱’把脉,努力在婚前、新婚、离婚冷静期,引导群众建立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翁优芬说。
目前,普陀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和六横镇婚姻登记点配备了专业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社工。两年来,共提供婚前个案辅导146起、危机婚姻个案辅导289起。除了“定点”服务外,该区还依托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中心,以群众点单、社会组织上门的方式为群众开展婚姻家庭辅导。
此外,以六横镇为试点,通过“特色+活动”培树好家风。“在区民政局指导下,我们引入社会组织开设了‘丈母娘(婆婆)特色课堂’,组织丈母娘、婆婆、儿媳、女婿学习家庭关系处理方式,提高家庭危机应对能力。”六横镇民政办工作人员介绍,两年来,“丈母娘(婆婆)特色课堂”开课20余次,吸引了200余人次参加。在杜庄村,“红娘协会”“东海渔嫂”等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员进社区、进渔村、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不断增强夫妻双方经营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
普陀区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多渠道普及婚姻家庭相关法律法规。线上,举办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知识问答;线下,在区婚姻登记管理服务中心布设婚姻家庭法律知识宣传墙,举办相关讲座、提供咨询服务。两年来,线上线下各类宣传活动共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
“婚俗改革最终目的是促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社会和谐。”普陀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婚俗改革工作力度,弘扬良好家风家教,更好地为幸福婚姻家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