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婷婷 通讯员 蒋萍萍
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建强工作网络,培育服务资源,加强工作保障,在数字化改革、标准化建设等方面先行探索,增强服务供给能力,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聚合强大力量。
健全机制,强化工作保障
今年,台州市路桥区发布了强制亲职教育工作白皮书,启动了强制亲职教育全周期数字化平台建设,对在家庭教育中缺位或教育不当的监护人开展强制教育,改变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得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
台州市多方联动,强化工作统筹协调机制,采取系列行动支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助未成年人乐享童年。政府层面,建立了市、县、乡三级联动未保工作协调机制,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费纳入各级政府预算,开展台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支持、成长环境优化、家庭教育提升、社会参与能力促进等九大行动。家庭层面,聚焦家长关注、孩子需求,统筹妇联、教育等10部门资源,建设“幸福家长学堂”“特色学堂”两大网上学习板块。
台州市不断提升困境儿童保障水平,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保障对象从孤弃儿童、艾滋病儿童扩展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病重残、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儿童、监护缺失儿童等困境儿童。截至目前,已为全市6216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信息档案,组织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将农村留守儿童全部纳入有效监护范围。机构孤儿平均养育标准达到每人每月2363元,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平均每人每月1937元。
多维构建,拓宽未成年人救助渠道
近年来,台州市积极建设线上线下平台,在畅通咨询求助渠道和强化服务供给能力上双向发力。开通“12349”儿童救助保护热线,归并至“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建设台州市儿童救助保护服务平台,横向整合政法委、妇联等12个部门,纵向联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协调社会组织力量,实现儿童救助保护全方位一体化。
台州市不断夯实服务阵地,完善救助站点功能。推进儿童救助站点高标准建设、全区域覆盖,下沉救助资源到基层。全市共建成10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12个儿童之家,实现全市每个乡镇(街道)建有1个以上示范型儿童之家,为有需求的儿童和家庭提供公益性服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体育、艺术等活动,每月开展2次以上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覆盖村(社区)80%以上的留守及困境儿童。
加强基层儿童保护工作队伍建设,确定了3469名儿童主任和130名儿童督导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业务培训,涵盖儿童心理学讲解、儿童个案解析等,打通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启用台州市未成年人发展中心暨台州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为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资源链接等服务。
各方参与,打造未成年人保护服务品牌
为有效提升未保工作专业化水平,台州市开展了社会组织“儿童服务风云榜”项目评选活动,“萤火虫”残障青少年成长助力等20个项目入选首届“儿童服务风云榜”。积极推进“爱心圆梦”“伙伴计划”“七彩假期”“四点半课堂”“情暖童心”等一批服务项目建设,项目内容覆盖防校园欺凌教育、残障青少年成长、困境儿童家庭环境改造等,有效推动了全市儿童服务项目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运作。开展“慈爱小屋”项目,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6至16周岁的学生改善居住条件及学习环境。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设立福彩公益金项目等方式,持续加大支持社工机构和公益慈善组织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力度,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2021年,台州市级福彩公益金共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14个,其中未成年人服务项目9个。今年,省福彩公益金投入50万元购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验收评估、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运营等项目。自2016年以来,台州市已累计为311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支持,有效缓解了困难家庭的生活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