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丽萍
这里花开四季、草木葱茏,这里欢歌笑语、岁月静好。在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优美舒适的环境令老人们心情愉悦,细心周到的服务让老人们安享晚年。该院院长易婕坚守岗位二十余年,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在朝夕相伴中温暖着每位老人的心,数十载辛劳凝聚着她对养老事业的无限执着。
为了200多位老人共同的“家”
“这里的老人就是我们的老爸、老妈,看着他们在这里安享晚年,是我最大的欣慰。”建邺区社会福利院主要承担该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职能,并接纳高龄、失能失智等“刚需”老年人养老。1997年,40岁的易婕调任该院院长,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5年。
“养老院就是老人的家,让他们住得舒服、住得安心,是我们的工作。”20多年间,顺应城市规划与发展,建邺区社会福利院数易其址。2020年重阳节前夕,福利院搬进位于建邺区清河路101号的新址,新大楼的设计倾注了易婕的心血。从设计图纸到现场施工,既要符合最新的建设标准,又要考虑到老年人生活便利,每个细节她都精益求精。福利院墙角的软包、宽阔的走廊、随处可见的休息区、自然光线的引导、墙壁颜色的运用、醒目的安全提示……人性化的设计处处体现了适老和用心。为给新院增添生机活力,易婕带领员工在院里种满花草,花开四季不重样。
“从最初的吃饱穿暖,到现在崇尚健康养老,福利院的变迁见证了老年人由养老到享老的社会进步。”易婕告诉记者,每次院址搬迁都伴随着养老服务的升级。
10年前,到了退休年龄的易婕,因为事业需要和对老人的不舍留了下来。如今年过六旬的她依然风风火火、不辞辛苦。“有时也觉得累,睡一觉起来又精神了。知道有人在期盼你、依赖你,不知不觉这么多年就过来了。”易婕说道。
为持续发展培养人才建强队伍
易婕坚信人才是第一资源。2006年,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开始探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先后招聘多名相关专业大学生加入。为帮助年轻人尽快融入岗位,易婕通过开展“师带徒,结好对,共进步”活动,亲自指导、手把手帮带,定期组织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实践操作,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循序渐进培养年轻人的良好习惯、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我们都是从护理员做起来的,院长要求所有人都要有一线服务老人的经历,避免眼高手低。”如今已是副院长的金佳慧笑着说。与她经历相仿的还有王水燕,从护理员一步步成长为护理部主任、再到副院长。还有不少年轻人在院里成长起来后,乘着养老服务发展的“东风”,自己“单立门户”,成立养老服务相关社会组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评估指导、专业培训等工作。“能让年轻人认识到这份工作的价值,扎根养老事业,我很欣慰。”易婕说道。
一手抓内部培养,一手向外链接资源,易婕促成了福利院与多家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为南京市乃至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为推动行业健康发展贡献智慧
聚焦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化服务、安全生产、服务流程闭环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易婕带领团队不断创品牌、树形象,走出一条公办院标准化建设示范引领之路。
自2013年起,易婕多次参与民政部、省、市养老服务标准的起草工作,多次为省内外同行讲授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生产等课程,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在机构管理服务中落地落实,为养老行业规范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为期四年的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中,按照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的要求,易婕全程参与检查工作,这种第三方评估监管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
“只有行业整体发展了,服务水平整体提高了,养老服务的大道才能越走越宽。”2017年,易婕担任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协会会长,为探索养老行业共建、专业化发展、人才培养、职业技能认定等出谋划策、多方奔走。
“努力为老人做好每一件事,让他们有盼头、有希望、有幸福感,是我幸福的源泉。”以真心换真情,易婕收获了无数长辈和家属的赞誉。“中国好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江苏省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南京市道德模范”等殊荣,是对她心怀大爱、勤勉工作的最好肯定。匆匆的身影、坚定的步伐、温暖的笑容,让我们看到这位养老服务领军人物的使命担当。未来,易婕希望有更多年轻人把接力棒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