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山东省威海市集中收治力解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之困

时间:2022-11-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姜雪芹 通讯员 毕 巍 李 灿

一个精神障碍患者,能拖垮一个家庭。尤其是低保、特困群体中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因为受限于经济条件和监护缺失,往往得不到系统治疗和照护,造成各种困难。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创新推动服务类救助改革,在全省率先实现低保、特困、流浪乞讨等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愿进全进”,实现“救治一个病患、解放一个家庭”。目前,该市已集中免费收治376名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

全新构建保障机制,守护患者健康

“一些特困人员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他们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家缺乏看护,集中供养的敬老院等机构又没有收治能力。这部分人员成了没人管的‘老大难’。”威海市民政局针对工作中发现的精神障碍患者照护难问题,积极想法子、找路子。

“集中收治!”威海市民政局提出的方案得到政法、残联、医保等多部门的支持和响应。

2017年,威海市出台《体球网对特困人员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实行集中收治工作的通知》,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精神障碍患者专项排查帮扶工作专班,汇聚多部门资源和力量,探索特困人员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愿进全进”,为其提供优质生活照料和专业康复治疗服务。

考虑到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需要专人看护,占用家庭劳动力,今年1月,威海市民政局又联合财政等6个部门,出台《体球网开展低保对象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工作的通知》,将低保对象中患有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等7类病症的人员纳入集中收治范围,让其家庭从繁重的照护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精力谋发展。

“我们一方面最大力度降低精神障碍患者纳入低保的门槛,凡是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当地低保标准3倍且家庭财产符合认定标准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以及低保边缘家庭中三级精神残疾的全部纳入‘单人保’范围;另一方面建立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照料机制,为超过3个月仍无法确定身份的精神障碍流浪乞讨人员办理落户手续,按规定纳入城市特困供养保障范围,让其享受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同等救助待遇。”威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不断健全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制度,最大限度满足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生活和康复护理需求。

全额免除收治费用,减轻家庭负担

集中收治,钱从哪里来?威海市打破部门间的救助壁垒,统筹多部门救助资金,全额免除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期间的治疗、护理、基本生活等费用。

记者了解到,为发挥救助资金的最大效益,威海市将现有6部门11项救助政策资金,包括民政部门发放的全额低保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8项救助资金,政法委的“以奖代补”资金,发改委的价格临时补贴,残联的康复医疗资金等,汇集起来,定期拨付至收治机构,专门用于兜底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收治期间的日常医疗、康复护理、基本生活等各类支出,不再向收治对象监护人收取其他费用。

威海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工作人员介绍:“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持救治救助卡就医,医保结算后的个人自付部分费用纳入政府补助范围,由市、县两级财政按一定比例予以兜底保障,大大减轻了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收治需求

为提升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质量,威海市建立村(居)组织预警、民政部门统筹协调、精神专科医院集中收治的绿色运转通道,签订“五方”协议,明确区(市)、镇(街)、村(居)、收治机构、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等五方照料、监护职责,规范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入住申请表、住院协议书、授权委托书和监护人承诺函,确保精神障碍患者在院收治期间生活有保障、安全有保证、生病有看护、权益无损害。

在专业医院选择上,威海市统筹考虑精神专科医疗机构软硬件设施设备、队伍素质、收治能力等多方因素,将集中收治单位确定为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而后,集中资金升级改造医疗条件,其中投入7000多万元对威海市社会福利中心(威海市复退军人康宁医院)改扩建,将收治兜底保障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床位数增加到200张,为收治人员提供舒适、安全的医疗环境。

在照护机制上,威海市加大收治保障力度,督导各区、市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加大监管力度,采取“线上监控+线下慰问”的方式,对收治机构开展不定期检查督导。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收治机构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全员24小时在岗,在保障收治人员基本生活及日常治疗服务的同时,为其开展心理疏导,全力保障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