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 俊
发生在上海市虹口区的一例未成年人文身侵权案,引起了区人大的关注。虹口区抓住这个案例,全面推进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事情是这样的:来沪打工的17岁少年桑某受同伴误导,觉得文身很“拉风”。2022年6月,他一时冲动走进位于虹口区的一家文身店。当奇奇怪怪的图案布满他的右臂,并给其工作、生活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时,这个少年才追悔莫及。同年11月,桑某一纸诉状告到虹口区人民法院,起诉文身店经营者彭某,主张退还文身费用并赔偿后续清洗费用,并要求赔礼道歉。
2022年12月8日,虹口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未成年人文身侵权案件。案件以调解方式结案,被告彭某现场退还文身费用800元,赔偿清洗文身费用5000元,并向原告桑某道歉。
“作为新修订的《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施行后,上海首例未成年人文身侵权案件,此案很有教育意义,所涉及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就我们基层而言,对未成年人的法治保护应无处不在。”虹口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虹口区未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今年2月,区未保办联合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教育局、区公安分局等成员单位逐项梳理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聚焦相关难点、堵点,共商解决方案。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虹口区民政局作为区未保办的牵头单位,统筹多方力量,搭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平台,全力营造有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法治环境。接下来,区未保办还将会同区教育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文旅局等执法主体,联合属地街道,根据特定经营场所的法律规定,重点排查涉及未成年人内容,并会同区委宣传部、区法院、区检察院、区司法局、区教育局等单位开展普法宣传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
“我们也在探索,在家事案件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让司法更有温度。”虹口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陈晋说,比如涉及父母离异的案件,在之前审理中大多是结合经济情况,根据既往情况作出判决。今后,将与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协商合作,在涉及抚养权时请第三方具体调查相关情况,出具更加详尽的家事报告。“另外,抚养权确定后,我们还将借力第三方开展回访关护、心理疏导以及探望监督等。这也意味着,今后法院审理将更加精准,更多关注如何更有利于未成年人的成长。”陈晋说。
“此外,我们在堵漏的同时,也重视疏导的作用,统筹多方资源,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氛围。”虹口区未保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利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参观游览、阅读、手工制作等公益活动。建立社区、家庭、学校和医疗机构的关爱服务联动机制,依托区教育局、区精神卫生中心和各街道未保站,排摸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关爱需求,为辖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风险监测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