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柳 旭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文件,支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并明确要求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
2022年以来,杭州市以推动低收入群体迈入共同富裕行列为目标,以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在全省大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发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以下简称监测帮扶应用),聚焦生活相对困难的低收入群体,对潜在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智能预警、分类帮扶,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网。
监测扩围,提升识别效率
2月22日上午10点,杭州市西湖区北山街道友谊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张丽华拿着社会救助宣传册和记事本,脚步匆匆地去居民家中了解情况。
张丽华的另一个身份是社区帮扶救助员。她告诉记者,前一天,她像往常一样打开办公电脑,登录浙江省大救助信息系统,监测帮扶应用弹出一条预警信息——社区居民程锋(化名)出现大额医疗费用支出。
“程锋之前曾纳入过支出型低保,并于2021年11月退出低保。”张丽华告诉记者,监测帮扶应用中的数据是医保部门推送的,由于长期患病,程锋吃药花费很大,出现预警信息后,她不仅要入户了解情况,还要去街道办事处查询最近一年程锋的医疗费用支出,看是否符合救助条件。
穿过一道栅栏门,又拐了一个弯儿,张丽华带记者来到一栋老旧的居民楼下。“最近几个月,精准及时的预警信息让我的入户走访更有针对性了,‘政策找人’的效果也更好了。”张丽华一边上楼,一边说着监测帮扶应用给她日常工作带来的变化。
记者了解到,监测帮扶应用的一项重要升级是拓展了动态监测对象范围,即在原有在册的低保、低保边缘、特困3类监测对象基础上,聚焦非在册的近三年退出民政救助、近两年新申请救助未通过、近一年临时救助、主动发现、横向部门救助共5类潜在困难群众,通过数据清洗去重,将动态监测对象由原来的8万多户增加至近15万户。
“我发现您有大额医疗费用支出,特地过来看看。”来到程锋家中,张丽华仔细询问对方近期生活状况。“全加在一起花了两万多块钱了。”说话间,程锋掏出几张单据。张丽华看完后将关键信息抄在本子上,又把社会救助宣传册递给程锋,“您可以先看看,我再帮您核实一下数据,如果符合救助条件,我第一时间告诉您。”
精准画像,前移救助关口
离开友谊社区,记者跟随张丽华来到西湖区北山街道办事处。“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登录大救助平台后看到的监测帮扶应用功能模块都一样,但系统权限略有差别。”西湖区民政局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黄洋指着墙上的大屏幕说。
记者看到,监测帮扶应用以困难群众的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收支情况等7个维度的信息为基础,选取影响个人或家庭经济状况较大、指向性较强的50多类指标、100多项数据进行赋分,60分以下为三级,60分至89分为二级,90分及以上为一级,分值越高家庭抗风险能力越弱。
“以程锋为例,他的分值为30,抗风险等级为三级,根据监测帮扶应用生成的六边形‘家庭画像’,工作人员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他的困难和需求。”张丽华说。
“当困难群众发生重大疾病、残疾等级变更、家庭成员死亡等动态变化时,将触发监测帮扶应用中‘重要’和‘一般’两类预警,属地镇(街)收到预警信息后,要分别在3日和7日内通过电话询问、入户走访等方式完成核查处置。”杭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处工作人员陈泽在演示监测帮扶应用时介绍,这些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全市目前有一级抗风险对象190户、二级抗风险对象3954户、三级抗风险对象64545户,“如果在监测中,某户困难群众连续3年都没有出现预警,我们将把他的信息退出动态监测范围。”
“过去,我们了解这些相对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需要通过社区工作人员入户走访,或者等困难群众主动找社区反映。”黄洋说,有了监测帮扶应用,系统会根据“家庭画像”中的数据变动发出预警,让工作人员能更加及时地发现和了解群众遇到的困难,前移救助关口。
“这些数据还可以通过更直观的地图展示出来。”陈泽点了点鼠标,屏幕上立即显示出困难群众和救助帮扶资源分布图,“通过这张地图,我们可以就近就便合理配置各类救助帮扶项目,实现区域救助资源整合。”
多元帮扶,解决群众急难
在上城区采荷街道双菱社区,街道帮扶救助员章小芳带记者来到困难群众李亮(化名)的家。“他家之前已经被纳入低保边缘家庭,去年6月监测帮扶应用预警后,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他家纳入了支出型低保。”
“我因为身体原因长期休病假,孩子还在上学,全家就靠妻子一人上班挣钱。”李亮告诉记者,家里遇到困难后,他还没想到去申请救助,社区的工作人员就找上门了,给了他非常及时的帮助。
上城区民政局帮扶救助服务中心主任陈双胜介绍,通过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联办,李亮一家不仅及时从低保边缘家庭转为支出型低保,保障力度也进一步加大,一家人的生活负担明显减轻。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精准识别后的救助帮扶工作,杭州市全面梳理17个涉及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及其他救助帮扶事项的部门单位救助政策,对符合救助标准的群众提供社会救助“一件事”线上联办,自监测帮扶应用上线以来已完成联办3473件。对不符合救助标准但有帮扶需求的,转介区(县)、镇(街)、村(社)三级“助联体”开展多元化帮扶,目前已转介7455件,帮扶完成率100%。
“一瓶药1700多块钱,我每月退休金才2300多块!”在上城区南星街道复兴街社区,记者见到了74岁的蒋忠义(化名)和他的老伴儿。蒋忠义曾是低保对象,按优惠政策补交社保领取退休金后退出了低保。不久前,监测帮扶应用发出预警,街道帮扶救助员陈春红随即入户核查。
经了解,蒋忠义确实因病导致经济困难,但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符合杭州市救助标准。“为了减轻高额医药费对这家人生活的影响,我们根据上城区的政策将其纳入了街道和社区级困难家庭,并启动‘助联体’联动多元帮扶。”陈双胜说,“如果他的医药费超过2万元,超过部分区里会给予20%的救助,此外还有慈善救助、爱心慰问、社会组织结对关爱帮扶等。社区也会对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跟踪,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保障一家人的生活。”
快一步 暖一分
柳 旭
体球网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作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浙江省肩负着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对解决实现共同富裕中出现的难题、新题不断展开探索,杭州市打造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帮扶”应用就是其中之一。
社会救助是基本民生保障的兜底性工作,是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问题打基础的工作。监测帮扶应用在原有困难群众动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部门协同、数据归集、科学赋分,拓展了监测范围,提高了识别效率,整合了帮扶资源,用更加高效的救助帮扶工作,将党和政府的政策温度传递给更多陷入困境的家庭,通过加强动态管理,更好地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监测帮扶应用的上线是杭州市乃至浙江全省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这项创新举措为各地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数字化改革、健全低收入群体精准识别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该项举措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了社会救助制度的精准度和可及度,有利于让宝贵的救助资金更为有效地惠及困难群众,更好地服务于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服务于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
高质量发展不可一蹴而就,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久久为功。各级政府部门应在稳中求进中小步快跑,在打牢基础中不断创新,在点滴探索中谋求发展,让人民群众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拥有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