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北京市丰台区有一支“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
被帮助对象在帮助别人中收获精神富足感

时间:2023-02-24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安 娜 通讯员 汪鲁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如何在关注困难群众物质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北京市丰台区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区于2021年探索成立了一支由困难群众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专业社会组织的引导下,激发困难群众的内生动力,使他们在服务社会时提升责任感和体现人生价值,进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组建志愿服务队

有服务意愿的困难群众活跃起来了

今年36岁的许雄,是一位唐氏综合征型心智障碍者。身高1米8、体重200来斤,大块头的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大雄哥”。2003年从培智学校毕业后,父母安排他到舅舅家的养殖场做养殖员。“每天4点多天还没亮,我就起来备料了。”在养殖场的工作虽然很辛苦,可每当提起那几年的生活,“大雄哥”总是滔滔不绝,眼里放着光芒。舅舅的养殖场停办后,“大雄哥”回到了自己家,一直处于待业状态。2020年10月,“大雄哥”一家申请了社会救助,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可对于工作的渴望让他整日愁眉不展,常常与父母闹脾气。“我现在就是一心一意地想找份工作,在家待着闷得慌。”“大雄哥”说出了心底的苦恼。

与他有相同苦恼的,还有家住马家堡街道的蒋叔。今年59岁的蒋叔,年轻时曾因打架斗殴服刑19年。因有长期服刑记录,自身学历也不高,出狱后的他找工作一直不顺利,只能偶尔在工地打零工,还因此造成了腿部残疾。收入不稳定,导致蒋叔生活拮据,不得不在街道申请社会救助;长时间独居生活,导致蒋叔缺乏稳定的朋友圈,社会适应力明显不足。“因为有案底,去应聘保安都不要。现在年龄越来越大,有重体力活的工作人家也不愿意要了,真想找份工作让自己忙乎起来。”蒋叔感慨道。

2021年,丰台区开始在两个街道试点组建困难群众志愿服务队——“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我们以北京市精准帮扶台账为基础,通过电话访谈、入户访谈,对1000余户社会救助对象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意愿筛选和确认。随后,又通过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等方式进行招募,完成志愿服务的社会倡导。”丰台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志愿者参与服务的效果和队伍的稳定性,新加入的志愿者会有一个“体验期”,能够长期稳定、积极参与的才会被吸纳为正式成员。

当年5月31日,“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大雄哥”和蒋叔等15名困难群众成为了第一批队员。新冠疫情期间,家住方庄街道星三社区的一位97岁独居老人面临吃饭难题,“大雄哥”每天负责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取餐,专门为老人送餐。刚开始,“大雄哥”还有点记不清路。在社工的引导下,没几次就轻车熟路了,这一送就是三个月。蒋叔也逐渐成为了队伍里的骨干力量,目前已完成各项志愿服务87次。蒋叔还担任了服务队的“物资保管员”,社区里经常能看到他开着“小三轮”忙碌的身影。“以前我是被帮助的对象,现在变成了帮助别人的志愿者。我的生活越来越充实了,内心也越来越快乐了。”蒋叔笑着说。

提供暖心志愿服务

从服务困难群众到服务社区居民

2月10日,“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来晓杰和金春华来到方庄街道芳星园社区,准备为困难群众赵女士一家开展志愿服务。两人穿好蓝色马甲,手提着两袋工具,轻轻敲响了赵女士家的大门。

赵女士和爱人都是肢体障碍者,孩子正在读大学,平时在家清扫屋顶、家具顶部等高处时十分困难。来晓杰和金春华帮她清洗了油烟机、马桶和瓷砖等,前前后后忙了将近两个小时。“赵大姐,您看看还有哪些需要帮忙的?刚发现您家纱窗坏了,下次来帮您换个新的。”“老给你们添麻烦,太感谢了!”看着整洁一新的房间,赵女士高兴地说。

来晓杰和金春华告诉记者,他们二人是夫妻。“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成立后,两人第一时间报了名,目前主要是参与居家清洁服务。因为帮助群众的特殊性,两人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遇到过不少阻碍。有的家庭有自闭症患者,脾气暴躁又不爱沟通,他们在清洁时,每移动一个小东西都要先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有的家庭喜欢堆积垃圾,每次去都会里里外外清理出好多垃圾废物。“因为我们自己也是困难群众,很理解这些家庭,知道其中的苦和难,所以每次我们都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服务。”来晓杰感慨道。

北京优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承接“义联益动”的社工机构,项目负责人杨志超介绍,服务队建立后主要开展安居、美居、乐居三项服务,服务对象都是困难群众。“‘安居’主要是为困难家庭提供居家环境安全检查和消防隐患排查,开展无障碍设施及其他环境设施改造,如安装助力扶手、修理门窗、组装桌椅等;‘美居’主要是为困难家庭提供居家清洁、环境美化服务,如清洗油烟机、疏通下水道等;‘乐居’主要是为困难家庭提供出行、娱乐等服务,如健康体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杨志超说。

2022年8月,“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的试点建设工作从2个街道扩大到4个街道,志愿者人数增加了一倍,初步实现了项目的规模化探索。相应地,志愿服务内容也增加了“美丽社区”和“欢乐社区”两项,关注社区环境的维护和打造。服务对象从困难群众扩大到社区居民,队员们逐步参与到社区治理和城市建设之中。

同年12月,服务队的6名志愿者为多个社区的百余户群众提供了上门清理居家隔离生活垃圾、运送防疫物资、安装门磁等服务,协助社区维持核酸检测秩序。

今年1月,服务队分别在4个社区开展元宵节欢乐社区活动,志愿者提前到场,吹气球、挂灯笼、拉横幅、贴海报,将现场的节日氛围拉满……

东铁匠营街道木樨园第一社区14号楼是一个多单元的长方形楼栋,狭长的楼道内贴着各式各样的小广告,成了社区楼门难治的“牛皮癣”。2月14日,“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开展了第9次“美丽社区”行动,9名志愿者用6个小时全面清理了全楼的小广告。“早晨来的时候觉得清理11层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想到大家配合起来圆满完成了,这是团结的力量啊!”志愿者陈飞如是说。

积极加以引导

培训技能,也传授本领

“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的组建,绝不是一建了之。杨志超告诉记者,服务队成立两年来,已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和团建等活动10余次,培养大家的志愿服务精神,加深大家对志愿服务理念的认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志愿服务品质的同时,不断增强志愿者本身的生存本领和助人技能。”杨志超说。

46岁的王新明是一名低保对象,因车祸受重伤后没法干重体力活,一直待业在家。2021年以来,王新明参加了志愿服务队组织的空调清洗、油烟机清洗等培训,现在的他已成为一名服务能手。小到一个螺丝钉的安装,大到一套家具的组装,他都信手拈来。“改变的不仅是我的技能,还有我的性格。待业在家时,我几乎不怎么出门,性格挺内向。参加志愿服务队后,我变得开朗了,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更加体会到了助人的意义和价值。”

据杨志超介绍,社工平时非常注重观察每一个人的特点和特长,积极引导,激发他们的潜能,提升他们服务的积极性。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大三学生高强,也是一名低保对象。从小就是“孩子王”的他,2022年夏天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服务队组织的困境儿童夏令营。活动中,他积极发挥所学专业特长,陪孩子们打乒乓球,为他们讲解制作汽水的方法。“记得在制作汽水时,有一名小朋友总是忘记关键一步。在我的耐心帮助下,他终于成功了。当他把做好的汽水送给我时,我很感动,这是志愿服务带给我的力量和温暖。”高强说。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2021年到2023年,“义联益动”志愿服务队已有28名成员。他们每一个人都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

“我们把以往单一的政策保障转变为综合服务,在精准帮扶困难群众的同时,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参与和服务社会的需求,形成了志愿者愿意服务、受助家庭满意帮助、社区认可服务的良好局面。下一步,我们将在服务标准化、项目规模化方面进一步探索,让困难群众有生活安全感的同时也有精神富足感,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有自我价值实现的成就感。”丰台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