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翟 倩 通讯员 陈 娜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曾几何时,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为多少人的梦想。而如今,此景已然成为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罗湖镇邹阳村老人、孩子安宁和乐生活的真实写照。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邹阳村聚焦“一老一少一困”,以党建蓄力护航,采取“打造融合阵地+锻造骨干队伍+提供精准服务”的模式,实现民意有人听、民忧有人解、民困有人纾、民心有人暖,让弱势群体感受乡村振兴的温度。
“要说咱们村现在老人、小孩最爱去的地儿,那就数综合服务中心啦,老远就能听见他们的欢笑声。”在邹阳村,说起村里老人孩子最喜欢的地方,首选就是设在祠堂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这个综合服务中心是在村里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基础上打造的。“最近,我们盘活了闲置资源,争取到民政部门的支持,先后投入30万元,升级打造了关爱留守儿童、农村互助养老、社会救助‘三合一’综合服务场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勇说。
综合服务中心内,三个区域分别占据一隅,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这边老人们打牌、运动;那边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办事窗口内则是一片忙碌。“服务阵地内可以有效联动融合各方力量,实现阵地集约、功能集成、资源集聚。”王志勇介绍,协理员由党员担任,他们主动上门摸排,定期了解困难家庭的经济情况、技术特长、思想状况等,通过就业推荐、线上帮办、指尖代办等,点对点为困难群众开展零距离、精准式服务。平时服务则发动村“五老”调解员、“心速递”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巾帼为民志愿服务队等作用,并引入了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市起点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进驻,针对留守儿童、老人个体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今年72岁的村民王忠(化名)是一名退休老教师,也是空巢老人,因为性子沉闷加上患有风湿常年宅在家中。青年志愿服务队队长邹乐关注到他的情况后,经常上门陪老人聊天、下棋,并引导他到综合服务中心参与群体活动。现在的王忠不仅时常约邻居一起去综合服务中心切磋棋艺,还凭借多年教学经验当上了留守儿童之家“4点半公益课堂”的“特聘教师”。“来到这儿,村里的志愿者会陪着我过过棋瘾,我也能顺道给孩子们讲讲故事,这种被需要、被依赖的感觉真棒!”王忠对综合服务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
今年6月1日,是综合服务中心打造留守儿童之家后的第一个儿童节,为了让村里的孩子们都能享受快乐童年,志愿者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体育拓展、歌舞展示、娱乐游戏,让孩子们玩得快乐。“儿童关爱服务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工作,让他们快乐成长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王志勇说。
邹小花(化名)是村里唯一的孤儿,与87岁的奶奶相依为命。以前的她性情孤僻、不善言辞,一直是村里以及志愿者关注的重点。机构老师、驻村工作队队员多次陪她聊天,挖掘培育兴趣特长,现在,她不仅经常主动参加留守儿童之家举办的各类活动,还成了“4点半公益课堂”的小班长,渐渐融入到“大家庭”中。在这次活动中,她还肩负了重要任务——现场示范少先队队礼,登上舞台时,灿烂自信的笑容绽放在她脸上。
“老李头,一起去服务中心打乒乓球不?结束了我正好接孙女下课。”“好啊,听说现在社会救助‘掌上办’非常方便,咱们去打球,我刚好顺道请协理员帮我办理下。”综合服务中心内设置社会救助办理窗口的消息早在村里传开了。“我是社会救助政策的受益者,如今村里设置社会救助办理窗口,我们申请更加方便了。”80后涂斌(化名)对此赞不绝口。
涂斌原本一家四口生活平淡而幸福,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某次体检时,他被确诊为脑瘫,光治疗就花费了20余万元。家中顶梁柱倒下,家庭重担全压在他妻子身上,社会救助协理员在入户走访时发现了他家的情况,主动帮他申请了低保、医疗等社会救助,将其列为重点关注对象并建立档案,根据他的身体恢复状况进行就业推荐。“现在我们一家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希冀。”涂斌说。
据了解,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以来,通过数据分析与民意收集,立足“老少困”服务需求重点,策划一周一主题、一月一活动等特色关爱服务,已举办把爱带回家、点亮微心愿、家风家教、亲情连线、见面谈心、欢度重阳、情暖中秋等活动50余次。“让老有所乐、幼有所依、困有所助,在我们村已基本实现,并向着更美好的生活奋进。”王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