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奋斗是新时代青年最美好的追求

时间:2022-05-0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奋斗中积蓄力量

本报记者 周冉冉

接听记者电话时,李可欣仍在沟通社区防疫工作。前段时间,不断出现的确诊病例,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社区防疫形势再度趋紧。尽管忙得不可开交,但电话那头的李可欣依然充满活力。

2019年,李可欣大学毕业后成为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名社工。从大二起便在学校周边社区开展专业实习的她秉持一个理念:用心用爱打开服务对象的心扉。

让服务对象的脸上常挂笑容

“于大哥身患强直性脊柱炎,还不到40岁的他,在一群老人中间显得格格不入。”2019年,李可欣与多名社工来到明水县农村五保供养中心,与老年人、残疾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开展专业社工服务,生活在这里的于大哥让她印象深刻。

“坐在轮椅上的于大哥从来不笑、眼神空洞,身边一个朋友都没有。”李可欣告诉记者,在一次活动中,她发现了于大哥的绘画天赋,“他对线条、色彩的感知能力很强,画什么都有模有样。”随后,李可欣开始有意引导于大哥对绘画的兴趣。

在院内办画展,把画送给老人,带着老人们一起画画……绘画让于大哥成了院里的明星。如今的他,脸上常常挂着笑容。

为期一年的项目结束后,包括李可欣在内的社工陆续离开了中心。但院里的绘画活动没有停,在于大哥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老人喜欢上绘画。

“疾病、贫困、衰老……很多问题都不是社工能解决的,但我们希望用所学的知识给予老人们最大支持,让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有尊严。”李可欣说,“能够帮到他们,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让有意义的事有意思

“垃圾分类的道理人人懂,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2020年,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协助实施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综合试点项目过程中,李可欣发现,要想让更多人重视垃圾分类,就需要创新形式。

“纸团如果展开属于可回收垃圾,团成一团就是其他垃圾,我们要帮纸团变废为宝。”在李可欣设计的垃圾分类“大富翁游戏”中,每个格子中都有一种常见垃圾,需要将垃圾正确分类才能闯关成功。面对一个个有趣的关卡,社区里的孩子们不仅玩得尽兴,也在游戏中了解了垃圾分类的规则,把环保理念“种”在了心田。

让有意义的事变得有意思,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这是李可欣一直坚持的理念。为此,在每次设计服务项目时,她都要花费不少心思。比如,能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防治艾滋病重要性的“防艾剧本杀”,教居家隔离老人制作手工艺品的线上益智课堂,让居民在光影中学习党史的红色经典电影社区放映活动……她设计的服务项目不仅形式新颖,还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融入其中,广受居民好评。

在助人中汲取力量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李可欣组织实施“iWill龙江志愿者联合行动”,短短一周时间,便在全国10余个省份招募到101名专业志愿者,连续28天为居家隔离人员、社区工作者提供线上服务;代表黑龙江省大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出社区防控志愿者招募通知,500余人积极响应;承担400多名抗疫志愿者的培训任务,通过微信组织协调,发挥志愿者的特长,提升工作效率。

“我不想干了,明天不来了!”深夜,电话铃声响起,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向李可欣哭诉。连日来承担电话流调工作的巨大压力,让这个年轻人的情绪失控了。

持续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李可欣深知志愿者的不易,她用沉稳的声音、亲和的话语耐心安抚志愿者的情绪,又帮对方调整了服务岗位。

“我们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刻,来自服务对象的理解、来自战友的鼓励、来自陌生人的善意都能帮我们鼓起勇气、燃起斗志。”在李可欣看来,身为社工,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为自身注入力量。“看到别人快乐我也感到快乐,帮助别人同样也是帮助自己,这样的良性循环将支持我在社工路上一直走下去。”

磨砺中点亮青春

本报记者 黄 瑶 通讯员 姜晓梅

任欢是一名热情开朗的90后女孩。在山东省莱西市小雨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仅三年,她就成了河头店镇十里八村的“名人”,老年人常念着她,小孩子总黏着她。

善于发现群众的“急难愁盼”,勇于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在工作中,任欢用真心和善良温暖着服务对象,用坚韧和执着在公益路上砥砺前行。

贴心“小棉袄”

4月24日上午,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王爷爷,我来给您补过生日啦。”留守老人王仁海正在自家小院里晒着太阳,看到任欢提着生日蛋糕走进来,他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3月初,莱西市突发疫情,原定在3月6日举办的集体生日会只好推迟。“现在村庄都解封了,但为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我们把集体生日会改为家庭生日会,来家里给您庆生。”任欢握着老人的手,询问起居家隔离的生活。

2020年9月,任欢发起了为60岁以上老年人举办集体生日会的活动。活动中她发现,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很多农村老年人都不过生日。“举办集体生日会的初衷,就是想让老年人感到有人惦念、不孤单。”任欢说。

“今天是我这辈子过得最开心的一个生日。”说话间,王仁海老人眼中噙满了泪水。任欢挽着老人的胳膊,轻声安抚道:“明年我们还来陪您过生日。”

心里装着社工服务理念的任欢总能把助老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有人向她请教秘诀,她笑着说:“没啥秘诀,就是多关注老人的困难和需要,做他们的贴心‘小棉袄’呗。”

邻家“大姐姐”

河头店镇的留守儿童在寒暑假期间缺少看护,课余生活也枯燥单一。在任欢的倡议下,社工服务中心于2021年办起了公益课堂,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特色课堂、趣味手工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不仅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知识,也结交了新朋友。

小亮是一名留守儿童,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性格比较内向。在公益课堂上,小亮从不举手回答问题,课间也总在座位上看书,显得很不合群。

任欢对小亮格外关注,经常帮他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任欢的鼓励和引导下,小亮课上发言越来越积极,课下还跟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书,连爷爷奶奶都觉得小亮变得活泼了。

公益课堂快结束时,孩子们对任欢依依不舍,不愿意让她走。后来有机会再回村里,孩子们飞奔过来围着她、拥抱她。“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任欢开心地说。

战疫“铁姑娘”

3月初,莱西市疫情形势严峻,社工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成立了青年突击队,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正在休假的任欢立即返岗,开始了一场艰苦的奋战。

3月13日晚上,一批蔬菜运抵河头店镇,急需人帮忙装卸转运。当时,社工服务中心只有任欢和其他两名同事,接到求助电话后,他们急忙赶去支援。

每箱蔬菜都有40多斤,接近任欢体重的一半。但令人吃惊的是,她看似娇弱的身体却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把蔬菜一箱箱地搬到了车上。

周围人知道后,都称赞任欢是个“铁姑娘”。“开始还可以,后来全靠意志力撑着呢。”任欢告诉记者,河头店镇封控后,家家户户的生活物资已经不多,这些蔬菜好比“及时雨”,一刻也不能耽搁。

疫情期间,任欢吃住在单位,白天和志愿者们一起处理配送平台订单,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晚上统计数据、撰写日志,常常加班到凌晨。“能够成为这场战疫中的一颗螺丝钉,我感到很自豪。”任欢说。

在任欢看来,作为一名社工,深入基层帮困解难,苦点、累点都没什么,在磨砺中成长,这样的青春更有意义。

冰雪中激扬活力

本报记者 祝 闯

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完美闭幕,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深入人心。在践行北京冬奥精神,服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有176名来自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师生。

“为了圆满完成这次志愿服务,我们组建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管青年服务队’,成立了临时团支部。”谈起这段不同寻常的经历,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团委书记王慧先感慨万千,“在106天里,我们先后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展览馆、北京市府大楼等地开展志愿服务10600小时。”

甘于奉献

1月31日,除夕。上午9点,康复工程学院的徐子芊、张莎莎和生命文化学院的张硕来到位于康庄公园的志愿服务点位,开始了当天的志愿服务。中午12点刚过,老年福祉学院的陈雨欣、李欣宇和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的董卓新就赶来轮班,让前一班的3个人回学校吃饺子。

原来,考虑到疫情防控和服务冬奥会的需要,参与此次志愿服务的176名师生全部在京过年、封闭管理。为了缓解大家的思乡之情,学校精心准备了联欢会和年夜饭。

除夕当天,联欢会上的节目一个接一个演,年夜饭的菜一道接一道上,志愿服务点的学生一波接一波换……师生们在忙碌、欢笑与美食中开启了新的一年。

“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离家过年,这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王慧先说,为了服务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他们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学院封闭管理,全院师生都为他们的奉献精神点赞。

乐在其中

“其实在京过年也没什么,在志愿服务点上一忙起来时间过得可快了!”康复工程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孙志斌告诉记者,“参与志愿服务,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和外界接触,学到了很多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有了和学校生活不同的体验。”说话间,他和记者分享了参与分发整理开幕式观众票证的经历。

核对信息、录入数据、查验票证、分发票证、汇总信息……2月1日一大早,在老师的带领下,孙志斌和同学来到了位于北京市府大楼的票务分发处,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票证分发整理。

“票是提前印制好的,但人员会有变化,我们需要以实际观看人数为准,分发票证。”工作中,孙志斌全神贯注,生怕出纰漏。为了不影响进度,志愿者轮流休息、用餐,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志愿服务很忙碌,但感觉很充实、很幸福!”孙志斌感慨道。

王慧先告诉记者,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中,同学们参与了包括冬奥会知识普及宣传、岗亭值守、票证分发和集结现场保障等工作,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积累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志愿服务付出多,收获更多,大家乐在其中、受益匪浅!”

学以致用

在学院176人的志愿服务队中,除了155名学生,还有21名教师,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的青年教师丹枫是其中之一。

“根据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的需要,除了由老师在课上讲授冬奥会常识,学院还安排了志愿服务培训,帮大家更好地掌握赛事知识、服务礼仪和应急技能。”丹枫告诉记者,她希望学生们能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志愿服务中。

“冬奥会主题知识竞答马上开始,请现场观众准备抢答……”1月8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大悦春风里服务点,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的学生张家万当起了主持人,学习摄影的董卓新扛起了摄像机,丹枫则成为现场编导……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俨然成了检验学习成果的练兵场。

丹枫坦言,志愿服务经历不仅让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历练,也让大家的沟通和应变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这对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很有帮助。

从冰天雪地到春暖花开,社管青年服务队的师生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一次次志愿服务的顺利完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贡献了一份力量。与此同时,他们也将北京冬奥精神烙印在心底,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书写活力四射的青春篇章。

奉献中绽放光彩

本报记者 郑 超

“小妹妹,让兔子气球陪你一起看节目好不好”“小弟弟,要把口罩戴好哦”“我们大手拉小手,围成一个圆圈”……在人头攒动的礼堂内,一群身穿红马甲的青年志愿者耐心细致地照顾着孩子们,安抚他们紧张的情绪。

这温馨有爱的一幕发生在今年年初,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协会团支部与有关部门携手,为当地留守儿童精心策划了一场迎新年的公益活动。当天,25名留守儿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捏泥人、剪窗花、画贺卡、看文娱节目。孩子们纯真的笑容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也让大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志愿服务的魅力。

从2017年1月成立至今,协会团支部凝聚青年力量,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支持服务,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播种爱心。“我是河小青 生态湘东行”巡河护河活动、“阳光行动安全用电进乡村”助力脱贫攻坚项目、“为了孩子的明天”关爱未成年人活动、急救技能培训和安全知识讲座……在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公益活动中,都有青年团员的身影。“他们不仅有热情与活力,更在细微之处彰显担当。”协会会长彭启萍说。

协会现任团支部书记罗帅是个90后,在为协会出谋划策的同时,他也在快速成长。“我的本职工作是高校教师。留意到很多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技能,我就想能不能把大学生动员起来一起做公益。”罗帅的设想很快变成了现实,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协会联合团湘东区委共同建立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基地,帮助青年成就公益梦想。

平台搭起来了,如何让大学生志愿者更好地参与进来?为此,协会团支部调研并试点推行了“微创投”志愿服务机制。“越是身边的小事越是需要被关注,例如帮老人换灯泡、代跑腿这样微小的、个性化的需求正是我们的服务内容。”罗帅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团支部安排了200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驻点各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寒暑假时间为村民就近提供“一对一”微型志愿服务,已实施96个“微创投”项目。

“团支部为每名志愿者建册,根据专业特长安排志愿服务内容,让大家各尽所能、发挥所长。”罗帅说。目前,协会团支部招募并建册的大学生志愿者共计420余名,组织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低碳出行、安全主题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

在彭启萍看来,团支部不仅为青年营造了成长发展的环境,也在优秀青年的示范带动下日益壮大,作风更加优良。

团支部组织委员吴瑶是一名全职妈妈,主要负责安全教育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公益宣讲活动。每个星期她都会到学校去给孩子们开一次“儿童平安小课堂”,还定期到社区普及急救知识。消防、防溺水、地震避险……各种主题的安全知识,吴瑶都能像讲故事一样绘声绘色地讲授,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人了解掌握安全知识,这个过程让我很享受。”吴瑶说。

就读于警校的张乐晗加入协会团支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已经是其他青年志愿者眼中的“权威专家”了。“每次活动,张乐晗都会主动承担最难最重的任务,还会给我们很多指导和帮助。”一位志愿者说。张乐晗不仅自己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还积极发动身边的同学、朋友加入公益队伍。四年来,他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49次,累计服务时长307小时,在青年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青春志愿行,奉献新时代。萍乡市湘东区志愿者协会团支部树立起了一面志愿服务的旗帜,引领着一群朝气蓬勃、敢想会做的青年,用一抹绚丽的“志愿红”共同描绘青春画卷。

行动中兑现誓言

本报记者 张晶晶

捐助善款100多万元,资助800多名困难“孝心青少年”,救助18名重病儿童,救助帮扶20位孤寡残疾老人;捐赠数万元疫情防控物资;无偿献血20万毫升;举行16期思源慈善公益国学班……自2015年甘肃省临泽县思源慈善救助协会成立以来,33名团员、160名大学生志愿者听党话、感党恩,将青春奋斗融入慈善事业发展。

从善行出发

临泽县思源慈善救助协会的前身是临泽县思源爱心团队,它的成立缘于协会会长贺多鑫的一次善行。

2009年9月,在平川镇芦湾小学工作的贺多鑫,得知平川中学一位女孩因家境窘迫辍学后,上门表达了资助女孩上学的意愿。女孩家人怕给别人添麻烦,一开始没同意。但贺多鑫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反复上门耐心劝说。最终,那家人接受了资助,女孩可以继续读书了。

缘于这次善行,临泽县思源爱心团队成立,并设立了“思源助学金”,资助家庭贫困、有孝心孝行的学子。截至目前,已有800多名学生获得助学金,共计60多万元。

在贺多鑫和爱心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临泽县思源慈善救助协会于2015年在县民政局注册成立,并开展思源助学、重病救助、公益国学、无偿献血等慈善活动。

播下善的种子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近年来,临泽县已有超过600名儿童在诵读《弟子规》《论语》等国学经典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贺多鑫告诉记者,协会以学习、实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已开展16期公益国学志愿服务活动,协会团支部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讲授国学经典。协会团支部成员还开展了30多场“雷锋精神进校园”“中华孝道进村社”教育讲座活动。

贺多鑫从2009年12月至今,无偿献血十次。在他的倡议下,“无偿献血”成为协会的第五个慈善项目。截至目前,全县700多位理事会成员、协会会员、爱心人士、大学生志愿者已献血约20万毫升。

在疫情防控中,协会团员青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2020年2月,协会内部发起助力武汉疫情防控慈善活动,2天内,团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共捐款1.58万元;2021年10月,为全县8个乡镇卫生院捐赠防疫物资价值1.22万元。

开出最美善意之花

提起救助对象张静怡的故事,临泽县思源慈善救助协会成员很感动、很难忘。

2019年8月,13岁的女孩张静怡查出患有恶性肿瘤,多次前往北京治疗。她的学校在为其捐款的同时,还联系了临泽县思源慈善救助协会。在北京大学就读的协会志愿者分两次送去救助金共1万元,贺多鑫等协会成员也去其家中看望慰问,送去救助金2000元。

经过全力治疗,张静怡仍然不幸离世。令人感动的是,张静怡和她的家人选择捐献遗体、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善意的种子开出了最美的花,感动了很多人。

为了帮助像张静怡一样的重病青少年,协会团员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思源慈善重病救助”志愿服务,为全县18名患有重病的青少年捐赠20多万元救助金。

贺多鑫表示,协会团支部将立足慈善事业,让“饮水思源、人人慈善,人人做好事、处处有雷锋”的公益理念播撒到更远的地方,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实践中收获成长

本报记者 路建英

“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回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2月14日,在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龙凤镇白鹤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返家乡”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四川城市职业学院的颜帅,带领12名船山区乡镇(街道)兼职团(工)委副书记进行宣誓。

年初,共青团遂宁市船山区委、船山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2022年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前期的招募、选拔、公示,共有13人入选,颜帅成为船山区介福路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

回忆几个月来的经历,颜帅表示,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基层工作“小白”,如何成为一名称职的兼职团工委副书记,成了他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

按照活动安排,在一年的兼职时间里,颜帅要在寒暑假到介福路街道全职协助开展团青工作,在校期间配合街道团组织做好工作,给街道工作注入青年的智慧和活力。

从校园到街道,为尽快融入并参与基层社区治理,他上网查阅资料,与街道同事沟通交流,参加业务培训。其间,他走访了7个社区,了解掌握未成年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情况,向社区团组织取经,了解社区需求及活动开展详情,这为他做好工作奠定了基础。

凭借在校团委的工作经验,结合街道工作实际情况,他提出“1+2+N”社区团支部工作模式,即社区团支部开展工作由1名团干部牵头、2名青年骨干协助和N名志愿者积极参与,激发辖区青年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请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准备好二维码,有省外旅居史的请来这边登记。”2月10日,晨光熹微,在船山区犀牛广场核酸检测点,颜帅同10名青年志愿者正配合街道、社区和医护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

1月28日至2月20日,他38次在核酸检测点维护秩序,嗓子喊到沙哑也一直坚守岗位,并不断叮嘱现场人员做好防护,保障核酸检测快速、高效、有序进行。

“他点子多”“没想到大小伙子还蛮细心的”,志愿服务小伙伴和服务对象这样评价颜帅。他号召200余名返乡大学生参与疫情防控,主动承担“社区青春行动”工作,精心组织策划“雷锋精神我‘船’承 筑美社区志愿行”等多场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他还带领大家积极配合团区委开展“福虎闹元宵 ‘青’暖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温暖农民工回家路;参与“童心迎冬奥 一起向未来”童伴之家关爱活动,通过组织留守儿童做游戏、参与趣味问答,为他们讲解冬奥知识。

“‘1+2+N’社区团支部工作模式为街道有效治理汇聚了青春新动能,激发了街道团组织活力,街道为民服务的效率显著提升。”介福路街道团工委书记李伟表示。

“感谢团区委组织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到街道锻炼,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加深了对当代青年使命担当的认识。”颜帅说,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他也得到了提升、收获了成长。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织密社区疫情防控网、宣传防疫“六必须”政策、策划暑期志愿服务活动及走访辖区困境儿童……颜帅作为街道团工委兼职副书记的工作依旧在路上。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