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人民日报》刊发系列文章,聚焦民生兜底保障,随小编一起来看!
精准帮扶有效率
前不久,当工作人员联系到家住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塔下街社区的周心时,她的第一反应除了感动,还有些许惊讶:“这段日子为了治病,已经花了近12万元治疗费,没想到今天政府主动找上门来帮忙办理精准救助。”
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周心在入职体检时被查出患有胰腺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这让她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困难加重。就在全家人一筹莫展之际,社区网格员程佳能敲开了周心的家门。原来,在对有关部门提供的医疗费用4万元以上疑似救助名单进行排查后,街道锁定了周心家的情况,对比符合精准救助条件后,便立即联系社区对其家庭情况进行了解。
从发现精准帮扶对象到完成兜底保障,前后不到1个月,吴兴区兜底民生保障为何如此高效?
吴兴区民政局副局长沈宏斌说:“这几年省里推行‘大救助’信息系统建设,我们打通了医保、教育、住建、公安等26类部门数据,并可对车辆、房产等26类数据和73家银行存款信息进行核对查询,去年又实现了对低保边缘家庭中重病重残单人户的精准筛查。”
据介绍,目前,吴兴区已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将特困、低保、低边、支出型贫困等低收入人群医疗救助比例提高15%—20%,提高患重特大疾病等家庭及困难家庭适龄学生等救助比例;实现事实无人供养的在册困难家庭老人机构赡养。2021年以来,全区已完成救助13836人次,基本兜牢民生底线。
“下一步,我们要确保困难群众救助‘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沈宏斌说。
及时救助有力度
走进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八泉街道月亮山社区一处老旧的居民楼,不到50平方米的小房子,住着小夏一家五口。2021年9月,小夏被诊断为肌张力障碍,这是一种罕见病。昂贵的手术和治疗费用,一下子把这个本不宽裕的家庭击垮了。
近年来,针对小夏家这样的困难家庭,黄石加强监测预警,持续巩固拓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成果,积极构建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我们通过定期主动收集残联、医保、人社等部门信息,以及根据社区、街道等走访了解的情况,分层分类建立困难群众信息库。”西塞山区社会救助负责人刘小佳介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立即纳入救助;暂不符合条件的低保边缘户、低收入高支出等其他困难群众,纳入监测预警库。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走访时了解到小夏家的突发情况,立即为他们申请了临时救助和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合计4万多元的救助款陆续到账,解了小夏一家的燃眉之急。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小夏家人,按照国家有关政策,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还可参照“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黄石市推行社会救助申报承诺制,对认定的诚信申请人,可以免除9类14项证明材料,只要提交相关材料,通过审核便可办理低保。10多天后,小夏的低保证就办了下来。不仅每月有650元的低保补助,看病住院还能报销70%。
“过去群众办理低保没有一个月时间办不下来。”黄石市社会救助局局长刘辉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57户455名救助对象采用简化程序纳入低保,审核确认时限缩短为10—15个工作日,经办服务效率明显提高。该市还实施了诚信申报与失信惩戒并重举措,对于“骗保”等行为人,按程序停止社会救助,追回非法获取的救助资金、物资,并视情况进行行政处罚。
来源:《人民日报》记者:窦瀚洋、范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