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回望2021·江西 为成色更足的民生福祉“赣”出善政

时间:2021-12-2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入户走访。

养老院护理员陪伴老年人散步。

农村颐养之家的老人开心就餐。

儿童福利院教师组织孩子排练“六一”节目。

儿童主任带领农村留守儿童玩体育游戏。

脑瘫儿童接受吞咽训练。

本报记者 孙彦川 通讯员 卢胜荣 王星宇

江西省委、省政府印发《体球网加快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城乡低保标准、城市特困和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供养标准、农村特困供养标准实现8.5%—9%的增长;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出台文件,明确了97项政府购买服务事项……在即将过去的2021年,在赣鄱大地的城市和乡村,民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社会救助力量得到壮大,民政服务对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民政兜底保障更加有力

2021年,江西省着力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经信息比对和审批,将86.99万名已脱贫人口、2.17万名边缘易致贫人口、2.15万名脱贫不稳定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将1.78万人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为1.45万人落实低保延退政策。推行“防贫救助”,为符合条件的城乡脱贫对象购买防贫责任险。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档升级,对全省361万名低收入人口进行实时监测、即时帮扶。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给予专项救助。对于临时救助,采取“小金额先行救助”“跟进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等方式,增强救助时效性,最快可当天办结。此外,还将社会救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相结合,健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贫困群众家中报到制度。

深化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授权方式推进社会救助“掌上办”,实现异地申请、受理、授权。得益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江西省“12349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抚州市“党建+社会救助”、南昌市青云谱区“服务类社会救助”成为全国试点,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经济状况评估等经验被民政部以工作简报或专栏形式在全国介绍推广。安福县、瑞昌市、龙南市作为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综合评估试点,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贯穿工作的始终,对入户评估提出“评估报告差错率不得超过5%”的硬要求。

困境儿童得到更多关爱保护

机构抚养孤儿、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成为江西省重点民生工程事项,省定最低基本生活费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600元、1200元、1200元。实施残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照料护理补贴制度,补贴标准达到每人每月1200元。两项补助叠加,保障水平最高可达每人每月2800元、2400元、2400元。

印发《江西省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和未成年人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儿童福利机构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设置率100%、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工服务”覆盖率100%等发展硬指标。儿童福利机构请文化馆、舞蹈工作室、糕点店等机构的老师给院内儿童上课,让孩子们学会了烘焙、跳舞、乐器演奏。

实现设区市儿童福利机构全覆盖,孤儿区域性机构集中养育率达85%。省、市、县全面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省委省政府首次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

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更加坚实

截至2021年,江西省按照组织体系规范化、平台建设标准化、办事服务便捷化、协商议事制度化、居民活动常态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六化”标准,完成五年创建1200个省级“绿色社区,美丽家园”示范社区的任务。出台乡镇(街道)行政权力指导目录、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指导目录。探索推行城乡社区民政服务元素融合。扎实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活动。多地出台津补贴奖励政策,鼓励社区工作者报考社会工作师资格证,推动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

指导南昌市西湖区开展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探索实施“幸福圆桌会”。“圆桌会”由社区(村)党组织每月召开一次,把居民关注的焦点摆上桌面,让党员干部与基层群众面对面协商议事,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同时,进行实时跟进、全程督办、销号管理,大幅提升为民办实事的质量和效率。今年3月,这一做法被省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奖。

开设“小红工作室”,开展物业纠纷调处、外来人员融入等工作,帮扶9名青少年走出困境的新余市渝水区仙来办事处龙州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简小红;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种养产业的高安市蓝坊镇魏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三忠……省民政厅联合省委宣传部评选出20名全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充分发挥了典型模范的激励引领作用。

年检登记严格审查、上网查找相关信息、时时处处留意线索、发动群众监督举报,一年来,江西省大力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共查处非法社会组织37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11家。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等,开展各类帮扶项目7600余个,投入资金6.95亿元。2200余家社会组织累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16.8万户,发放慰问款物2430余万元。扎实推进“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今年以来,全省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减轻企业负担6044万元,惠及会员企业16518家。

出台《江西省志愿服务条例》,保障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省民政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等5部门出台《体球网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实施意见》,新建社工站407个,为应届毕业生提供251个就业岗位。驻站社工协助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照料、情绪疏解、社会融入等难题,让兜底保障更有人文温度。联动志愿者17.8万人,服务各类群众104.7万人次。

省政府开展第二届“赣鄱慈善奖”评选表彰,以激励和动员慈善力量。印发《促进慈善救助与社会救助有效衔接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依托数字民政APP,上线运行慈善救助平台。

省政府印发《江西省设立镇(街道)标准》,省民政厅印发《体球网加强和规范乡级行政区划变更管理的意见》,推动乡级行政区划变更全流程、全周期规范管理。圆满完成赣鄂线和51条县界、569条乡界联检任务。

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江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养老服务中心,明确机构人员编制和职能。不断深化“党建+农村养老服务”,全省已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和城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3845个,市、县两级已建成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278个,实现全覆盖。将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指标,引导专业照护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依托区域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谋划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建成一批养老产业集群和集聚区。

出台《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提出诸多硬指标、高要求: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0%的地区,人均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新建居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且单处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300平方米;已建成的居住区未配套建设或者配套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按照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统筹配置,单处用房建筑面积不得少于200平方米,且应当安排在合理位置。

将“有效缓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难题”列入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级重点事项清单。完成1.5万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实现县级失能老人专业照护机构建设全覆盖,近1万名特困失能人员在县级机构集中照护;完成340所乡镇敬老院改造提升;截至2021年底,建成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13120个,覆盖77.6%的行政村;健全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日常探视、定期巡访、结对帮扶三项制度。

开展防范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宣传,出台《体球网加强养老机构预付费管理的指导意见(试行)》,防范养老服务非法集资风险。实施“领头雁”计划和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养老护理员2.84万人次。评选“最美养老院院长”21名、“最美养老护理员”80名,以评选表彰充分调动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2021年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研制11项地方标准。建设全省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养老服务机构注册量已达到100%。

社会事务改革成效明显

扎实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规范、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等工作,公益性殡葬基础设施和惠民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步入全国前列。联合省发改委出台《江西省殡葬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推进设施提升改造、完善集中治丧场所、加强经营性公墓管理、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加快智慧殡葬建设、深化殡葬移风易俗、狠抓突出问题治理、健全监督执法制度等工作任务,常态长效推进惠民绿色文明殡葬改革。

出台殡仪服务站建设指南,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统筹规划设置殡仪服务站,开展“身后一件事”联办试点,方便群众就近、规范集中治丧,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创建240个示范性殡葬服务设施。

加快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和12个省级试点建设。婚姻家庭辅导室(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在县级以上婚姻登记机关覆盖率已达90.5%。在南昌市全面推进婚姻登记“全市通办”。石城县大力倡导丧事喜事从简办,取得明显成效,引起巨大反响,其典型经验在全国婚俗改革试点推进会上得到推广。

健全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对残疾人两项补贴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困难重度失能残疾人照护和托养工作实现各县(市、区)政策落实全覆盖,惠及2.13万名服务对象。

对1.6万人次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予以救助,并建立了救助管理机构定点联系制度和特邀监督员制度。

能力建设和事业规划着眼长远

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8项具有民政特色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民政厅顺利通过复查,蝉联“全国文明单位”殊荣。

加快推进民政标准化建设,积极开展民政地方标准立项。完成“赣服通”平台民政专区上线,提供26项民政工作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不见面办”“代理办”,指纹认证、智能终端、地图定位、移动APP、视频监控分析等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到救助、养老、婚姻登记等民政业务系统。

严格规范福利彩票市场销售行为,加强销售网点的监督管理,拓宽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已筹集福彩公益金8亿余元。积极探索打造“福彩+大型商业综合体”平台,与27个主要商业综合体品牌建立合作,布设200余个网点,覆盖全省各地的全国性主流综合体和地方性成熟综合体,在两个高铁站设立了福彩高端站点,在地铁站厅层布设网点45个,初步实现了生存可保障、发展可持续、模式可复制。此外,今年还试点设立社区邻里中心福彩销售网点9个,打造福彩综合体验厅4个、文化展示厅1个、业主培训俱乐部1个,扩大了福彩品牌影响力。

7月,省民政厅联合省发改委印发《江西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履行体球网总书记概括的新时代民政职责,从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基本社会服务提质扩面3个方面,确定了“十四五”时期全省民政事业发展目标。3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均有量化指标给予支撑,体现质量效益的结构性指标占到80%,共设立26项主要发展指标。其中,围绕确保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特殊困难群众共享共同富裕成果,设置了城乡低保标准年度增速、特困人员照料护理分类标准等14个主要指标,占主要指标总数的53.8%;其他12个主要指标涉及基层社会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28)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