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推进民政事业“五化”建设 绘就三湘民生幸福底色

时间:2022-08-1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王 铭

十年春华秋实,一路繁花绽放。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民政系统牢记体球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不变初心,大力推进民政民本化、法治化、信息化、社会化、专业化“五化”建设,奋力打造精准救助、三治融合、医养康养、温情服务“四个先行区”,交出一份殷实、厚重、出色的民生答卷,稳稳托起三湘父老乡亲满满的幸福感。

增进民生福祉——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只有锚定民生之急,才能兜牢民生之底。十年来,湖南盯住最困难的地方,聚焦最困难的群体,扭住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围绕增进民生福祉,兜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让更多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湖南民政扛牢政治责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确保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不少一人。通过开展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活动、常态化联点督查,进村入户听民声、摸实情、解民忧,把政策含金量转化为群众获得感;通过坚持五级书记抓低保治理,开展兜底保障专项行动,加大重病重残困难群众保障力度,探索解决支出型贫困问题,让106.5万名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2019年9月16日,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体球网开展城市特殊困难群体帮扶活动的实施方案》,开展“五帮扶”(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和基本生活帮扶)专项活动,让城市低收入边缘群体和非户籍常住人口得到及时关怀和救助。

2021年5月31日,湘潭县通过省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系统反馈信息得知,中路铺镇菱角村老屋组黎某存在返贫风险。在当天安排的入户调查中进一步了解到,黎某患有腰椎类疾病,平常靠打零工有微薄收入,随后按程序将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上述地方实践是湖南加快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户致贫的缩影。通过探索建立主动发现预警机制,持续开展长效帮扶;加快建设困难群众大数据库、社会救助大平台,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鼓励和支持慈善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积极推行政府购买服务,让困难群众享受到更精准的服务。

促民生升温,为幸福加码,湖南民生兜底保障网织得越来越牢。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有特困人员37万人;高龄津贴、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78.11万人;62万名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到位;残疾人两项补贴惠及138.6万人;收治困难精神疾病患者5100多名,为2.1万名精神疾病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给特殊困难群体特殊关爱。

突出便民利民——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

民政连着民心,民心感受幸福。十年来,湖南围绕社会关切加速发展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擦亮三湘大地幸福底色,让高质量发展更具情怀、更有温度。

怀化市鹤城区城南街道桥梁村的曾奶奶独居,由助老员杨安妹定时上门开展助洁、助浴、理发、陪同就医等服务。老人开心地说:“助老员干活麻利,将养老服务送到家,让我感到既暖心又安心!”湖南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迟钝、不懈怠,通过落地有声的政策保障与行动,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围绕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将社会养老纳入全面小康社会监测、重点民生实事、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等范围。全省共建成103个市、县福利院(福利中心)和205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全省养老服务床位从2012年的22万张增长到2021年的50多万张。大力支持养老机构走“医养融合”“公建民营”“社区嵌入”等特色发展之路,将居家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周边、身边、床边。同时,建立养老人才队伍“培养+培训+保障+激励”机制,全省每年投入近6000万元,培训养老从业人员3万余人。举办岳麓山养老高峰论坛,持续开展养老专业护理员培训及技能大赛,让养老护理力量加快进社区、逐步进家庭,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取信于民,离不开初心;为民服务,离不开创新。湖南提升为民服务质量,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让便民利民惠民看得见、有实感——

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殡葬价格管理“两办法一清单”,明确规定实行政府指导价,并对殡葬服务机构开展成本监审。殡仪服务价格普遍降低,实实在在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倡导“云上清明”网上祭扫,举办清明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全社会树立厚养薄葬、文明殡葬的良好社会风尚。

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持续开展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倡导群众文明节俭操办婚庆事宜,持续传承良好家风家教,组织开展“国潮集体婚礼”,充分发挥婚俗改革在凝聚人心、引导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救助管理,开展“夏日送清凉”“寒冬送温暖”“节日送亲情”服务,2021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9万多人次,落户安置1850人,帮助596人通过寻亲救助回归家庭。

创新基层治理——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活力

独木不成林,百川聚江海。十年来,湖南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拓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空间的同时,激发出社会创新的新活力。

持续抓基层、强基础、提效能。湖南省委出台《体球网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体球网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措施》,推进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建设、夯实治理基础。

深化基层民主自治。修订出台《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稳步推进村(居)委会同步换届选举;编制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和减负工作事项清单“三个清单”,建立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指导基层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完善民主决策、议事协商、民主公开、述职评议等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创新社会组织监管。实行登记管理与党建工作“六同步”机制,专项整治打击非法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违规收费行为,引领社会组织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引导全省1.05万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光明行、甜蜜行、希望行、牵手行、农技行”五个专项行动,捐赠资金物资约9.88亿元,受益困难群众74万多人。支持公益型、服务型、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开展 “十百千”示范创建,引导5万多家社区社会组织积极服务乡村振兴。

开展社会工作“禾计划”,建设乡镇(街道)社工站1943个,配备专业社工4000多名。2021年“禾计划”项目共计服务群众385万人,链接慈善资源价值5400多万元。打造“爱心改变命运”等慈善品牌,引导慈善组织在城乡社区建立慈善超市、爱心驿站、乡村小院等形式的慈善空间1100多个。

与此同时,湖南民政围绕全省构建 “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加强宏观性、前瞻性研究,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规范地名管理,传承保护地名文化。

厚植为民初心——

筑牢民政事业发展根魂

恒有初心者,时光不欺;情系人民者,人民笃信。十年来,湖南民政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筑牢事业发展根魂,在及时、精准、有效回应群众实际需求的过程中厚植为民初心。

承诺有声、践诺有行,展现的是党建实功。湖南省民政厅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政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加强政治建设、加强党建引领、加强能力建设、加强清廉建设,被评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坚持党建与业务两融合、双促进,建设厅机关党员之家、职工之家,组织开展节庆主题党日活动,创新开展“支部联基层”“百村调研”“百院调研”“进千院入万户”等活动,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在知行合一中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树高千尺有根,江河万里有源。湖南民政将“抓落实”作为“方法论”,统筹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有效提升了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

牢记和践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全省民政系统在疫情防控实战中练兵,压实“八个最严”措施,强化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加强“一老一小”关爱帮扶,引导社会依法有序参与,通过疫情大考补足短板、提升能力、增强本领。

把群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办,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用实干实绩实效温暖民心。兑现“最多跑一次”承诺,省民政厅将25项行政许可、8项其他事务入驻省政府政务服务大厅服务窗口,将政务服务窗口打造成为民爱民的前沿阵地;为一线福彩站点业主排忧解难,补助“福潮店”建设,组织开展“千站帮扶”“千站调研”活动,帮助站点增强发展能力;引导全省1900余家行业协会商会减免会费近6000万元;对17万名村(社区)干部进行线上培训,加速推进“互联网+社区政务服务”。

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以“五化”推进“四个先行区”建设。依托“五化”拳头效应,将民政重点工作纳入各级绩效考核等范围;依靠“五化”聚合化学反应,推进各项民政工作创新,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幸福的味道变得更浓。

放眼三湘大地,万物荣华、生机勃勃。民政领域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热潮,竞相迈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亮出奋斗姿态,诠释为民本色,用实干实绩实效书写湖南民政新的荣光。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