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伟涛 通讯员 李国全
错落有致的民居、阡陌纵横的田野、蓬勃发展的乡村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带动了广东省广大农村地区振兴发展,慈善也在其中贡献了力量。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通过搭建慈善募捐平台、畅通参与渠道、健全监管机制,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慈善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据统计,2021年,广州市慈善会共划拨定向乡村振兴资金1.1亿元,累计帮扶广州市、清远市、梅州市等地的410个村,受益群众70余万人。
多元平台汇聚“善”力量
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市持续精准助力乡村振兴,每年6月以“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为抓手发出捐赠倡议,号召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参与捐赠,全市累计对接慈善款物约46亿元。
设立“善美乡村”募捐项目,筹得款物定向用于广州市对口帮扶地区。截至目前,项目通过互联网筹款3000余万元,助力89个乡村振兴项目。
2021年9月1日,广州市慈善会设立“助力乡村振兴慈善基金”,首期筹集资金4185万元。同年出台了《广州市慈善会冠名基金管理办法》,在规范基金行为的同时,有效链接多方资源,推动慈善基金高质量发展。目前,广州市慈善会已设立188个慈善基金,其中3个专项用于乡村振兴、扶贫济困,至今已筹款1.7亿余元。
广州市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搭建乡村振兴的慈善平台,将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努力让每一位爱心市民都可以通过参与公益慈善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员,共同促进美丽乡村蝶变。
数字赋能提升 “善”体验
广州市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培育并发展了“广益联募”平台,以数字化技术为乡村振兴注入慈善力量。在“广益联募”善捐模块设立的“2022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专题已发起了13个募捐项目,累计筹款3200余万元。同时,运用“广益联募”善行模块的组队功能,倡导企事业单位为相关项目组队筹款,共同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有44个单位分别为“善美乡村”等项目发起助力,约1.2万人参与了捐款,筹集款项61万余元。
今年6月,“广益联募”平台还开发了“微项目”功能,各个微小型组织(如社工站、社区志愿者组织、大学生社团等非独立法人团体)也可为特定的项目发起“微项目”筹款,充分调动微小型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带动更多群体关注和参与乡村振兴。
聚合资源推动“善”建设
近年来,广州市注重动员和引导爱心企业、爱心单位积极参与乡村建设。
广州市慈善会一副会长单位依托“新动能+”帮扶模式,通过为乡村创造生产新动能、为地区激发教育新动能、为社会培育公益新动能,帮助乡村整合土地资源、进行联排房屋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畜禽养殖及旅游产业等。星河湾集团投入资金帮助改善连南瑶族自治县教育教学环境,出资建设教学楼并设立了奖学金。
广州市慈善会理事单位三七文娱(广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起成立了广东省游心公益基金会,累计在全国中西部45个县(区)的60所高中资助了3315名学生,通过探索阅读支持、职业生涯分享、打造在线编程教育公益课程等形式,为他们的学习成长提供支持。
广州市敏捷投资有限公司在五华县开展帮扶,实施村企党建共建、敏捷阳光运动场、“粤菜师傅”就业技能培训、连片美丽乡村风貌带建设等一系列帮扶项目,还发起成立了广东省敏捷公益基金会,将其品牌项目“陌上阳光”助学计划拓展至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为当地的贫困学子提供帮助。
健全机制巩固 “善”成果
近日,广州市慈善会扶贫项目监督回访小组走进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宽阔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里环境干净整洁。中午时分,在村里小龙虾养殖基地就业的群众陆续下班回家,享受了家门口就业的便利。
2019年,通过慈善帮扶,湖中村引进了小龙虾生态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开展生态养殖产业。目前,养殖基地已发展到60亩,百余户群众受益。养殖户李可告诉记者,今年不仅扩大了养殖规模,还开启了“稻虾共作”现代农业种养模式。“小龙虾能疏松稻田表层土壤,排泄物还能补充稻田养分,稻茬、杂草又能滋养幼虾,从而实现了稻虾共生、稻香虾肥。”
为了保障慈善项目精准实施、健康发展,近期,广州市慈善会启动扶贫项目监督回访,成立监督回访小组,到清远、梅州等地的对口扶贫村,对近90个项目实地开展回访检查,通过项目档案检查、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方式,查看各个扶贫项目的运作情况和成效,保证慈善资金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