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远归”作伴好还乡

时间:2022-07-06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冉冉

700公里路,8小时车程,23年离别……6月16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救助管理站“远归”寻亲小组的护送下,受助人员王幸(化名)终于结束了漂泊在外、流离失所的生活,踏上还乡之路。

近年来,徐州市救助管理站不断加大救助寻亲工作力度,成立“远归”寻亲小组,以基础救助工作为依托,拓宽甄别寻亲渠道,探索多种寻亲方式,帮助漂泊在外的人们早日还乡。

寻亲锲而不舍 23年分离终团圆

六月仲夏,烈日炎炎、热浪滚滚。徐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春风带领“远归”寻亲小组成员,护送王幸从徐州回到湖北省仙桃市三伏镇雷场村。“徐州离仙桃约700公里,开车8个小时,这段回家路王幸却走了足足23年。”王春风介绍,在帮助王幸回家的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从未放弃一丝希望。

1999年,王幸离家走失。2021年12月15日,派出所将衣衫破旧、精神恍惚的王幸送到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时值寒冬,王幸冻得瑟瑟发抖,头上只有一顶红色帽子,再无其他御寒衣物。“那时候,她无法说清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来处,一直喃喃自语。”王春风回忆。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立刻给她送上厚实的棉衣、热腾腾的饭菜,为她提供了细心周到的照顾。

为了让王幸成功寻亲返乡,徐州市救助管理站“远归”寻亲小组充分利用系统查询、问询了解、照片指纹对比等传统查询方式,以及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人脸识别、DNA信息比对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进行寻找,并把她送到与救助管理站合作的专业心理治疗机构接受心理疏导和治疗。

“你叫什么,还想得起来吗?”“家在哪里呀?”“还记得家里有什么亲人吗?”……在一次次的聊天中,工作人员引导王幸慢慢梳理心理状态,帮助她回忆身份信息。在一次询问后,王幸竟说出了名字“王新”和家乡“仙桃雷场村”。

根据王幸提供的信息,寻亲小组开启“微信息、大查询”,仔细研究湖北省仙桃市地图,找到了三伏镇雷场村的具体位置,并立即联系当地村干部,找到了王幸的弟弟王贵(化名)。

起初弟弟半信半疑,和救助管理站视频通话后,终于确认了这就是失联了23年的姐姐。“姐,我是小贵啊!姐,你还认识我吗?”弟弟一声声呼喊着王幸的名字,声泪俱下。呼唤仿佛惊醒了梦中的王幸。望着视频中的弟弟,王幸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远归”寻亲小组 专业团队助梦还乡

王幸的家门口挤满了焦急等待的亲人。看见寻亲小组成员搀扶着王幸一步步走来,王幸的父亲迟迟没有走上前,只在一旁认真打量着女儿。当王幸看到角落里的父亲后,立即走上前双手抓住父亲的手。一瞬间,父亲的泪水夺眶而出。

家人团聚的感人一幕,也让王春风湿了眼眶。“为了让更多受助人员早日回家,尽快和家人重逢,2018年3月,徐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远归’寻亲小组。”王春风介绍道,“我们招聘了多名社会工作者,加强专业化寻亲人才队伍建设。受助人员入站后,负责寻亲工作的专职工作人员就开始介入,定期询问、全程跟踪,做到寻亲工作‘全流程、全覆盖’。”

徐州市救助管理站立足“实时甄别”“微信息、大查询”,对站内、托养机构、定点医院的滞留受助人员进行常态化查询,加强与受助人员沟通,实时更新发现新线索;对暂时不能准确说出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悉心照护,根据他们在稳定状态下表现的行为、夹带的口音等进行辨识,划定重点区域范围,并联系当地救助管理站、公安机关、乡镇政府及村组逐一核查落实个案信息。托养机构及定点医院也设立相关科室,准确掌握受助人员日常生活及精神状况,及时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反馈给救助管理站。

“远归”寻亲小组还专门针对受助人员的自身状况,利用专业社工知识,采取个案、小组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矫正等专业介入服务。此外,救助管理站借助站内设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发挥驻徐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掌握的“南腔北调”,辨音识人、“东猜西揣”,缩小寻亲查找范围;聘请特殊教育学校等专业教师做顾问,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初级手语培训。

科技赋能让受助人员早日回家

王幸的故事在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并非个例。2011年12月,在徐州街头流浪的小柳被派出所民警送到了救助管理站,那时的她蓬头垢面、精神恍惚、语无伦次。在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6年后,2017年年底,经过专业心理治疗的小柳终于说出了疑似户籍地信息。工作人员反复排查寻找,终于通过小柳和她在家乡的两个孩子的DNA比对,帮她找到了家人,失联21年后顺利回家。

“我们站内引入有相关资质的心理治疗医院,根据长期滞留受助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分批次送至医院开展心理疏导,确定治疗方案。”据徐州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助理马涛介绍,专业医生通过日常饮食起居照料,消除受助人员的抗拒心理,充分利用行为矫治、心理疏导和精神抚慰等方式激活其记忆和意识,从而获取更多有效信息。据统计,通过此途径,徐州市救助管理站已成功核实149名受助人员身份信息并护送返乡。

救助管理站还综合运用语言学、心理学知识和“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展常态化寻亲服务,加强与公安机关合作,积极利用人脸比对、全国救助寻亲网、“头条寻人”、社会爱心寻亲平台以及专业心理机构延展寻亲方式,DNA及人像采集率、上网率均达100%,站内滞留人员、托养人员、已安置落户人员实现应查尽查。

作为江苏省三家跨省救助管理站之一,徐州市救助管理站积极开展跨省甄别查找寻亲专项合作。根据受助人员口音、饮食习惯等信息,推测流出地重点范围,并与流出地救助管理站积极协作,跨省实地寻亲。2018年以来,该站对335名长期滞留受助人员完成了初查、DNA采集比对、兄弟站合作实地查询和公安机关人像比对,最终寻亲成功210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