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明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近日,上海市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疫情防控面临严峻考验。上海市民政局党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体球网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切实扛起特殊责任、拿出特殊担当,积极下沉一线,全力投入社区疫情防控服务工作。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团委向党员干部、团员青年发出倡议,号召大家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带头正向宣传引导。3月18日至4月11日,上海市民政系统累计向社区报到2645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9875小时。记者采访了其中的三位代表,展现上海市民政系统党员干部职工深入社区一线抗疫的志愿风采。
结对帮扶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社区抗疫履历
姓名:王琦
身份:中共党员
志愿服务时长:126小时
主要工作内容:现场调度、扫码登记、蔬菜配送、秩序维护
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王琦便悄悄走出家门,迅速赶到社区疫情防控卡点,穿上防护服变身为“大白”,开始一天的卡点值守。
为了少上厕所,王琦很少喝水。一天下来,衣服被汗水湿透,腰酸背痛。晚上回到家里,往往累得一句话都不愿意多说。
王琦是上海市黄山老年颐养中心办公室副主任,响应上海市民政局的倡导,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到,成为一名志愿者。
王琦在平时做志愿活动较多,但成为一名社区抗疫志愿者,这还是第一次。“为1600多名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不能仅靠一腔热情,还需要经验和科学统筹。”王琦告诉记者。
以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为例,居民一拥而上往往会导致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且有人群集聚风险。为此,志愿者以楼栋为单位组织居民分批检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按时上网课的学生,则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提供服务,这获得居民的理解和好评。
“哎呀,我家没有蔬菜了。看你们在微信群里接龙买菜,我不会操作啊。”在王琦挨家挨户敲门询问需求时,居民陆老伯告诉她。
由于长期从事养老行业,王琦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特别关注老年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情况。在服务过程中,王琦发现,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纪,面临“数字鸿沟”,不会通过网站或者微信接龙订购蔬菜。“想买但不知道怎么买”成为老年人面对的共同问题。大家商量,由年轻志愿者与老年人结对,帮助他们订购蔬菜。
王琦告诉记者,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待政府配送或网络订购的蔬菜到达小区后,由物业调配车辆,以楼栋为单位进行分发,每栋楼安排2名志愿者运送到每个楼层。
如今,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站了出来,报名成为志愿者。“以蔬菜分发为例,有的楼栋只需要2名志愿者,但一下子就有十几个人报名。”王琦告诉记者。
“妈妈,我为你骄傲,我长大了以后也去做志愿者。”听着孩子稚嫩的声音,王琦扎根社区提供志愿服务的动力更足了。
利用专业优势纾解居民情绪
社区抗疫履历
姓名:王小峋
身份:中共党员
志愿服务时长:101小时
主要工作内容:心理咨询、现场调度、扫码登记、蔬菜配送、数据统计、秩序维护
“我平时经常做志愿服务。”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一级主任科员王小峋告诉记者。在周末去看望妈妈时,赶上社区封闭式管理,王小峋响应单位倡导,立刻向社区报到,就地转化为一名抗疫志愿者。
做志愿者时间长了,王小峋发现,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王小峋举例说,社区团购的蔬菜包很受居民的欢迎,在分发时采用微信群接龙的方式,先到先得。但是不在微信群里的人就看不到。王小峋便找到居委会,建议信息发放到楼道微信群,由楼道志愿者汇总统计,同时线下留出部分余量,给老人们留下充足的物资。
让王小峋没有料到的是,自己二级心理咨询师身份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的作用。社区内的一位宝妈刚生完孩子不久,患上了产后抑郁症。王小峋通过网络耐心倾听其诉求,引导其排解压力,这位宝妈的情绪慢慢好转。
在社区里有几户外国籍家庭。由于语言不通,居委会发布的消息他们看不懂。在倡导“足不出户”期间,有位外国朋友在楼下散步,正在巡逻的王小峋看到后,主动上前沟通。后来,建议居委会关注他们,并把读中学的女儿叫来当翻译,向他们解释政策,引导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等。
“我加了小区10多个微信群,不断传播正能量。”王小峋告诉记者。如何传播正能量?王小峋解释说,一是传播党和政府的好声音,宣传社区里为民服务的好人好事。二是当微信群里出现谣言的时候,及时辟谣。慢慢地,在这个陌生的社区,王小峋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还成了所在楼道的“管家”。
“微信群里的声音多种多样,正面的声音上来了,居民的认可就更多了。”王小峋告诉记者,在居委会和志愿者的合理引导下,一些居民从网上发声到线下积极行动,想方设法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核酸检测、蔬菜配送等都可见到居民志愿者的身影。
邻里守望互助传递社区温暖
社区抗疫履历
姓名:马继东
身份:中共党员
志愿服务时长:14小时
主要工作内容:发放出入证、扫码登记、分发快递、数据统计、秩序维护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民政局社会服务机构管理处党支部书记、处长马继东在坚持上班的同时,响应市民政局的倡导,向社区报到,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提供志愿服务。
前不久,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在经过细致观察和核酸检测后,马继东所在的社区可以解封了。但社区住户多,让大家集体下楼统一领出入卡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居委会决定,由志愿者上门为居民发放出入卡。
由于大家比较希望早点拿到出入卡,下班一回到社区,马继东便和志愿者搭档马不停蹄为大家发放。为了节约时间,等不及电梯上来,马继东和搭档一层层走楼梯,挨家挨户地上门分发到每户居民。
“妈妈,你先歇会吧,吃好晚饭再去分发,这样更有力气。”发放到自己家所在楼层时,马继东的女儿说。
“悦悦,大家都等着呢,我先去发,你先吃,等发完后妈妈再回来吃,不耽误。”马继东笑着说。
“姐姐,你一定是共产党员。”听到马继东和女儿的对话,志愿者搭档如是说。
社区里有一些独居老人,平时与大家打交道比较少。在敲门的时候,有的老人不太放心,不敢开门。
“阿姨,您在家没事就好。这样,我们把出入卡从门缝下塞进来,您看到了回应一下。”马继东跟老人沟通。“吱呀”一声,门开了。“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老人双手接过出入卡,真挚地说。
得知马继东的丈夫是警察,在疫情期间一直在单位,女儿这段时间一直一人在家,左邻右舍积极帮忙,主动跟马继东说:“悦悦妈妈,有什么需要,我们可以上门帮忙。给孩子送饭、做饭,没问题。”这种邻里齐心协力的互助精神让马继东感到社区的温暖。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志愿服务精神也对女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马继东整理衣物准备驻守单位之前,女儿的一句话特别令她感动:“看到防疫工作者和志愿者奋斗在抗疫一线,我做点家务根本不算啥。妈妈,你放心去单位就行,我能照顾好自己。”3月27日至今,马继东一直在单位全天候值守。女儿懂事的话语,让她感到十分欣慰。
萤火虽微,抗疫有我。疫情当前,上海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亮身份、见行动,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上海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直属机关纪委书记李志龙介绍说,这些下沉到社区的志愿者特别是共产党员,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对疫情防控的难点、堵点,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气概和“我先上”“跟我上”的实际行动,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2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