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广西分类施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时间:2022-08-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伟涛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一些脱贫户面临返贫风险,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来挑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提升救助水平、纾解疫情影响、加强排查监测、优化服务方式、深化综合治理五个方面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今年以来,广西已为193.9万名困难群众发放1.16亿元一次性生活补贴;实施临时救助49.5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9亿元。

提升救助水平,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兜得住”。从今年7月1日起,广西提高全区低保补助水平,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点保障对象,平均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15元,其他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平均补助水平每人每月提高5元。继续实行“按户施保”与“按人施保”相结合、低保渐退、家庭收入和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对发展产业和实现就业后收入超过低保标准的低保对象,给予6个月渐退期。截至7月底,全区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416元和245元。同时,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按每人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

纾解疫情影响,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兜得实”。对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导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脱贫不稳定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各级民政部门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或给予临时救助。加大对未参保失业人员和生活困难未就业大学生等临时救助力度,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及时纳入低保或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适当提高中高风险区域乡镇(街道) 的临时救助审批额度,最高不超过当地城市低保年标准。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对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的走访探视和照料服务。今年1月至7月,全区共实施临时救助49.5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9亿元,其中因疫情实施临时救助42.8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1亿元。其中,6月至7月支出2341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3万人次,救助未参保失业人员1540人次,救助未就业大学生690人次。

加强排查监测,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兜得准”。今年以来,广西深化“群众自主申报+基层走访发现+平台监测预警+12345社会救助专席热线”综合发现救助机制,不断拓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功能应用,确保及时发现并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困难群众生活状况,重点关注失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低保边缘人口、防返贫监测对象、暂不符合低保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群众以及经救助后自身发展能力仍不足的困难群众,及时发现了解他们的需求,实施精准救助帮扶。同时,充分运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将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救助范围。截至7月底,全区共有城乡低保对象259万人、特困人员24.8万人,动态监测低收入人口334万人。

优化服务方式,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兜得好”。广西全面优化社会救助审批服务,推动救助服务向移动端延伸,运用“互联网+社会救助”,取消不必要的纸质证明材料,推广应用社会救助网上自助申请平台,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实行无纸化审批。开展社会救助改革创新试点,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从社会救助对象数字化动态管理、“核对结果+救助监管”等8个方面组织26个市、县(市、区)开展为期一年半的试点,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自治区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和示范。

深化综合治理,确保困难群众救助“兜得牢”。广西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优化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和资金使用管理流程,确保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全规范使用。6月以来,自治区民政厅先后组织7个督导组深入市、县,督促各地进一步规范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