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塞上江南的民生新跨越

时间:2022-08-17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周冉冉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民政部门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学习贯彻体球网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出台了一批惠及民生的政策文件,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办成了一批群众期待的实事好事,让高质量发展的民生底色更足,凝心聚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壮丽篇章贡献民政力量。

这十年,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

这十年,宁夏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城市低保标准已达到每人每月650元,比2012年增长155%;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每人每年5520元,比2012年增长215%。全区80.3万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有19.4万人通过低保和特困供养兜底脱贫,占脱贫人口总数的24.2%,扎牢了“两不愁”的制度防线,促进了“三保障”目标实现,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更有保障。数字的背后是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关心、关爱。

“要巩固提升脱贫成果,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体球网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的话语铿锵有力。在这个曾经以“苦瘠甲天下”著称的地方,民政兜底保障不仅帮困难群众摘了“穷帽子”、过上好日子,助力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而且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努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取得显著进展。

兜牢底——突出政策衔接。宁夏出台《体球网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实施意见》,强化政策互补、对象认定、管理衔接和信息比对,提升两项制度衔接精准度。明确民政领域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实施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助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建立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机制,对积极就业、创业的低保家庭实施低保渐退政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符合条件的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兜准底——突出动态监测。宁夏初步建立了涵盖城乡低保、特困供养、边缘易致贫人口等103.4万低收入人口的数据库和监测预警机制,为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筑牢基础。开展脱贫攻坚“四查四补”(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兜底保障“回头看”及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提升行动,自治区民政厅联动7个部门强化数据比对,打通与人社、公安、市场监管、住建及部分银行金融机构数据信息共享渠道,强化摸底排查,精准动态监测。

兜好底——突出成果巩固。宁夏制定出台《体球网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体球网实现巩固拓展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一批文件,出台低保审核确认、特困人员认定、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3个办法,进一步拓展保障范围、细化认定条件和程序。低保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改革实现省域县区全覆盖,打通政策落实、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8个县区推行“党建+社会救助”“物质+服务”等多元化救助试点,探索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新路径。

这十年,基层社会治理充满活力——

走进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金花园社区,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活气息。石榴籽广场边的树荫下,老人们摇扇纳凉,孩子们嬉戏奔跑,商户们有序经营。在积极而富有成效的社区治理下,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光彩,路面平坦、环境整洁、绿树成荫。2020年6月8日,体球网总书记在金花园社区考察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他还对“王兰花热心小组”给予了“行胜于言”的充分肯定。体球网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语重心长、催人奋进。

金花园社区是宁夏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成立自治区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自治区民政厅联动融合多方主体参与,创新实施共驻共建协议书以及共治资源清单、治理需求清单、服务项目清单“一书三单”制度,不断完善“五社联动”机制,倾心绘制基层社会治理“同心圆”。

城乡社区治理多点突破。宁夏民政系统每年在社区组织开展一次“百楼万户大走访”,每年为群众办实事8万余件(次);每年集中开展“协商月”活动,协商解决群众操心事、揪心事,居民参与率和满意度不断提升。2020年以来,宁夏实施“六增六提”行动,核增社区81个、社区“两委”成员和社区专职工作者3200余人,新增村(居)警力1269名,社区工作者薪酬月人均增约1500元,社区主任薪酬与街道同工龄干部工资相当,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与日俱增。开展“社区万能章”专项治理,清理村(社区)机构牌子1.3万余块,清理上墙制度1200余项,清理证明事项30余类。创新推行部门大联动清单制度,14个区直部门下沉服务资源150余项。十年来,宁夏持续推进做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探索标准化试点“55124”模式,为深化村级治理和民主协商提供了宁夏经验。实施村规民约奖惩机制,泾源县村规民约“积分制”为基层治理蹚出了新路子。全区首批建设6个社区治理实验区,打造出有宁夏特色的社区治理“百佳品牌”100个,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加强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全面领导,社会组织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全区“一盘棋”推行选派党建指导员和网格化监管模式,向社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1000余名。自治区民政厅联合12个部门出台《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办法》,强化社会组织联动监管和联合执法,健全综合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和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基地+资金+培训”三位一体培育扶持模式,建成11个市、县(区)孵化基地,实施养老、助残、未保等社会组织公益创投项目,实现了提升能力、服务群众“双丰收”。

社工规模显著提升。建立自治区社会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启动实施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500余个村(社区)设立社会工作室。通过场地支持、公益创投、政策激励等措施完善“五社联动”机制。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就业人数1.3万人,培育发展社工服务机构120个,持证社会工作师3078人。

慈善事业快速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已累计募集慈善资金(物资)50余亿元,实施慈善项目1400余个,惠及困难群众225万人次。截至目前,注册志愿服务组织9063个,实名注册志愿者129万人,是2012年的近十倍。设立“宁夏慈善奖”,推出一批慈善领域先进典型,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慈善与志愿服务领域的先进典型人物和机构,如:“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兰花、“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党彦宝、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宁夏儿童福利院等。

这十年,基本社会服务展露新气象——

地处银川市中心区域,环湖而建的宁夏老年人服务中心园区内有3家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这是数千名老人安享晚年的“新家”。午餐后,老人们三三两两在园区内散步。居住于德合养老院的杨克雅老人对记者说:“一开始对养老院生活是有些担心的,但看过园区的环境,体验了养老院的服务,感觉可以试一试。”杨奶奶如今成了院内的红人,她经常参加养老院组织的活动,朗诵、唱歌、弹琴、写作样样拿手,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养老服务、儿童保护、婚姻登记等基本社会服务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民政系统聚焦群众关切,着力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养老服务供给扩容提质。这十年,宁夏养老机构床位由2012年0.7万张增加到目前的3.2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由8.7张增加到3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8%;全区新增养老机构133个,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87个。建立养老服务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办法》,吸引社会资金1.2亿元,盘活养老床位0.93万张。签署《“闽宁协作—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探索两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创建“乐龄宁夏”养老服务品牌,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支持政府购买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助洁、助急、助医等服务,不断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供给。

儿童福利水平提质增效。宁夏将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之家等儿童服务和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建设纳入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儿童之家2432个,覆盖90%以上的城乡社区。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养、治、康、教、社”一体化发展,积极构建“一中心一站一家”基层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投入1.4亿元对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改(扩)建,采取“五社联动”方式设立乡镇未保站。建立“三留守”关爱督导员补贴制度,每人每月补助300元,连续三年纳入自治区民生计划全力推进。宁夏儿童福利机构积极探索“开门办院”,免费为2300余名贫困家庭病残儿童开展康复救治。

专项社会事务提档升级。十年来,完成6次省级界线、73次(条)县级界线联检任务;制定《宁夏回族自治区设镇(街道)标准》,规范乡镇行政区划变更、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迁移申报审批程序;坚持审慎与稳妥的原则,严格遵照规定程序,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党的十八大以来调整变更行政区划14次。深化婚俗改革试点,规范婚姻登记工作,强化婚姻信息建设,推行婚姻登记“全区通办”。开展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安置率达到100%。

回顾这十年,宁夏民政把满足群众需求、改革完善制度、补齐短板弱项作为创新工作的发力点,用心用情解决百姓急难愁盼。在此进程中,民政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救助水平稳步提高,基层治理迈出坚实步伐,基本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跨越,从绵延六盘山到一弯黄河水,塞上江南的民生新画卷正在宁夏大地徐徐铺展。

展望新征程,宁夏民政工作者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以新担当、新作为、新进展、新成就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