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重塑“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 激发社区治理活力
将常态化疫情防控做严做实做到位

时间:2022-07-05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俊

重塑邻里关系、创建无疫小区、加强社区党建……6月24日,在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下,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了以“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为主题的上海社会建设专家讲坛,上海市社会建设领域的相关专家和实务工作者参加讲坛并研讨交流。

构筑有机团结的邻里关系

“社区应该积极打造联结度较高、互动性较强、拥有一定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情感共同体,为各种不确定性风险的到来提供坚强堡垒。”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敏江认为,这次疫情深刻地改变了邻里之间的交往方式,日渐疏离的居民、服务者们在封闭社区中发生强制性互动,几十人的楼栋微信群、几百人的业主微信群数量猛增,且高度活跃。而这种活跃在疫情得到控制后却并没有停止,不少小区的业主在线下组织了会面,线下的交流又进一步促进了线上交流的深度,大多数居民越来越认识到“远亲不如近邻”的重要性。

“构筑有机团结的邻里关系”也受到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童潇的关注,他认为要进一步把上海城市中的“社会资本”激发出来,特别是社区中原本不相识的邻里间,因为频繁接触,从不识到熟识,从相识到相知,大家在疫情防控中互帮互助,结下了友谊。通过这次疫情防控,一些社区形成了民间的情感支持网、物质支持网,为居民日后互动并增进感情创造了条件。

提升小区应急管理能力

“无疫小区”创建受到社会关注。“通过创建‘无疫小区’,提升小区应急管理能力,完善小区安全预防体系,切实以人的生命健康为中心,坚持以防为主、以控为要,提高突发事件特别是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应急应变能力。”上海百老德育讲师团讲师、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社区党校讲师冯济民总结了基层创建“无疫小区”的做法和特点。他认为,要建立完善小区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各方参与的小区应急工作机制。编制小区应急预案,完善小区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风险隐患和重大突发事件排查、发现、报告和总结制度。

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政和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罗新忠谈道,在长时间大面积封控状态下,可采用“半计划半市场”的模式优化社区服务供给方式。他建议,一方面要发挥计划供给方式宏观调控管大事的优势,为居民提供“保基本、兜底线、全覆盖”的社区服务;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供给方式高效配置资源的优势,为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细小专精”的社区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变化,动态调整两种供给方式在社区服务供给中的比重,实现社区服务有效供给。

加强社区党建力量

“疫情防控期间,居委会对大势要有判断力,对老百姓要有同理心,并要加强社区党建力量,提高带队带班水平,积极配齐配好楼组长和志愿者队伍。”徐汇区田林街道十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苏嵘结合一线抗击疫情经历谈道。

上海市社会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表示,封控期间,广大党员在带头落实封控措施的同时,要协助基层党组织开展核酸采样、物资供应、困难群众救助等工作,稳住社区防疫大局。他认为,“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员各尽所能、尽力而为,为居民做小事、做琐碎事、做急难事。”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