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冯 佳 通讯员 解宏亮
在南京,每5个人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159万多户籍老人中,有近30万的空巢、高龄、失能、半失能、失智等困难老年人急需专业化照护。另据初步预测,“十四五”期间南京常住老年人口每年还将新增5万—8万人,需要专业养老护理员逾3万人。
面对日益加深的老龄化程度和日渐增长的护理需求,如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南京市从养老服务直接提供者入手,围绕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出政策、搭体系、重呵护、练技能,培育壮大专业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保障全市老年人养老护理需求。
谁来守护?
护理队伍从“有没有”“多不多”向“优不优”转变
“说话要自然,由内而发”“不要为了操作而操作”……为了备战即将举行的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常娟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常娟正在对该院参赛护理员倪燕、丁亚楠进行指导。
倪燕于2020年斩获江苏技能状元大赛养老护理项目冠军,被认定为“江苏工匠”。但常娟和院里其他老师从未放松对她的要求,每天完成本职工作后还要给她“开小灶”到凌晨。
2013年,26岁的倪燕应聘到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开始从事养老护理工作。“刚开始为找工作来到养老院。后来,我丈夫的爷爷瘫痪在床,我用我所学照顾太爷爷,让他舒适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减轻了家庭照护压力,很有成就感。”倪燕坦言,“工作中每当老人冲我笑,偷偷给我糖吃的时候,我都感觉格外幸福。我服务的不仅是老人,也是日后的自己。”
今年7月,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全市养老机构实施全封闭管理,社区和居家养老护理员开展居家困难老人走访。
南京市建邺区社会福利院封闭管理期间,为了避免老人产生不安、孤独、失落等情绪,护理员时常组织不同类型的活动,既有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投篮,也有强身健体的八段锦,还有动手又动脑的折花活动等。院里还把每个老人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做成小视频后发到子女群,让子女了解老人院里的生活情况。
天与养老服务有限公司为了将所负责的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街道80周岁以上老人照护好,护理员上门帮老人修剪指甲、制作美食,陪他们聊天谈心。
正是因为7000多名工作人员40天的坚守和全市社区与居家养老护理员40万人次的上门服务,全市2万多名在院老年人和居家重点困难老人,安全健康地度过了疫情。
目前,南京市共有养老从业人员13872人,具有护理员资格的人员达到5691人,其中高级护理员481人,中级护理员1132人,初级护理员4078人。今年开始实施的“十百千万计划”还将培养国家和省级养老服务领域技术能手10名左右,培养领军型养老服务组织机构负责人100名左右,新增全市护理员3000人以上,市区联动开展养老服务领域专业培训1万人次左右。
南京市民政局局长蒋蕴翔表示:“建设一支更加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养老护理员队伍,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南京已经实现护理队伍从‘有没有’‘多不多’向‘优不优’转变。”
怎样保障服务质量?
人才培养从凭经验向标准化转变
喂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不流不呛;移动比自己体重重四五十斤的失能老人不费劲……“这些小事,处处体现养老护理的专业性,都有诀窍。”常娟说,比如失能半失能老人吃饭,食物温度、身体角度、喂食速度、顺序都有标准;将瘫痪老人从床上移到轮椅上,怎么搀扶、哪只手和腿是着力点、怎么用力都有特定技法。
常娟带领着工作室成员,将护理经验与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和转化后,多次在全市各级养老护理员规范化培训中授课,并指导选手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大师工作室与福利院养老护理员培训中心相结合,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000余人,取得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达98%以上。她培养的徒弟在全国、省、市养老护理员竞赛中频频获奖。
回忆过往,钟山银城梅园颐养中心院长周映霞表示:“10年前,还是‘师傅带徒弟,自学+经验’的服务模式。那时候我所在的养老院没什么年轻人,更没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员。现在全院都持证上岗,年轻人也多了,服务也越来越精细。”
目前,南京市围绕养老护理队伍专业化建设,建成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4所,市区联动每年实施养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超过6000人。各养老服务机构也普遍建立内训机制,结合岗位实际,广泛开展培训。
对从事养老护理岗位的大中专毕业生,一次性给予3万—5万元入职补贴,对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从业人员,每月给予100元—800元岗位补贴,并纳入积分落户条件。2019年以来,累计发放入职补贴440余万元,岗位补贴170余万元,共有95名从业人员享受积分落户政策。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占比达45.35%,其中研究生44名。
如何让老年人未来可期?
养老服务由机构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转变
尽管南京市在养老人才队伍数量和质量上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养老护理员缺口依然巨大。为实现对养老护理队伍的有效补充,以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为代表的“互助养老”新模式应运而生。
南京市鼓楼区小市街道东井庭社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董莉莉在“时间银行”建立之初,便积极加入了“时间银行”。
董莉莉几乎每天空闲时间都要去看望92岁独居的陈丽霞奶奶,陈奶奶有时身体不适,她便上门帮助陈奶奶做饭打扫、跑腿买药。老人喜欢洗洗晒晒,只要天气晴朗,董莉莉就早早地上门为老人晒晒衣服和被褥。假如董莉莉忙于工作不能上门探望,陈奶奶便会打电话询问原因,看不到她陈奶奶的心里不踏实,这是对董莉莉的情感依赖,更是对她工作的认可。
不仅如此,董莉莉还发动了社区低龄老人一起做公益事业,建立了一支志愿者队伍,并担任了队长。
2019年,南京市开启市域范围“通存通兑”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运行两年来,累计完成订单超过30万个,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3.84万人。2021年度注册志愿者8700余人、服务对象2.59万人,完成志愿服务19.66万单。今年疫情期间,为重点独居空巢老年人累计服务1.28万人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新模式,让养老护理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补齐社区居家服务力量不足的短板,同时丰富了为老服务内容,使养老方式更灵活。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