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守护老年人听见世界的能力

时间:2022-09-08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编者按

您有认真想过“声音”是什么吗?它是窗 外的鸟鸣声、风掠过耳畔的呼呼声,也是幼童玩 闹的嬉戏声、菜场里商贩的叫卖声,还是马路上 轰鸣的车流声……“听声音”是人们感知世界 的一种本能。

然而,据相关研究测算,我国有 1.2 亿老年 人正逐渐丧失这种本能。失去声音后,他们正 在经历什么,他们还将失去什么?助听设备是 否可以帮助他们重新听见、听清世界?科技时 代,我们如何为听障老人赋能,还有什么更好的 解决方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腾讯联合长益公益基金等合作伙伴,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江头村开展助听设备入户培训。 

唐飞宇在家中弹奏自己最喜欢的《流浪歌》。

 

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银发科技实验室产品负责人杨博在老人家中调研。

 

本报记者 黄 瑶

“啊?什么?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哟。”生活中,人们经常能听到老年人说类似的话。不仅老年人自己,很多人都误以为“耳背”是变老的自然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不用去检查,甚至不需要干预。

然而事实是,听不清、听不全、听不见绝不是简单的听力下降。如果不及时干预治疗,伴随而来的是沟通交流的减少、生活能力的减弱、身心健康的恶化,将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品质。

据《中国听力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等资料统计测算,我国目前约有1.2亿老年人正在逐渐失去听力。如何让老年听障人群回归有声世界,感知生活美好,体验丰富多彩的晚年,是人口老龄化进程中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

消声的世界 窘迫的晚年

在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一个村庄,75岁的陈方浩和老伴留守在家、相依为命。如今,他听力严重减退,几乎听不到外界的声音。若要跟他讲话,只能用纸和笔写给他看。

陈方浩与外界的交流几乎断绝,但他十分开朗,见到人总表现出强烈的交流欲望,只不过说话声音大,还经常冷不丁地开口,容易吓到人,老伴也觉得苦恼。

“时间长了,老伴也不和我交流了。我越乐观,越想说话,老伴就越生气;老伴越生气,就越打击我的心态。我现在就像个小孩,什么都不懂,什么都做不了。”面对自己的听力问题,陈方浩很苦恼,也很茫然。

失去有声世界的同时,听力障碍还夺走了老年人的自信和尊严。由于长时间存在沟通障碍,听障老年人与家人交流的频率和质量每况愈下,老年人觉得受到冷落,从而导致老年听力障碍者孤独、沮丧、焦虑、自责、抑郁、自我封闭等,甚至可能出现认知障碍。

相关研究显示,人的耳朵有声音定位的功能,听力障碍会导致老年人避险能力下降,听力损失每增加10分贝,跌倒的概率就会增加1.4倍;听力损失还是导致认知障碍症的众多风险因素之一,全球超过8%的认知障碍症是由听力损失导致的,轻度、中度、重度听障老年人患认知障碍症的风险比正常老年人分别高2倍、3倍、5倍;另外,8.36%有听力损失的中老年人,更有可能患慢性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低,并伴有抑郁症状,随着听力障碍的严重程度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一步丧失,抑郁症状加重。

老年人听力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亟须有效的干预和帮扶。

听力辅具行业发展亟待多点突破

实践中,对听障老年人最普遍的干预方式是配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然而,全国只有6.5%的听障老年人佩戴了专业助听设备。而在少数佩戴助听设备的老年人中,随便用、不适配的问题也很普遍。据陈方浩老人介绍,以前村委会给他配发了一个助听器,但效果不好,甚至越戴越聋。

这样的情形,源于大部分人不重视听力健康,还有部分人没有购买专业助听设备的经济条件。

相关调研发现,我国听力障碍干预率低的关键是因为67%的老年人不知道自己听力下降,也不知道下降的程度和原因。相关调研发现,虽然耳科检查是耳科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内容,但我国耳病患者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有7.4%,65岁以上听力障碍老年人在过去1年接受过听力检测的仅为8%。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的老人也很难接触到线下的验配资源。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部主任、副研究员李立峰告诉记者,虽然我国有着千亿级别的助听设备市场需求,但也面临着听力辅具厂商少、产品种类少、功能较为低端的尴尬处境,以模拟助听器和低端数字助听器为主。“国内市场被丹麦、瑞士等国外品牌垄断,助听器价格动辄上万元,令很多有需求者望而却步。”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国产助听产品价格相对便宜,但市场占有率低,并且在啸叫抑制、声音清晰度、智能场景识别降噪等方面遇到了卡脖子的技术问题,整体品质相比国外助听设备仍有不小差距。

目前,大多数听障老年人没有办法用上好的助听设备改善听力状况,因此,开发一批声音清晰且门槛不高的助听产品,是听障老年人及其家庭的热切期盼,也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的题中之义。

科技+公益

让听障老年人回归有声世界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化程度达到18.7%,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程度加深。没有声音的世界是黯淡无光的,让听障老年人回归有声世界,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腾讯SSV(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定位为“科技助力社会共益的探索者”,其中,科技助老是重要关注领域之一。“我们正在跟深圳一家助听器厂商合作,把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音频AI技术应用其中,实验结果显示,这款助听器在各种场景下的综合听感体验均有大幅度提升,部分关键指标提升了50%。”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产品负责人杨博说。

早在两年前,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就开始探索将积累的算法应用到助听领域,发起“天籁行动”公益计划。而他们在随后的调研中发现,老年听障人群基数更加庞大,更容易被社会忽略。

据了解,针对老年人听障筛查率低的问题,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还和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合作,即将发布一款听力健康小程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听力检测、康复及科普知识、字幕辅听等全方位、便捷的听力保障服务,还打造了听觉模拟室,帮助子女切身体验听障老年人的听觉世界,以更好地关爱听障老年人。

今年“99公益日”,腾讯公益推出全民共创的公益交互机制“一花一梦想”, 广大网友可以用小红花来助力公益梦想,“票选”公益主张。其中,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与用户共创了“为1万名乡村老人提供听力筛查”公益梦想,旨在用听力健康小程序让更多老人了解自己的听力情况,及早关注,及早干预,及早康复。

目前,该公益梦想的小红花筹集目标已达成,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将出资启动梦想,并定期向公众反馈执行进度。通过“一花一梦想”和SSV科技助老行动,帮助农村听障老年人再次感受乡音的清亮和社会的温暖。

(本版文中老人姓名均为化名)

专家观点

听力辅具应取向小型化个性化智能化

李立峰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三分之一65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听力障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听力障碍老年人数量呈快速增加态势。听力障碍不仅导致沟通交流困难,还会引发多种心理问题,正悄无声息地损害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家庭关系。

听力障碍是全球发病率第三高的慢性疾病,仅次于关节炎、高血压。其发病原因逐渐呈现多样性,很多情况若尽早干预、妥善处置,便可有效改善。然而长期以来,这部分老年人的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市场也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一些跨国公司看到国内市场的潜在需求,纷纷将制造基地扎根中国,采取合作或独资建厂的方式,使上海、苏州和厦门成了世界助听器加工的主要场所,在促进我国助听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占领了国内听力辅具市场的主导地位。

数量庞大的听力障碍群体孕育了巨大的听力辅具需求。近些年,我国加大对康复辅具行业的重视和政策倾斜,听力辅具行业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一方面,听力辅具产品科技含量增加,更多新的前沿技术被应用到听力辅具产品中;另一方面,轻度听力障碍老年人群的市场潜力被部分厂商发掘,定制式、体配式、自助式等不同形式的数字助听器产品应运而生。

虽然效果已经初步显现,但同其潜能以及现有需求相比,仍有待持续发力。笔者建议:广泛应用AI与大数据、物联网等人工智能技术,使助听器继续朝着小型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要考虑价格亲民,以及使用的简单便捷性;加强声学、电子结构、生物医学、材料学等多学科融合研发,促进研究单位与产业部门的优势互补,加快国产助听类辅具的研发;扶持国内助听类辅具品牌企业发展,落实专项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开展高质量产品研发,鼓励企业从事慈善公益和慈善医疗等活动,推动国内助听类品牌企业的发展;加强听力康复与听力验配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全面系统培训,发挥助听器验配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的领导作用,促进我国助听器验配师队伍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作者系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部主任、副研究员)

听力健康要从“全旅程”出发

杨 博

由于年龄增长或疾病,大部分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这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如果不及时干预,部分老年人会出现拒绝交流、自我封闭等现象。近几年,腾讯积累了许多语音降噪、人声增强等语音方面的技术能力,并有数字测听小程序、新一代人工耳蜗、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AI等实践积累,将这些核心技术运用到老年人听力障碍场景中,从听力健康的“全旅程”出发,可以为听力障碍老年人解决部分难题。

听力健康“全旅程”,就是说老人的听力问题不仅仅是佩戴助听器那么简单,而是从听力筛查到知识科普,再到佩戴助听器、适应期调试等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也是腾讯SSV银发科技实验室为解决老年人听力问题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听力测试。银发科技实验室和腾讯会议天籁实验室合作,即将发布一款听力健康小程序,可以为老人提供听力检测、康复及科普知识、字幕辅听等全方位、便捷的听力保障服务,让更多老人了解自己的听力情况,及早关注,及早干预,及早康复。

其次是知识科普。想改变老人的听力问题,唤醒老人和家属对听力的重视非常重要,只有把这个非常普遍却被忽视的世界描述出来,才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听力健康小程序会为老人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老人对听力的重视程度。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人才能有一些自觉的干预动作,比如保护听力、定期去做听力测试等。

最后是佩戴助听器及适应期调试。主要是结合老人听力筛查情况,将助听器做默认验配,老人佩戴助听器有3—6个月的适应期,这期间,老人或家人可通过助听器验配APP进行微调,从而匹配老人的听觉习惯,同时,APP里有远程调配功能,可连接专业验配师,一对一为老人进行验配,并为老人讲解调整专业知识。

同时,针对大多老人无法接触到线下听力验配资源的问题,实验室在线下也将建立听力筛查及听力健康“全旅程”服务网,通过与社区工作站、卫生中心等合作,为辖区内居民提供听力筛查、知识科普等服务,现场也可以为老人佩戴助听器,让老人有实际体验。

今年“99公益日”,腾讯将通过“一花一梦想”为1万名乡村老人提供免费听力筛查。此外,针对那些需要佩戴助听器、但无力支付的老人,公益组织还将在平台上发起助听器捐赠关爱项目,共同守护老人听见世界的能力。

(作者系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银发科技实验室产品负责人)

案例链接

“生活太闷了”

“鸟叫声、风扇声、烧水声,这些细小的声音,能听到吗?”有人问。

“听得到。”老人毫不犹豫地回答,但这只是老人的倔强。不佩戴助听器,老人几乎什么也听不到。

家住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铝厂社区的唐飞宇今年77岁,1970年退伍,1972年便开始在董塘镇水泵房工作。水泵房噪声很大,来这里工作的人坚持不了一两年就走了,他一干就是32年。工作环境的长期噪音让唐飞宇的听力受损严重,刚开始没什么感觉,但随着年纪增长,他的听力越来越差,需要在耳边大声说话才能听见。

老人有一副助听器,已经佩戴了好几年,是孙子在网上给他买的,192元。有时助听器会发出强烈的啸叫,那是一种尖锐的常人无法忍受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老人自己听不到。

因为听力障碍,除了家人,老人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几年前,妻子因车祸瘫痪后,唐飞宇心里更苦闷了。儿子怕老人不开心,为他买了把三弦,老人自学后时不时弹一弹,“我最喜欢的是《流浪歌》,因为生活太闷了。”

“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今年81岁的陈宏亮,5年前被查出了肺癌,长期的化疗让他的身体急速瘦了下来,原本80公斤的强健体魄,化疗后不到60公斤。

肺部治疗基本结束,去年,老人头部又查出肿瘤,两次手术,让老人头痛难忍。这之后,他的耳朵又出了问题。如今,老人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交流只能靠纸和笔。

老人的家里放着一张纸,上面是他画的地图,想让儿子“按图索骥”,为他买点当地产的一种橘红糖。儿子非常孝顺,这对老人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陈宏亮的世界很安静,他经常待在家里不出门,不想给别人添麻烦。生活的磨难,老人看得很淡:“医生说只要配合治疗,暂时没有生命危险,我相信,自己的生活一定会慢慢好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