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一门受理 一网研判 一站到底社会救助更便捷更精准更全面

时间:2021-09-29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张 昕 通讯员 孙天炜

山东省胶州市李哥庄镇的张先生患有肝硬化,其妻子患有乳腺癌,常年吃药,女儿正在上学。去年,张先生发生车祸,腿部骨折致残,让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胶州市通过“智联救助”一网研判管理服务平台,及时启动救助绿色通道,第一时间送去救助金2万元,解了其家庭的燃眉之急。之后,根据他家的家庭状况,医疗保障部门为其办理了中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民政部门按程序将一家人纳入农村低保,残联为张先生办理了残疾人证,每月还能享受156元的残疾人两项补贴。通过多部门联合施策,保障了张先生一家的基本生活,帮助他家走出了困境。

去年以来,针对社会救助合力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胶州市探索建立“一门受理、一网研判、一站到底”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让困难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一门受理,给群众更便捷的救助

为有效解决救助资源分散、救助效率不高等问题,胶州市成立市级“阳光民生999救助中心”,建立统一的“智联救助”服务平台,形成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在12个镇(街)设立社会救助服务大厅,与市级救助中心联网通办,困难群众在基本生活、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遇到救助需求时,均可到市、镇两级救助服务大厅提出救助申请,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协同办理。

“‘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不仅有效发挥了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的作用,也实现了有限救助资金的优化配置和救助效益最大化。”胶州市民政局民政服务中心主任周晓禹介绍,通过市、镇两级“智联救助”服务平台,2020年,全市3128名困难群众提交各类救助申请3542次,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教体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协同实施救助,共发放救助资金5567万元。此外,今年5月,胶州市全面完成社会救助审批权下放,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审批时限由之前的最长33个工作日压减为15个工作日,困难群众办理救助更加快捷,社会救助服务效率大幅提升。

一网研判,给群众更精准的救助

为进一步提高救助精准度,胶州市探索建立“智联救助”一网研判管理服务平台,统筹全市救助工作。平台通过编制“智联救助”事项清单,汇总市民政局、市教体局、市人社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17个部门的救助政策,梳理归集社会救助事项,统一纳入服务平台。同时,建立困难群众信息库,根据困难群众家庭大病支出、不能自理人员比重、残疾等级、家庭成员是否有未成年人等12项相关判别指标,生成困难指数并进行排名。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利用“智联救助”一网研判管理服务平台提供的困难群众量化信息,将“分科诊病”与“多科会诊”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类救助政策与资源,对困难群众精准把脉,对症施策,有效解决其困难。

“一网研判管理服务平台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让社会救助对象的信息数据得以共享,实现社会救助事项智能筛选、精准识别,使救助工作始终围绕‘最困难’和‘最急需’的人进行。”周晓禹说,通过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全市变多部门分头管理为统一平台救助,实现低保特困、临时困难、教育、残疾人、困境儿童、困难老年人等多项救助政策互联互补,有效提升了救助覆盖面,实现了救助政策衔接不缺位、救助部门链接无空档,从而有效避免了重复救助、过度救助和救助遗漏。

一站到底,给群众更全面的救助

胶州市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理念,从救助对象能力建设角度出发,既“输血”又“造血”,不仅解决困难群众眼下的生活困难,而且关注困难群众的长远发展。

2021年,全市在12个镇(街)设立社会工作站,每个社工站配备2名以上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素质的社工,困难群众在接受社会救助后,通过社工站可以获得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专业化服务。“对救助对象实施救助后,我们会及时做好后期跟踪回访工作,采取电话回访或实地入户走访的方式,持续跟踪关注救助对象,了解其生活和精神状况,一旦发现救助对象陷入生活困境,第一时间再次实施救助。”周晓禹说。

今年以来,该市12个镇(街)社会工作站共签约困难群众个案小组服务协议12468份,为621名困境儿童提供专业化服务,社会救助社会化、专业化能力得到提升。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29)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