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洁
在安徽省合肥市儿童福利院里,有13户特殊的家庭,虽然家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情浓于水。这是院里的“阳光家园”寄养家庭,2001年成立至今,先后有近300名孤弃儿童在这里生活、成长。“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正是这些爱心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让“家”的概念在孩子们心中重建。在家里,孩子们感受到了父爱母爱和兄弟姐妹之情,知道柴米油盐、学会与人相处,有了迈入社会的勇气。
“阳光家园”的每位爱心妈妈都有自己的故事,下面是其中三位妈妈的故事。
细心妈妈臧丽萍
2013年10月8日,臧丽萍和爱人一起为孤弃儿童筑起了新家。20天后,患有重度先天性心脏病、3岁的阿思(化名)从护理组转来臧丽萍家,成为她的宝贝。初见臧丽萍,阿思在她的怀抱里缩成小小的一团,这让臧丽萍心疼不已。为了照顾好阿思,臧丽萍特意找医生询问了解阿思的护理和用药注意事项,得知孩子要避免感冒咳嗽后,她养成了每日查看天气预报、随身带外套的习惯。
阿思需要定期检查,长期用药。臧丽萍便在手机上设置闹钟提醒,在备忘录里记录调换药品的时间和计量。有一次阿思住院,医师看到臧丽萍给孩子准备的住院用品后夸赞不已:“这位妈妈太细致了,准备的物品不仅全,而且都分类整理好,我们护士也需要跟您学习。”
在臧丽萍的悉心照料下,阿思快乐成长,体质越来越好,不仅是家里的气质小美女,还成为福利院的小明星。而在阿思眼里,臧丽萍是勤劳能干、温暖有爱的漂亮妈妈。
勇敢妈妈王小梅
2013年,王小梅来到“阳光家园”当起爱心妈妈。脑瘫患儿小健(化名)4岁时来到她家,刚来时生活不能自理,每天在家里乱跑,撞疼了就嚎啕大哭。刚开始时,王小梅看孩子哭就赶紧抱抱,想安抚他的情绪,没想到小健用撞击和撕咬的方式来反抗。
王小梅说,当时她很害怕,想退缩,把小健的情况向院方反映,医生告诉她,孩子因为脑神经受损导致行为控制能力紊乱,异常行为正是在寻找一种自我安慰和保护,所以最需要妈妈照顾和关爱。王小梅当即决定,克服恐惧,回到小健身边。
尽管还是被小健咬、被他撞,但王小梅会紧紧地搂着孩子,不停地安抚他。有一天,小健突然温顺地靠在妈妈怀里,这让王小梅看到了希望。于是,王小梅每天给小健读故事、播音乐,舒缓他的情绪。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健终于含糊不清地喊出“妈妈”,这让王小梅觉得“一切都值得”。
耐心妈妈张秀云
张秀云是一位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妈妈。小冰(化名)是先天性聋儿,2013年又被查出患有眼疾,但张秀云非常坚定地把她领回了家,成为她温暖的依靠。张秀云每天带小冰在院里散步,让小冰用手触摸每片区域的标志物,帮助她熟悉院区设施。休息日,张秀云就带小冰去公园,让她感受外面的世界。
后来,小冰做了眼睛手术,永远失去了双眼。张秀云心疼地告诉她:“从今以后,妈妈就是你的眼睛和耳朵。”张秀云首先开始培养小冰的生活能力,在没有声音和图像的世界里,张秀云利用抚触等方法帮助小冰与外界交流,比如每当妈妈拍小冰的腿时,她就知道要出门散步了,坐好准备穿鞋穿袜……通过抚触,她明白了起床、吃饭、游戏、洗澡等生活指令。为了让小冰自己穿脱衣服,张秀云更是付出了很多耐心。让人惊叹的是,小冰后来还可以帮着弟弟妹妹穿脱衣服。
“阳光家园”的妈妈们不善言辞,却真诚质朴。她们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这些特殊的孩子,让他们每一天都收获着幸福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