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安 娜
在社区治理中,“楼门院”是居民走出家庭参与社会活动、沟通邻里感情的重要纽带,是连接家庭和社区的神经末梢。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向居民小区治理、楼门院治理深化,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北京市顺义区自2020年起相继在城乡社区试点建设30余个楼门院(村组)治理示范点。一年多来,各示范点结合自身实际,按照“做实党建引领、突出环境提升、强化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服务、深化公示制度”的标准加强规范化建设,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社区的凝聚力提升了,居民的认同感增强了,楼门的环境改善了,基层自治能力和服务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延伸“家文化”,让楼门充满人情味儿
憨态可掬的毛绒玩具、颇有历史感的散文诗集、活灵活现的手工作品……这些都是记者在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26号楼3单元楼门内的爱心置物架上看到的。居民将自家的闲置物件拿出来与左邻右舍分享,也可交换回一些自己所需的用品。整个楼门内的邻里氛围温馨又热闹,就像一个大家庭。
“江山赋”是一个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社区,风景秀美。“我们社区最大的特点是流动人口倒挂严重,有上班的年轻人,有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还有在附近教书的外国人。目前,我们正在构建以居民为主体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体系,希望能集所有居民的智慧和力量,打造和谐美丽的家园。”江山赋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亓伟伟感叹道,2020年开展楼门院治理示范点建设以后,社区将目光锁定在了26号楼3单元。“这个楼门共有17户42人,居民的构成多样,是整个江山赋社区的一个缩影。”
为了做好楼门院规范化治理工作,江山赋社区党支部在26号楼3单元成立了楼门党小组,负责召集社区包楼干部、楼长、门长、居民代表等共同商议如何把楼门建设得更美好。经过多次头脑风暴,“温馨、和谐、整洁、安全”几个关键词成为大家对楼门建设的共识。以此为基础,社区粉刷了过道墙壁、完善了门禁系统、修建了无障碍通道、放置了爱心置物架、增添了便民服务箱,还号召居民自己动手装扮所在楼层的楼道墙壁。
来自美国的安妮,在社区附近一所学校任教。疫情期间返回中国时,得到了社区工作者和邻居的悉心照顾。听说社区正在开展楼门治理工作,安妮特地买了一些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剪纸作品贴在楼道。居住在3楼的沈大妈,因要照顾家中的孙子和孙女,平时很少参加社区活动。楼门院治理工作开展后,沈大妈拿出孙辈的照片和手工作品来装饰楼道,与邻居们分享孩子的成长。“现在,我们楼门的居民都能自觉维护环境,邻里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了。”楼门长车建军笑着说。
顺义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区划管理科科长王娣告诉记者:“示范点社区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议、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形式,广泛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在建设中充分展示居民家庭和个人特长,将楼门文化作为‘家文化’‘客厅文化’的延伸。如今,楼门院不仅变得整洁美观,也更温馨舒适、更有人情味儿了,并带动了社区自治能力的提升。”
发挥居民骨干作用,让社区生活充满活力
在社区建设中,居民骨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区工作者与居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楼门院(村组)治理示范点建设过程中,顺义区非常重视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等退休老同志,以及书法、绘画、摄影、手工艺制作爱好者等居民骨干的作用,共建邻里团结、守望相助的良好氛围。
今年67岁的张久香是顺义区光明街道裕龙三区1号楼2单元的居民,她擅长朗诵、演讲,曾多次参加区、街道组织的相关比赛。得知自己所在的楼门要开展书香主题示范点建设,张久香积极献策,还组织楼门内六七名有相同爱好的邻居建立了朗诵队。
记者见到张久香时,她正和几位邻居在光明街道社会组织孵化中心诵读诗句,声音铿锵有力、洋洋盈耳。活动中,张久香还不时为邻居们指导每个字的发音、每句话的语调。“朗诵队组建后,社区专门为大家协调了活动空间。现在,我们每周四上午都会开展活动,大家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了,楼门内左邻右舍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张久香高兴地说。
“我们这次楼门院治理选取的是超大型楼门,一共有80多户200多位居民。将这样一个大家庭凝聚起来并非易事,居民骨干的作用不可或缺。”据裕龙三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树芸介绍,除了朗诵队,2单元楼门还成立了一支书法队,由居民骨干韩连启和赵玉民组织开展活动。
书法队所写的作品就展示在2单元的楼门内,墙壁上还有社区为楼门量身定做的“漂流书架”,上面分门别类地摆放着居民为楼门捐出的各种书籍。几位路过的居民感叹,如今的社区生活越来越有文化气息了。“接下来,我们还会定期组织居民开展读书会,鼓励大家分享读书体会和生活智慧,进一步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王树芸说。
激发主人翁意识,让大家的事商量着办
记者了解到,楼门院(村组)治理示范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顺义区已经打造了30多个各具特色的楼门文化。除了江山赋社区的“家文化”楼门、裕龙三区的“书香”楼门外,还有胜利街道龙府花园5号楼3单元的“学习型”楼门,石园街道五里仓第二社区27号楼4单元的“孝文化”楼门等。
这些楼门文化的打造不仅体现在硬件改善和环境布置上,还体现在针对不同群体组织开展的互助活动中。例如,在重阳节时对楼门内的老年人群进行走访慰问,开展适合未成年人参加的活动,帮助残疾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目的是让邻里间感受到互助互爱的温暖。
“各楼门虽有不同的特色和亮点,但都围绕着共同的主题——居民的事居民一起商量着办,居民的事居民自己说了算。为的就是激发大家的主人翁意识,楼门管起来、美起来、联起来、动起来、亮起来了,社区生活也就更美好、更和谐了。”王娣介绍。
为此,顺义区不断完善示范楼门的自治结构,明确议事会架构、制定议事规则、畅通运行机制。成立以楼长、门长为主的楼门议事会,议事会成员涵盖了楼长、门长、层长,也有关心社区事务、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有居民自治组织工作经验或能力突出的常住居民代表,同时还包含了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和驻区单位代表等。在楼门党支部(党小组)的指导下,楼门内围绕提升环境质量、加强文化建设、丰富互助互动、推进社区治理以及满足居民的共同需求,不定期组织召开议事会,解决社区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可供推广的典型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楼门院示范点建设力度,持续推进基层治理重心下移,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通过创新治理模式、整合辖区资源,实现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顺义区委社会工委书记、区民政局局长李宝东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