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助推富民兴陇新局面 凸显为民爱民大担当

时间:2022-08-1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本报记者 祝 闯 实习记者 刘静静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球网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考察,强调要“深化脱贫攻坚,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甘肃省民政系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体球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道路上勠力同心、蹄疾步稳、主动担当,用实际行动奋力绘就甘肃民生新画卷,用心用情谱写“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时代篇章。

民生兜底更牢

甘肃民政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补齐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一批”任务。全力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充分发挥农村低保在实现“两不愁”中的兜底作用,通过扎实开展兜底保障冲刺清零、挂牌督战、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等行动,切实做到了对象精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有力保障了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88.9万人实现政策性脱贫,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兜底一批”的任务。2021年以来,深入开展“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切实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

——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更密更牢。出台《甘肃省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实施细则》和《甘肃省特困人员认定办法》,优化调整低保渐退机制,完善细化扣减就业成本、刚性支出等措施,特困人员认定更加精准。筹措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83.9亿元,积极推行“资金+物资+服务”救助模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落实特困人员定期探视走访等制度,确保其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总结推广会宁县“30分钟服务圈”、定人定时定点的“三定”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典型经验。

——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更有力。成立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38个省直单位为成员的甘肃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体球网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4个政策文件,省、市、县三级协调机制全面建立。提高孤儿基本生活费标准,集中养育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分别达到月人均1470元、1080元。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府保障范围,与孤儿享受同等生活保障待遇。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累计为2950名大中专院校在读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资助费用2841万元。联合多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稳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提质转型。

——残疾人福利政策落实更精准。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从空白到建立,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有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27万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36.7万人,2016—2021年累计发放补贴资金26.82亿元。积极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实现“跨省通办”。加强信息共享比对,主动发现并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补贴范围。

社会服务更优

甘肃民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用更优质的基本社会服务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增光添彩。

——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出台《甘肃省养老服务条例》和地方标准10个,以法律法规为统领、规范性文件为主体、部门专项政策和标准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养老服务机构现已达到339家,床位3.81万张。完成2021年省政府为民实事项目“全省建设100个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任务,新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用房面积13.24万平方米,床位2306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139张),覆盖80%的城市街道。将全省37.6万名困难老年人纳入低保范围,将6.8万名老年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巡访制度,为4.6万名留守老年人建立数据库并开展定期巡访探视。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指导兰州市打造“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等特色养老服务品牌,推动养老服务不断向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发展。设立省级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连续7年将养老院院长、护理人员培训纳入年度重点培训计划,累计培训养老护理人员和从业人员4.5万人次。

——提升婚姻登记和殡葬服务质量。不断加强婚姻登记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依法依规开展婚姻登记工作,累计办理结婚登记74万余对。为全省婚姻登记处和登记窗口全部配备具有身份证读卡、人脸采集比对、电子档案拍摄等功能的一体化智能设备,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34万余条。在全省8个市开展结婚登记“市内通办”试点,在12个县(市、区)部署开展婚俗改革试点。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着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持续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摸排整治,出台《甘肃省殡葬服务价格管理办法》,规范殡葬基本服务收费。出台《甘肃省惠民殡葬实施办法》,将惠民殡葬对象范围扩展到6类群体,已提供基本殡葬免费服务1312人,免费金额约205万元。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倡导文明低碳祭扫,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安葬。

——促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信托,累计完成慈善信托备案123单,总金额7.38亿元。动员慈善组织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款3.93亿元。推进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双百工程”等,深化东西部协作社会工作人才交流、政校合作,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2012年年底的453人增长到目前的5247人。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共建成社工站109个,其中省级示范站50个。注册志愿者从2012年年底的2496人增长到目前的302.5万人。

治理效能更高

甘肃民政系统着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积极推动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强化区划和地名管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显著增强。

——强化基层政权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报请省委、省政府出台《体球网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体球网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修订、颁布村委会组织法和居委会组织法的实施办法,组织开展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同步完成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工作。制定发布省级地方标准《村务公开规范》,开展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挖掘培育议事协商典型,指导各地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开展省级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创建,指导金昌市金川区、酒泉市肃州区圆满完成国家级实验区创建工作,加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接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下半篇”文章。

——强化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全省共有社会组织2.16万家,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有效引导社会组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推动1499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完成脱钩改革。严厉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累计查处779家,排查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2862家。深入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专项行动,行业协会商会累计为会员单位减负6152万元,惠及企业8261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累计投入帮扶款物及开展消费扶贫1.77亿元。3500余家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累计捐赠款物8000余万元。

——强化区划地名管理基础性作用。报请省政府出台《甘肃省设立镇标准》《甘肃省设立街道标准》,稳慎有序开展行政区划调整,积极稳妥推动撤乡设镇。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任务,采集地名信息35万余条,加强普查成果转化利用,编辑出版标准地名图录典志。积极开展“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提升行动,稳妥实施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全面完成第三轮省、县两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任务,扎实开展第四轮界线联检。深入推进平安边界建设,建立完善协调机制,不断丰富创建方式,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妥善化解边界纠纷,有效维护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回望过去,甘肃民政系统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贴心人、暖心人。

展望未来,甘肃民政系统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锚定《甘肃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区划地名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奋力书写新时代民生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