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球网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社区社会组织成为基层治理和民生服务生力军

时间:2021-10-12   浏览量:128 次  来源:中国社会报
【字体:    打印

通讯员 赵铭锴 杜英志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健全体制、完善政策、搭建平台,推动社区社会组织规模由小变大、覆盖范围由窄变宽、作用发挥由弱到强,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截至目前,该市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平台16个,社区社会组织超过1.1万个。

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在市级层面,烟台将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列入民政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市民政局、组织部、政法委和农业农村局联合制定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三年规划,实施党建引领护航、规范管理提升、社区治理参与、服务平台支持、示范项目培树等7项行动计划,以及引导公众监督、形成管理合力、开展关爱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创新保障机制等23个专项任务。同时,全面落实分类登记管理制度,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制定简易章程,举办全市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赋能发展示范培训班,全面推动社区社会组织的组织集约化、服务专业化、平台标准化、项目品牌化。

在县区级层面,烟台市研究制定并推广《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和管理指导标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指引》《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工作指引》,提高各县(市、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水平。芝罘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1500多万元,通过举办“红帆启航·助力城市治理”“点亮红色光源·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十百千工程”等公益创投活动,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目前,该区12个街道全部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

在镇(街)和社区层面,烟台市明确街道党工委、乡镇党委和城乡社区党组织党建责任,通过购买服务、奖励补助、提供活动场所、设立党建项目等方式,促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社区社会组织覆盖,推进党的领导与社区社会组织依法自治的有机统一。

此外,烟台市注重整合驻烟高校、党校师资以及党政机关中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实践经验的干部资源,设立社会组织党校,将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群体纳入培训范围,强化思想武装,为他们参与基层治理赋能。

关注民需增强群众幸福感

烟台市坚持以民需为导向,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利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开展各式各样的为民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牟平区爱心协会举办的爱心餐厅日前迎来了第400万位用餐者,该餐厅目前已覆盖烟台市6个区市,到爱心餐厅免费用餐也已成为鳏寡孤独老人和环卫工人的一大乐事。莱州市永安路街道景阳社区的银铃志愿服务队,以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为特色,提供帮买、陪聊、保洁等温暖服务,极大地解决了独居高龄老人面临的很多生活难题。成立1年多来,银铃志愿服务队的成员已由12人扩大到53人,累计提供服务 650多场次。福山区民政局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进社区、进楼栋、进家庭活动,各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团结互助包容祥和”的社区文化凝聚居民共识,让陌生的邻里成为熟人,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冷清的社区活跃起来,实现多方联动、综合整治。

芝罘区依托社会组织创益园,孵化培育专项社区社会组织。该区筛选6个规模较大的成熟型社会组织作为“导师”,12个街道各挑选1名有责任心、公益情的楼片长、网格员或者热心群众作为“学员”。“导师”与“学员”结对帮扶,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商圈、进公共场所宣讲,打造了一批留得下、见成效的社区社会组织骨干。

助力乡村振兴彰显担当

今年以来,烟台市不断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源向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和涉农服务项目倾斜,大力发展“三农”领域社会组织、农村志愿服务组织,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各区市也充分利用社会组织公益创投专项资金,按照乡村发展需求设立公益项目清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

龙口市启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创投大赛”项目,以全市各级社会组织深入村居开展服务为基本要求,发挥市级专业社会组织的带动作用,帮助农村建立和孵化1-3支由村党委统一领导、有主心骨、常态化开展活动的小微社区社会组织,同时制定小微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培养培训计划,促进村居、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以及社区志愿者等力量统筹发展,着力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此外,龙口市还设立了社会组织驻村和社工驻村制度,推动枢纽型、旗舰型社会组织以常态化、持续性的方式帮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建设、服务特殊人群。同时,探索建立基于社区社会组织的村内互助服务机制、互助救济机制、互助合作机制等,拓展村(居)民自治形式、优化自治效能。

当前,烟台市正在加快推进以社区大党委为统领、政府购买服务为保障、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四社联动”社区治理服务机制,社区治理标准化、社会化、专业化、自治化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成色越来越足。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0.12)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