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
成立于1989年3月18日的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为“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星星之火,点燃了天津市志愿服务事业蓬勃发展之路。近年来,天津市民政局依法履行志愿服务行政管理职责,大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指导规范志愿服务项目,推进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志愿服务组织助力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有生力量。截至2021年4月末,全市标识志愿服务组织270家。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达到203.73万人。
强化制度保障,探索创新模式
2017年12月1日,《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开始施行。2018年初,《体球网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天津市志愿服务条例〉的实施方案》印发。2018年5月,天津市民政局志愿服务处成立,负责全市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2021年1月21日,天津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成立,市民政局依据职责分工在市文明委领导下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发展。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天津市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印发了《天津市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市级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修订了《天津市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为市、区、街道三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和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吸引志愿服务枢纽型组织入驻,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志愿服务专业人才、创新志愿服务活动模式、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规范志愿服务信息记录。目前,天津市社会组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完成提升改造并投入使用,和平区、南开区、河北区等7个区已初步形成了集孵化、培训、督导、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一站式”志愿服务平台。全市16个区全部恢复建立了区级志愿服务协会。河北区、津南区、北辰区依托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开展街道级志愿服务团队建设。和平区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者协会组织76家。
强化培育孵化,打造服务样板
天津市充分发挥市级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平台资源优势,2020年孵化培育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47家,通过咨询服务、策划指导、场地使用、能力提升等方式,提升入孵组织能力。全年开展各类培训实训、公益项目展示、服务成果交流等30场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持续加大投入,使用市级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资金支持立项50个。印发《天津市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经费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操作指引(试行)》,为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2013年以来,累计拨付社区公益专项补助经费2.11亿元,专门支持社会组织在社区开展公益服务项目,孵化了一大批志愿服务组织,提升了志愿服务专业化水平,培育了志愿服务专业人才。
天津市民政局总结推广和平区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做法,推进志愿服务的制度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和手段创新,努力把和平区打造成为志愿服务工作的样板。各区依托各自优势和传统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创新,打造特色项目品牌。武清区、河西区、宝坻区积极探索社会工作与志愿者联动机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协同“小巷管家”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武清区“五益计划 小巷管家”项目开展服务逾500次,累计服务4.6万人次;宝坻区、河西区委托专业社工机构开展“小巷管家”培训督导,累计服务2000余人次。
强化资源统筹,贡献积极力量
天津市启动“社区是我家,温暖你我他”专项行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协同力量,整合社会资源,立足社区、服务群众。市民政局与天津交通广播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出《公益会客厅》栏目,邀请社区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走进直播间,讲述志愿服务故事、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开展“筑牢心理防线 打造安心社区”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项目,全市55家社会组织、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社工机构,招募267名专业志愿者,开通心理服务热线,为社区工作者、困难群众提供心理援助服务2000余人次。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体球网组织开展志愿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组建专家志愿服务队伍,为中小微企业无偿提供政策、法律等咨询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社会报2021.10.9)